普格县农民科技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21 15:53底天久黄开慧阿木补出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劳动力农民科技

底天久,黄开慧*,阿木补出

(1.四川省普格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普格 615300;2.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北京 100125)

普格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幅员面积1918 km2。全县辖13个乡(镇),81个行政村,475个村民小组,8个社区,总人口21.9万人,其中彝族占86.4%,汉族占13.06%,其余少数民族占0.54%,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由于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切实提高农业发展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意识和技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收入。近年来,普格县加大了农民科技培训的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以促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1 普格县农民科技培训的现状

2020年,全县乡村人口20.5万人,占总人口的93.6%,农村劳动力总数10.4万人。从文化程度来看,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占47.68%,初中文化程度占11.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4.96%。近年来,全县各类培训机构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2019年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84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3790人,全年转移输出劳动力5.9万人次,实现劳务创收6.4亿元。2020年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6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2850人,全年转移输出劳动力6.07万人次,实现劳务创收11亿元。2021年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4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2089人,全年转移输出劳动力6.21万人次,实现劳务创收12.29亿元。输出的农村劳动力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新疆、江苏、浙江等地。

2 取得的成效

2.1 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

在农民科技培训中,一是结合全县农业生产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农业的发展特点,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县农广校、各乡(镇)农民夜校为依托,通过举办农业科技讲座、印发实用技术资料、农业技术人员现场操作示范等形式,开展了烤烟规范化栽培、地膜玉米栽培、马铃薯规范化栽培、中药材种植、作物病虫害防治、蚕桑冬管、养蚕、畜禽养殖、高粱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二是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等项目为契机,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引力,以培训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的工作思路,根据劳务市场对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职业技能要求,对农村劳动力开展了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劳动保护、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的引导性培训以及厨师、农村能源、种养殖、餐饮与旅游、建筑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通过科技培训,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进一步认识了科技措施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树立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转变了他们择业从业的观念,培育了一批思想观念新、懂技术、会管理的科技示范户和生产技术能手,增加了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土专家、田秀才”,他们成为了基层农技推广的生力军,为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构建了新的平台。另一方面农村劳务输出由过去简单的数量型输出向着技能型、智力型输出转化,既减少了农民工外出就业的盲目性,降低了务工成本,又弥补了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2.2 加快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结合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了受训农户的科技种田能力,加速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全县农业向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种植转化,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2019年以来,累计推广水稻地膜育秧480 hm2,水稻开厢填心0.27万hm2,玉米地膜覆盖栽培0.35万hm2,带状种植0.43万hm2,科学施肥0.57万hm2,马铃薯双行垄作0.5万hm2,烤烟规范化栽培0.75万hm2。

2.3 参加培训的农民增产增收明显

2019年以来,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参加培训的农民都掌握了1~2门农村实用技术或外出务工的专业技能,他们在农村科学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或外出务工,经济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接受了培训的农民在生产中采用规范化栽培技术,防治作物病虫害,水稻、马铃薯、蚕桑、烤烟等作物的产量比普通农户增产8%以上。根据外出务工人员反馈的信息,大多数转移就业学员的工资在5000元以上,有的高达8000多元,学员的月收入比培训前增长30%以上。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组织领导机构不健全

没有建立起集农民科技培训管理、指导、服务于一体的专门组织协调机构,行业、部门、社会力量之间彼此缺乏沟通。

3.2 投入不足,培训条件较差

由于地方财政困难,近年来对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培训机构基础条件较差,缺乏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几乎没有实习基地,培训出的劳动力就业竞争力较弱。

3.3 培训规模有限

每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不足劳动力总数的4%,通过培训学到一技之长并获得资格证书的就更少。同时,对一些市场需求量大的工种如家政服务、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电工、挖掘机操作等专业,由于缺乏师资和设备,无法独立开展培训。

3.4 培训转移信息不畅通

农村劳动力经过短期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后,稳定的就业服务体系是他们转移就业的重要保障。而我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中介组织缺乏,就业服务信息不畅,劳务基地建设滞后,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上还是通过“亲帮亲、邻帮邻”的转移渠道和形式,带有个人、自发、分散的特征,真正有组织输出去的很少,没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

3.5 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培训难度大

一是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较强的小农意识,小富即满、小进即安思想较重,只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眼光,对科技培训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认识不足。二是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接受理论知识困难,缺乏约束性,学习随意性,纪律性较差。三是目前农村劳动力人群情况复杂、流动加剧,工学矛盾较为突出,组织培训的难度较大。四是技能培训的专业设置与农村实际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能完全对口,加之对市场需求预测手段落后,培训专业设置缺乏市场调查的基础,存在较大盲目性,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3.6 宣传力度不够

很多农民对科技培训的认识不足,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够,甚至对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一些优惠政策持怀疑态度,对培训操作办法知之甚少。虽然通过广播电视、科技下乡、宣传资料、标语等形式取得了一些宣传效果,但宣传广度和力度还显得不够。

4 对策措施

4.1 深化认识,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领导

要把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县政府的组织协调下,成立由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民科技培训协调领导小组,抽调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编制培训计划、落实扶持政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通过制定政策和制度创新,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激发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良好环境。

4.2 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以县委党校为主体,整合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建立普格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购置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实训设施,建设一个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培训基地,同时积极开展与州内优秀职业培训机构的合作,扩大培训规划,增强培训能力,实现规模效益。

4.3 创新投入机制,为培训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农民科技培训是一项受益面广、公益性强的社会事业,政府、培训机构、企业、农民都有对教育培训承担投入的责任。但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决定了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主要还是依靠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政府要把农民科技培训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统筹安排,加大扶持力度。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农民科技培训投入体制,同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要鼓励用工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民科技培训事业,为更多农民接受培训创造条件。建立政府、市场和培训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和平衡机制,形成优势互补、平等竞争、市场导向的良好局面,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科技培训的整体效益。

4.4 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监督考核

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监督考核是确保农民科技培训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政府要建立健全对农民科技培训的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办法,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保证培训计划、培训经费和培训措施的及时落实,把每年的培训目标纳入相关单位的年度考核范围,对在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不能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的单位和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建立持续有效的农民科技培训激励机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激励手段,引导政府部门、培训机构、企业和农民等积极主动参与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制定评价标准,定期对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的教育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培训内容、课程安排、学员结业率、就业率等状况进行调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促使培训机构规范培训工作,确保农民科技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4.5 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农民科技培训是一项民心工程,是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实事工程。针对农民参与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信息不畅等问题,要切实抓好宣传与发动,提高认识,激发农民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要利用广播、电视、会议、报刊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二是通过制作大型标示牌、标语、宣传栏等,大力营造农民科技培训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要大力宣传农村科技致富、农村劳动力转移致富的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以事实说服人,以典型激励人,以实证教育人,调动农民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让农民通过培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

4.6 加强师资培养,丰富教学内涵

教师是农民科技培训质量高低的关键。农民科技培训的教师应从各条战线选聘,组成教师团。为此,首先教师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充电,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其次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农民科技培训的新方法、新形式、新机制、新模式,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积极参加农业实践活动,经常与农民打成一片,吃农民的饭、学农民的言、干农民的活,让自己融入农民的群体中。第三要积极参加各种科研活动、理论研讨会、培训会,密切关注农业技术发展新动态、产业发展新动向、市场变化新趋势,把自己培育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劳动力农民科技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耕牛和农民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农民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