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重点跟踪评价研究

2022-11-21 17:55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园区规划监测

王 博

(广东康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更快地推动经济,工业园区这一产物在全国各地应运而生。工业园区具有充分集聚产业,利用土地要素,产业特色鲜明的特点,这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1]。工业园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动态更新的过程,其时间跨度长、空间范围广。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典型工业园区的环境风险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其风险进行跟踪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3]。

实施跟踪评价能够促使工业园区更加有序、合理地开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园区目前建设现状,评价工业园区的开发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对环境质量现状、资源条件、配套设施的运行情况、重污染源整治情况以及区域存在的主要资源环境问题进行评价,并对区域环评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和环境监管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核查[4-6]。

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进行回归分析,对继续开发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对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进行重点关注,多方论证,调整减少污染的措施,拟定跟踪评价要求及相关环境监管计划[7-9]。

本文以广东省某工业园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法律条例进行环境风险跟踪评价,为工业后续规划提供借鉴。

1 园区概况

该园区总面积约118平方公里,几何形态大致呈矩形,呈东西-南北走向延伸。建设模式以工业项目为主,结合岭南发达地区特色,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于发展综合产业、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等行业,并实施“市场化机制、企业化运作、社会化开发”及相对独立、封闭管理的运行机制。

园区产业发展模式基于生态保护为先导的规划理念,在充分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建设用地形成了基地产业组团、服务中心组团和居住功能组团三大类。其中基地产业组团包括综合产业区、新材料产业区、美妆日化产业区、锂电新能源产业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区;居住组团包括村镇、绿谷等六个居住组团;服务中心组团位于规划区中部。

2 规划实施与开发强度对比

2.1 园区总体发展概况回顾性评价

2.1.1 发展规模及规划分析

目前园区可供后续开发利用的土地利用现状主要为居住用地、农田、林地等。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目前园区开发程度中等,园区内已进驻多家企业,包含精细化工、新材料、电子电器、钢铁、玩具、纺织、印刷纸制品等多个行业的企业,形成了以新材料、综合产业、机械装备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园区规划的一类、二类工业用地主要分布以新能源、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为主的工业企业;规划的部分市政设施用地建设了房地产为主的一类工业企业;规划的行政办公用地建设了机械加工为主的二类工业企业;规划的教育科研用地未建设工业企业;规划的绿化用地部分用于居住用地。

2.1.2 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园区排放废水水质中等,内有三座污水处理厂,其中一座已经通过竣工环保验收,两座处于建设或试运行阶段,可以满足园区污水处理需要。

园区内不设热电厂,也不依托区外供热中心,供热主要依托锅炉。园区内锅炉燃料为天然气,天然气管网均已铺设到位。

工业园区尚未规划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场所,市内也没有可供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场所,仅在园区内部设有垃圾中转设备场所,园区外规划有一处垃圾填埋场。园区内各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均能得到有效处置。

园区内不设自来水供应水厂,由供水公司提供,可以满足园区用水需求。

2.2 园区环境管理回顾性评价

2.2.1 环境管理体系、机构及制度

为了更好地实现环保要求,在园区内设有单独的环境管理机构,对园区内污染企业进行监督监测。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许可证、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和环境认证、环境信息公开化等制度。

2.2.2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情况

园区优先引进无环境影响或较小环境影响的项目,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等一系列政策。目前园区内已建项目执行率100%,在建项目环评执行率100%。本区对该制度的执行较好,但需要加强管理。园区内企业在竣工环保验收前,进行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申领,建成后提闪相关监测报告,开展竣工环保验收工作。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做好项目监督管理,并在运行期间做好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监测工作。

2.2.3 污染控制管理情况

园区污水全部集中处理,污水处理效率达到100%。园区内企业燃烧废气、工艺废气经过处理后均达到相应的标准。各企业建设固体废弃物收集、贮存设施;危险废物委托相应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园区内所有建设项目均事先进行排污申报登记,经过审核后,予以发放排污许可证,将其纳入日常的监督管理系统。

2.2.4 环境监测及信息管理

根据要求,对园区建设运行的生命全周期进行监测监控,明确具体项目、位置、频率、设备要求,具体内容及落实情况见表1。

表1 监测计划一览表

园区内设置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实现24小时大气环境连续在线监测。凡是涉及废水排放企业均实施“一企一管”,其中pH值、COD、氨氮指标为24小时连续自动监控,实现了入区企业废水实时监控。园区已建立了立体监测网络,符合监测要求。

