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罗奇伯格《第三弦乐四重奏》音乐分析

2022-11-21 19:14方晓曼
黄河之声 2022年4期
关键词:罗奇二度音程

方晓曼

引 言

乔治·罗奇伯格(George Rochberg1918-2005)的音乐创作主要涉及序列主义和新浪漫主义两个领域,其中,新浪漫主义音乐创作是其最具影响力的。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后,罗奇伯在艾夫斯创作的影响下,其创作风格发生了转变,其结束了序列主义音乐创作,转而逐步进入新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中,起初他使用“拼贴”音乐进行创作,经常“引用”贝里奥、贝多芬、莫扎特、瓦雷兹等一些作曲大师的音乐以及他自己的音乐材料;20世纪70年代初,特别是1972年以后的音乐,罗奇伯格重新回归调性音乐领域创作,他开始使用调性因素进行创作,在这一时期其很少“引用”现成的曲调,而是使传统音乐创作中的调性音乐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其提出,音乐创作中调性和无调性与过去大调和小调之间的关系是相同的,乔治·罗奇伯格这一时期创作的《第三弦乐四重奏》(1972年)在音乐界引起了轰动,之所以轰动是因为这部持续了近五十分钟演出的五个乐章作品,包含了大量以贝多芬和马勒风格写成的乐曲,并与一些无调性乐曲并列。在随后的作品中,罗奇伯格继续将有调性、无调性和一些引用音乐结合在一起。

罗奇伯格《第三弦乐四重奏》这部作品共有五个乐章,乐章由谐谑曲和小夜曲交替组成,因此在整体上形成了一个拱形结构,以第三章为中心的两边对称。第一乐章为谐谑曲,高度的半音化和节奏感;接着是第一个小夜曲(D大调);中间乐章为谐谑曲(降b小调),是一段赋格曲,其动机思想来源于第一乐章的谐谑夜曲;第四章是第一个小夜曲经过了轻微的修改和扩展;最后,经过了一个开放式连接引出了最后一个谐谑曲,它扩展并放大了第一个谐谑曲。

一、无调性音高组织

整首作品主要技术内容的许多信息都可以在第一个小节中找到。第一乐章开头的第一小节是一个充满着重叠细胞的不协和与大跳的音程,对此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个无调性音乐的开端,作为音乐发展的原始动机,对全曲的发展具有控制性作用。这一小节中,第一小提琴的旋律音程内容与其他三种乐器音程内容一致,因而每一个音的垂直音程同时也表现出相同的音程内容,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旋律音程内容与垂直音程内容相似,旋律音从低向高依次排列为(#G-D-G-A),旋律音程内容包括增四度(减五度)、纯四度(纯五度)和小二度(大七度),用集合形式表示为[0127](4-6),纵向音从前向后依次排列为(bE-bB-E-A),其构成的音程内容与旋律音程相似,用集合形式表示为[0167](4-7)。第一小节的这个最初动机及其碎片化动机以恒定的节奏进行运动,共重复了24个小节,直到25小节,这一动机才结束重复。这部作品的第27小节中,在第一小提琴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与原始动机相反的陈述,这里的四个十六分音符中包含了与第一小节旋律音程顺序相反的音程内容,依次为小二度(大七度)、纯四度(纯五度)和增四度(减五度),在第一小提琴下方相差小九度音程的大提琴也同时演奏这个乐句,这里的小九度音程也来自于最初原始动机中旋律音的跨度,它是大七度的复合音程倒转。在这个十六分音符中的最后一个音bB以全音(原始动机中的大二度)进行到下一小节中的C音上。这段音乐与开场的音乐相比,紧张程度降低,它只重复了一次,重复中包含着一个大二度bB-C以及派生而来的另一个大二度(D-C)的扩展。在第40-63小节,原始动机和它节奏变换的碎片化动机再现。第64小节中,再次出现与第27小节的音型相同的部分,只不过这里的音由原来(A-B-E-bB-C)移位到(bB-C-F-B-#C)上陈述,但这一次由第二小提琴独奏,并且接下来在第一小提琴中有一个简短的大二度(#D-#C)进行,这两个音是由在35小节中前面所提到大二度音程(D-C)中变化而来。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到音乐由先前第一个大二度进行发展到现在三个连续的大二度(B-#C-#D)进行。整首曲子都是在第一小节中四音动机的基础上以移位、变形或截断的形式运动发展,因此集合[0127](4-6)对全曲的发展具有控制力的作用。

