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资讯

2022-11-21 08:38
大众健康 2022年10期
关键词:代餐血管研究

好消息 GOOD NEWS

新型人工血管破解再狭窄难题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强教授课题组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徐清波教授课题组合作,研发了一种具有仿生天然血管功能的新型生物复合型人工血管,可在体内缓慢释放一氧化氮,促进血管组织再生并抑制血管钙化,显著提高血管长期畅通率,有效破解了小口径人工血管再狭窄难题,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健康报》)

随身B超贴片可48小时不间断扫描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出一种随身贴片,这种可穿戴贴片仅相当于一张邮票大小,却能在长达48 小时的时间里对人体的血管、消化系统和内脏器官进行不间断扫描。相比常规B 超提供的瞬时影像,这种技术能让医生更详细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除了扫描器官以寻找疾病的早期迹象外,这种“贴上就不用管”的贴片还能监测膀胱功能、肿瘤变化和子宫内胎儿的发育。(参考消息网)

眼科检查或可提前5年发现心脏病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观察视网膜的血管来判断一个人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这种眼科检查可以提前5年发现心脏病,因为眼睛是唯一可以看见人体血管的地方。为了对视网膜血管分布的模式进行分类,他们使用了几何学的概念,即分形维数。他们发现,分形维数较低的人患心肌梗死的风险较高。(参考消息网)

视频聊天可延缓认知衰退

美国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科研人员发现,与人视频聊天30 分钟、每周聊4 次会改善罹患轻度认知障碍(MCI)老年人的认知。MCI 是痴呆症的前兆。MCI 会引起人体记忆力、注意力和其他方面的问题,而罹患MCI 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更高。研究人员称,提供对话互动可能是改善认知的一种高性价比的干预策略,尤其对不能参加训练项目的居家老人来说。(参考消息网)

BAD NEWS 坏消息

年轻糖尿病患者或更易抑郁

德国《糖尿病学》双月刊刊载的一篇最新研究称,不断增加的2 型糖尿病患者数量与抑郁人群扩大之间存在关联,这种关联在年轻人中尤为明显。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约23 万人的就诊病历后发现,与50 岁后才患2 型糖尿病的人相比,40 岁以下糖尿病患者抑郁风险高50%。许多年轻糖尿病患者表现为严重肥胖,糖尿病症状通常也更明显,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新华社)

过多暴露于蓝光或加速衰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29.5 小时。然而已有研究表明,过度使用屏幕会导致肥胖和心理问题。现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了一个新危害:过度暴露在电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等日常设备的蓝光下,可能会对人体的皮肤、脂肪细胞、感觉神经元等多种细胞产生有害影响。(《科技日报》)

缺觉的人胳膊、腿更粗

近日国际营养学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发现,睡眠不足的人,胳膊、腿更粗。研究分析了2011—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中9413名参与者的睡眠情况,检测了参与者们躯干、手臂和腿部的脂肪质量,以评估睡眠时长与不同部位脂肪质量指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每日睡够7~9 小时的人,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 小时的人躯干、手臂、腿部都更胖。同时,在肥胖人群中,缺觉的人的手臂和大腿脂肪含量指数则比正常睡眠时长的人更高。(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公众号)

超加工食品让人越吃越傻

近期,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展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摄入太多超加工食品与较高痴呆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研究中的超加工食品摄入量最低组,人均日摄入量为225克(半瓶饮料,或者1 袋薯片加1 小块黑巧克力),占其日常饮食的9%。研究发现:较高的超加工食品摄入量会导致全因痴呆症发生风险增加51%,血管性痴呆发生风险增加119%。(《北京青年报》)

新发现 RESEARCH FINDINGS

某些甜味剂可能提升血糖水平

以色列等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细胞》杂志上报告,某些非营养性甜味剂可能削弱人体代谢葡萄糖的能力,提升血糖水平。研究人员将120 名健康成年人分为6 组。其中4 组分别补充摄入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和甜菊糖,一组补充摄入等量的葡萄糖,还有一组不额外摄入任何糖或甜味剂。这6 组人连续29 天都定期接受糖耐量测试。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甜味剂对人体葡萄糖耐量的影响存在差别,糖精和三氯蔗糖会降低人体代谢葡萄糖的能力,从而提升血糖水平。(新华社)