园区对各企业的产品、原料及三废排放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和登记;环境质量监测与污染源监测均由市环境监测站进行。

各企业要定期进行环境评价并即时发布监测结果,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对社会各方的反馈意见、建议尽快做出答复,合理建议应尽快采纳。

3 区域生态环境演变趋势

大气环境方面,SO22021年、2022年现状监测浓度相对于原环评现状监测浓度大幅减少,PM10、颗粒物、NO2均有相当幅度的减少。

地表水环境方面,园区纳污河流COD、BOD5、氨氮污染指数均有所降低,其中个别断面氨氮污染指数降低60%,说明园区水污染治理效果明显。

地下水环境方面,2021年周边村居测点各指标现状监测结果与2005年监测时相比均有所下降,氨氮有所上升;其中氨氮、溶解性总固体含量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Ⅲ类水标准,剩下的众多指标可以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Ⅲ类标准。

土壤环境方面,根据土壤及底泥现状监测结果,目前该工业园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为进一步改善土壤环境,工业园应定期开展园区涉重土壤污染详查和风险评估工作,严格执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新、改、扩建项目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均应实现减量替代。

声环境方面,根据声环境现状监测数据,园区各类声功能区的24 h噪声测试结果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相关标准。

4 园区环境风险跟踪评价

由于工业区日用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工业园区同时存在着爆炸、火灾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风险。

4.1 环境风险识别与分析

自2007年至今,工业园内企业未发生有记录的重大环境风险事故,但在工业区规划产业中,日用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均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

园区日用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酸性、碱性或有机溶剂类的化学品及各种特殊气体。整个园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多个种类的化学品,主要包括液氨、氯气、氢气、盐酸、硫酸、硝酸、氢氟酸、六氟化硫、氟氢化钾、天然气等。从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来看,涉及的危险品种类包括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气体、易燃液体、酸碱腐蚀品等。

对于区内各生产或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其主要危险化学品在企业内的储存量均低于临界量。但由于部分物质毒性大,在化学品储存规模、安全管理及选址布局等方面仍应予以重视。

4.2 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地表水污染防范方面,针对可能出现的潜在事故,所有重点废水监管企业按照要求建设事故池,留有一定的缓冲余地,并配备相应的处理设备;另外,选择品质优良、故障率低的产品用于污水处理中的机械电气仪表。确保每个污水排放口均安装自动监测以实时监测数据。

地下水污染防范方面,隔绝危化品与地下水接触的通道,使用水泥加固,对地沟进行防渗处理。专门建设固废分类暂存仓库,加强对区内各企业固体废弃物存放的管理,区内各企业均按要求专门建设固废分类暂存仓库,并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对各企业固废堆放场所进行检查。

大气污染防范方面,罐区的布置以及储罐的间距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易燃物料尽量布置在厂区边缘安全地带以及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保证消防通道畅通不堵塞。

工业区风险防范方面,从强化风险意识、贮运以及生产等方面进行强化企业级环境风险防范。建立环境风险事故决策支持系统、区域事故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系统,确保能够及时发现事故潜在危害,做好事故应急处置(见图1)。

图1 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系统

5 生态环境管理优化建议

结合原规划、环评及其批复要求的基础上,对园区今后的项目引进,积极引进清洁、低能耗、低污染的项目进入园区;杜绝有“三致”物质、恶臭气体排放企业入区;对化工企业加强管理,定期监督监测,保护周边环境质量;对产生恶臭企业加强管理,定期监测抽查,着重对恶臭气体的控制。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两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验收进度;结合园区产业特点及发展需求开展集中供热,以逐步淘汰分散锅炉。

园区周边设置50 m生态缓冲绿化带;同时,化工生产区、化工仓储区分别设置1 000m和500 m的空间防护缓冲带;其他区域以规划边界为限,在外侧设置200 m生态缓冲绿化带。

6 评价结论

园区目前发展规模与规划的发展时序相一致;园区企业与园区产业定位以及政策具有较高的匹配度;各类设施、环境评估制度成熟。环境质量达到相关标准要求,规划落实到位。园区环境风险防范设施完备,按企业项目环评、安评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设置应急事故水池、危险物质在线监测仪。根据存在的问题,逐一制定解决方案或措施,加强污染物排放的管理,园区基础设施可以有效运行,各类污染物排放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区域环境基本能够满足功能要求,可以实现园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园区规划监测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规划·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