二、调性音高组织

这部作品中也包含一些调性因素,如多调性和全音阶等。在前面第27小节中我们所提到的全音(bB-C-D)①和64小节中三个连续的全音(B-#C-#D)②,实际上是两组全音音阶的成分,每一个成分都能构成一个全音音阶。在70-73小节,三组全音(#D-#C、G-F、B-A)在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之间交换了几次。这些全音也就是第一小节中第一个音G和做后一个音A的音程移位。《第三弦乐四重奏》这部作品是基于全音音阶②组织音乐运动的,并且这个全音音阶只包含三全音和大二度音程,在这一点上和声的暗示是双重的:它们暗示着B大调或b小调的属和弦,可以把它看成是属准备。在接下来的75小节中,第一小提琴旋律性的重复了法国六和弦,第二小提琴在下方七度上并且节奏一致的演奏相同的音程内容,这里的大七度同样来自于原始动机中的大七度音程。与此同时,下方的提琴和大提琴两个声部构成的纯四度音程也源于第一小节。直到第81小节,音乐又回到70-74小节在B大/小调中具有属准备暗示的全音进行。下面紧接着是B大调的赞歌,和声进行非常明确:I-I6-VI-II6-VII7/V-V。赞歌的织体在这里是最合适不过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几乎整个作品都是由有节奏的二连音组成。第87小节一个稳固的B大三和弦上方正是前面70小节出现的全音阶与多调性材料,它们在此之前是从无调性音乐中发展出来暗示B大/小调的音乐材料,然而现在在此处它却弱化了B大调的调性。在这里的尽管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感觉到全音阶与多调性材料的存在,但还是可以听出,随后的第99-102小节是一个在B大调上的和声序进。尽管不是一个摘引,这个B大调序进用这样一种方法来处理,强烈地暗示19世纪的音乐,它看起来还是多少有一种美的意味,但是假如它出现在一个19世纪的作品中,是不会拥有这些效果的。当它们(指B大调序进和全音音阶与多调性材料)被并置起来反对典型的不协和与对称的20世纪先锋派音乐时,这部作品的纯粹性和它交流的直接性是很惊人的。

罗奇伯格这样的技术被用来统一整个音乐作品的材料。然而,也许更重要的是,动机统一的技巧也被用来统一不同的历史风格。在70-74小节处从无调性到有调性的“转换”中,这里出现一个贝多芬式无调性主题材料浓缩成的一个全音(大二度),然后,这个全音逐渐被扩展,直到产生一个全音音阶,最后由此产生调性。因此无调性音乐在减少到它最浓缩的状态(大二度)后,这个全音就成为了生长到有调性音乐的胚芽。罗奇伯格在这部作品中精心选择了一些我们熟知的、表现出一种隐含意义的音乐元素(贝多芬的第音域赞歌、马勒激情的倚音,印象派的全音音阶),并将它们相互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调色板,其范围远远大于任何早期音乐的单个作曲家的音乐表现形式。下面我们将罗奇伯格《第三弦乐四重奏》后一个乐章中的第240-243小节与马勒《第九交响曲》中的第67-68小节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如双重变音、和声进行、踏板的运用、情绪以及小七度戏剧性的跳跃(罗奇伯格使用的是八度音程的跳跃)等等。我们同样能够清楚的能看到,尽管二者之间的段落、表演形式并不相同,但是它们如果排除不同的乐器,则属于同一个音乐作品。如果像罗奇伯格所说的那样:过去不可磨灭的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任何事物都是社会历史网络中的一部分,那么马勒《第九交响曲》所给我们的经验就是网络中的一个部分。罗奇伯格用这样一种方式唤起了马勒《第九交响曲》音乐的整体,他不仅仅使用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语言或者模仿马勒的整体风格,而是更进一步的创造出一种马勒《第九交响曲》的特殊背景氛围。乔罗奇伯格的音乐直接涉及到过去,目的就是重新审视整个问题,即什么在跨历史意义上是有效的,这促使人们得出他的音乐是反动的错误结论。然而,仔细聆听罗奇伯格这一时期的音乐,就会清楚地看到他在当时那个时代进步中的非凡作用。

罗奇伯格本人曾说过“音乐创作中调性和无调性与过去大调和小调之间的关系是相同的”,就像他所说的那样,真正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将二者并置,就可能产生新的形式、新的意义和新的价值,这些价值被理解为互补性,这样就产生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两极对立并不相互排斥,而是像昼夜、热与冷、湿与干一样相互补充。由此诞生了这样一种可能性,音乐艺术不再是非此即彼的情况,而是两者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合力。罗奇伯格在《第三弦乐四重奏》的创作风格中将传统与现代音乐相互融合,试图以有意义的、技术上敏锐的方式结合他们的行为本身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是进步的。这种调性与无调性的二元论对作曲家来说可能不仅仅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考虑他所说的组合在一起不同的美学。罗奇伯格《第三弦乐四重奏》和新浪漫主义时期其他作品都提出了一种解决相互竞争的美学景观方法,这种美学景观可以超越纯粹的模仿而达到一种深度。

结 语

罗奇伯格《第三弦乐四重奏》中把以往的一些创作风格与自己的创作风格相融合,形成了其独具个人的创作模式和风格。在新浪漫主义音乐创作中,罗奇伯格走向传统,并不是完全地回归过去,而是一个融现代作曲技法与新的音乐传统方向的模式,也是一种与20世纪的社会文化发展相吻合的标志,成为一个先进的音乐思潮,其不仅推动了西方音乐的发展,对后人的音乐创作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直到今天,新浪漫主义音乐所体现的创作理念一直渗透在音乐创作中,罗奇伯格新浪漫主义音乐具有深远的影响。人类的文化链是环环相扣向前发展的,不可能被中止或被切断,所以,旧的传统中孕育着新的萌芽,而创新也绝不可能彻底摆脱传统的影响。当然,回归传统绝非简单地对传统加以重复,而是将传统的基因加以改造、分解、消化、重组、融合,以作曲家个人的眼光回眸、观照传统,从而创作出许多新的音乐语言及音乐形态。因此,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音乐,也应该不断开拓视野,汲取更多优秀的音乐,注重提高专业素质,最后能够发现并形成了一种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音乐的创作方式。■

猜你喜欢
罗奇二度音程
视唱练耳教学中音程训练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论钢琴调律的“调律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
图说·“梅”开二度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音乐游戏玩起来
剪辑
论大、小调体系中特性音程的调式特征
女厨师的彩绘世界
地下
一钟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