孕期感染可引起跨代遗传高血压

高血压具有家族聚集现象,母亲孕期受到不良刺激可致孩子出现高血压,但这种高血压是否会跨代遗传呢?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心内科曾春雨教授团队最新研究发现,母亲孕期感染可致子代出现高血压和尿钠代谢异常,并会通过母系跨代遗传,即前三代表现为自发性高血压,第四、第五代表现为盐敏感性高血压。该研究成果近期已线上发表于国际心血管疾病研究期刊《循环》。(《健康报》)

素食女性髋部骨折风险高

英国利兹大学一项对英国女性的大型追踪研究发现,与食用肉类的女性相比,素食女性髋部骨折的风险要高33%。风险增加的原因可能在于无肉饮食会导致摄入蛋白质较少(多摄入蛋白质有助于增加肌肉质量),以及可能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钙和维生素B12),这些物质有利于增强骨骼。该研究追踪了英国26000 多名女性的健康和生活方式,历时约20年。(《科技日报》)

致幻蘑菇或可治疗酗酒

近年有研究发现裸盖菇素(一种特殊的致幻蘑菇中的提取成分,可产生致幻和欣快感精神症状,是一种高度管制药品)可能有治疗癌症疼痛、阿片药物成瘾、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疾病的作用。为此,美国纽约大学专家测试该成分对酗酒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招募了93 名酗酒者接受治疗。使用裸盖菇素及心理治疗的人饮酒量平均减少83%,而安慰剂组的饮酒量平均减少了51%。在使用裸盖菇素8 个月后,48%的酗酒者完全戒酒,安慰剂组则为24%,相差一倍。(搜狐健康)

EXPERTS’ OPINIONS 专家说

说法:被猴子咬伤需警惕猴B病毒。

解析:猴子咬伤属于破伤风高风险暴露,患者需要规范地注射破伤风疫苗。猴B 病毒,是一种致命的人畜共患病病毒,可通过猴子(特别是猕猴)传染给人类。猴B 病毒感染者病死率高达70%,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一旦被猴咬伤,一定要在5 分钟以内冲洗伤口,用干净水、生理盐水等彻底冲洗至少15 分钟。大家一定要跟猴子保持安全距离,以防被猴子咬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王传林)

说法: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可不治疗。

解析: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论是否有症状,积极治疗,争取根除,都很有必要。但对于儿童来说,有不舒服的胃肠道症状,且这个症状跟幽门螺杆菌密切相关,才需要考虑杀菌。绝大部分情况下,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不需要治疗的。儿童的免疫力和卫生意识欠缺,杀菌后容易再次感染。而且儿童用药的种类及剂量受限,可能存在药物影响骨代谢、牙齿发育等风险。此外有研究表明,如果儿童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即使等到成年后再处理,也不太容易产生不可逆的、长远损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主任医师 王林恒)

说法:只吃代餐食品减肥易伤肝肾。

解析:代餐食品一般具有高膳食纤维、低热量、饱腹感强等特点。从营养角度来看,代餐食品肯定不能代替一日三餐。从配料表可以发现,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代餐食品都存在营养不均衡的情况,其营养素含量满足不了人体的需要。如果为了减肥,每天只吃代餐食品,远不能达到机体对营养的基本需求,进而使人产生营养不良的症状,不利于人体健康。只吃代餐食品减肥,容易发生反弹,并容易损伤肝肾。(郑州市中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朱绍英)

说法:不当刺激可能会让痣变成癌。

解析:痣中黑素细胞如果频繁受到不良刺激,就会增加细胞的非正常分裂、增殖、修复的次数,诱发致癌基因突变,增加其恶变风险。长在易受摩擦部位的痣,应尽早处理;皮肤越白皙,越要注意避免暴晒。另外,身上色素痣总数超过50 颗的“多痣”人群,要比普通人群更加小心,及时处理可能的“坏分子”。长期服用某些抗生素、激素或抗抑郁药物的人群,也要特别小心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 宋丹)

猜你喜欢
代餐血管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一种健康的幻觉
“代餐”减肥真的靠谱吗
“代餐热”,盲目跟风要不得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血管里的河流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粗粮代餐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