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实践

2022-11-21 17:23福建省平和县第三实验小学朱志勤
家长 2022年16期
关键词:小数德育工作德育

□福建省平和县第三实验小学 朱志勤

在2017年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就已明确指出“各级一线教师应积极地发挥出课堂教学的作用,以课堂为德育工作开展的主渠道,实现德育内容在各学科中的细化渗透,实现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自然而然地渗透”。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既是小学阶段课程教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又具备丰富的数学文化、人文元素以及缜密的逻辑性,具有独特的德育渗透价值。然而一直以来,我国众多一线教师都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将数学教学的重心放在了知识点的讲解以及解题能力的培养上,从而忽视了数学文化、优秀精神与思想的传递,因此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大打折扣。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成了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要性

(一)源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在2018年的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中,要求教师将育人作为根本教学任务,强调办学要遵循学科规律、坚持德育为首,并将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效果作为检验各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教师应坚持注重“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做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这些教育政策的提出,体现了我国教育部门对德育工作的关注,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祖国未来接班人的道德素养的高度关注,更加强调了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积极落实与践行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源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改革要求

众所周知,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为主要目标,因此教师的教学更倾向于知识的灌输与技能的培养,教学目标也趋于功利化。而在以核心素养为根本要求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转化教学态度,重新定义教学目标,将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其中的数学能力包含了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思维能力、学习力等,这些都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备品质就是一个人生存在社会中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是立足于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条件,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以及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是以“智”育“德”、以“德”促“智”的体现,是教育艺术的高阶呈现形式,可以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与道德素养得到协调与统一的发展,有助于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践行。

(三)源于“忽视德育”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念并不成熟,但是在这一发展阶段的他们却处于思想与价值观念培养的最佳时期。就当前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意志不坚定、情感匮乏等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缺乏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存在重知识轻思想、“分数之上”的错误教学思想,在德育工作投入的精力明显不足,究其原因,是数学教师没有认识到德育工作的开展对小学生道德素养生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现状,可以看出优化德育渗透方法、实现德育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迫切要求,可以将教师的关注点放在数学素养与德育素养培养的这两方面,而非仅关注数学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效方法

(一)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渗透德育

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深刻地阐述了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活动,在校园生活中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成年人就是教师,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不自觉地模仿身边人的行为、举止,在与学生相处时,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辩证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思想观念、文明的言谈举止、整洁的仪表形象等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升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让学生可以受到教师优秀精神、思想以及行为举止的熏陶,更加乐于亲近教师、相信教师,拉近了师生距离的同时,可以引领学生获得道德素养的进步。例如,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应饱满的精神、有力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语调,面带笑容,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中,以积极的教学状态感染学生,将这种认真的、积极的态度“传染”给学生,可以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心理,学习教师的精神,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如,教师在和学生日常的对话交流中,要多用礼貌用语,例如,在提问的时候想要点名让某一名学生回答问题用“请”字,无论学生回答的时候正确与否,都会认真地听完学生回答的内容,而不是随意打断,师生对话时要注意眼神的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欣赏与信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又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为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程,几乎每天都需要学生完成一定量的数学作业,那么作业批改也就成了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自身的魅力发挥示范作用,例如,在作业批改中发现学生的错误,不要急于批评,而是要先找到学生在作业中的进步,或者也可以在作业点评中实事求是地夸奖一下学生最近好的表现,然后对学生的错误表示一定的理解,最后表达出相信学生下次一定会改正的心情。在这样的作业批改与点评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关心与鼓励,进而影响学生在面对他人的错误时也会持有宽容、理解与尊重的态度。

(二)数学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所谓“爱国主义教育”,是指一个人或集体对国家所持有的积极态度,其主要表现为对家乡的热爱、具备强烈的民族归属感、文化自豪感、国家荣誉感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数学史、先进科学技术等内容作为德育教育的素材,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史以及先进科学的分析,产生爱国主义情感。

1.数学史料。数学课本在编写中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其中所展示的数学史料内容并不全面,那么在利用数学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教师从多种途径搜集史料资源,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加对数学史的了解。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指南针,并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将其放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他都能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通过指南针发明的数学史讲解,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先人的智慧,形成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小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我国数学家发现小数并做出的贡献,再对比西方国家对小数的发现与使用情况,从而让小学生形成爱国意识。通过相关资料查询,可以让小学生了解到早在公元3世纪,我国就已经提出并使用小数解决问题了,例如,古代的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将小数点后面的数字称之为微数,在公元13世纪,元代数学家朱世杰将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定义为“小数”,至此“小数”这个名称得以确定,并一直沿用至今,而在西方,小数的发现则较晚,据史料记载:西方最早发现小数是在公元16世纪。在运用小数解决问题方面也没有我国成熟。

2.科技素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巨大的飞跃,许多的发明与创造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讲解数学知识点以及训练习题时,教师就可以以科学技术为素材,创设能体现德育元素的问题情境,从而让小学生了解到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上取得的进步,了解更多的国情。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搜集先进的科学技术实例,如“神舟”七号航天飞船的发射时间是2008年9月25日晚上21点10分,“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表明我国在航天领域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航天飞船绕地球飞行了45圈,顺利完成了宇航员首次出舱活动,并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安全返回。展示资料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从这个资料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计算出航天飞船在太空中飞行的时间是多少吗?”“说一说你是如何计算的?”这样不仅锻炼了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强化了学生对年、月、日的数学概念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了祖国科学技术的先进性,从而形成爱国之情。

(三)数学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许多生态问题也逐渐凸显,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珍稀物种灭绝等,生态文明建设成了当前众多领域关注的话题。小学数学教师在德育渗透中同样要重视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引领小学生树立节约环保的意识。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废旧电池回收的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在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计算过程中,认识到电池的危害,每一个人每周或每月减少电池的使用量或随意丢弃的次数,就会为生态环境的塑造贡献一份力量,从而促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在“统计与概率”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实践类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担任“小小统计员”的角色,每天记录自己家中的塑料袋丢弃情况,最后统计自己家中一周、一个月的塑料袋丢弃个数,讨论塑料袋丢弃会对身边的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除了丢弃塑料袋的调查与统计之外,还可以是家庭用水情况的调查等,带有实践性的课后作业设计,加强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数学教学中的优秀品质生成

优秀的品质培养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社会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素质教育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中融入了大量的优良品质培养内容,其所体现的是对学生优秀品质培养的关注,也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优秀品质教育渗透提供了方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有价值信息,以帮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无形地生成优秀品质。例如,在“0的加法”知识点教学中,就蕴含了做事要专心致志的思想,教材给出了一幅图片:猫妈妈和小猫一起在河边钓鱼,猫妈妈十分专心,不一会儿就钓到了3条鱼,而小猫一会儿跑去捉蝴蝶,一会儿又跑回来钓鱼,结果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在“分类”的教学中,教材展示了一个十分乱的屋子,房间内的物品被随意摆放,在学习了分类之后,要求学生将物品分类整理,那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渗透热爱劳动的思想;在“混合运算”的“整理和复习”教学中,涉及花店买花的内容,那么教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就可以渗透热爱花草、保护植物等品质教育内容,让学生形成精心照顾花朵,不随意破坏、践踏花草等意识;在“时、分、秒”等时间类的数学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有效利用是高效学习的基本保障等。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还有许多与优秀品质教育相关的内容,如团结协作、勤俭节约、自信自立、爱国守法等,这些优秀的品质教育在数学教材中无处不在,需要教师善于利用数学内容的讲解,引领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同时,形成优秀的行为品质、思想品质,为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与道德素养发展提供助力。

(五)数学教学中树立正确的观念

小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这也导致小学生对社会发展没有清晰的认知,也无法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长此以往,限制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阻碍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因此,为保障学生能获得更完善的德育教育,小学数学教师也应更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理念,从而完善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教师在开展数学习题课时也应融合德育理念,使德育变为学生的常识,促进德育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比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习题课堂中,教师应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融入德育知识,使习题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比如“买东西”类型的题目,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珍惜资源,切忌铺张浪费”的正确观念;在“运用小数记录体育记录”类型的题目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热爱运动,提升身体素质”的正确观念;在“分数”的习题训练中借助“孔融让梨”的故事,实现传统美德的渗透,让小学生形成礼让以及分享的正确观念等。这些习题的布置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中学会关注生活,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能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形成可以影响小学生终身发展的三观。所以,德育教育与小学数学的教学存在紧密相关的联系,教师也应进一步探索题目中的德育知识,使德育理念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渗透以及发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保障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教育改革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应认识到德育与数学学科融合的重要意义,并能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发展规律,巧妙地渗透德育内容,从而实现智育与德育并重,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与道德素养。

猜你喜欢
小数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
——长春市第一实验银河小学德育工作简述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失踪的小数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小数精灵成长记
数轴上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