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研究

2022-11-22 04:06王英杰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语言思维英语

王英杰,孙 芳

教育部2001 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课程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1]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2012—2013 年,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突显“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核心作用。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根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改革以后,学科教学的重点发生转移,从学科知识教学走向学生教育,充分发挥学科在学生素养形成中的育人功能。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立德树人的目标是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实现的,而核心素养的养成要依赖于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科素养的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以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学习能力与文化品格为主,其中学生语言能力是重中之重。英语学科肩负着重要使命,与其他学科一样,要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贡献力量。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2]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水平,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思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要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以此为途径促进学生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课程改革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要适应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在师生平等的关系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创造、表达,使对话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对话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在20 世纪30—60 年代,前苏联结构主义符号学家米哈依尔·巴赫金提出了“对话理论”[3],是对世界的存在状态、构成方式以及创生过程的总的看法和观点。巴赫金认为:生活的本质是对话,思维的本质是对话,语言的本质是对话,艺术的本质是对话。米哈依尔·巴赫金对话教学理论对教学有着重要指示:在教学中应倡导师生关系平等,应注重师生间的交往沟通,教育应体现人文性,对话教学方式具有多样性等。

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对话学习的传统应得到继承。[4]他指出对话学习是通过与他人的沟通,积极探究对象意义的行为。他在结合苏格拉底对话学习以及杜威与维果茨基的学习论,反思日本教育的基础上,重新将学习界定为对话性的实践,提出了“学习的三位一体论”。他认为学习是以交往与对话为特征的活动,是跟客观世界的交往与对话、跟他人的交往与对话、跟自身的交往与对话。

日本广岛大学教育部教授佐藤正夫将教学中的对话视为共同解决型教学方法的基本形态,认为教学是师生借助对话共同思考、共同探求、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获得知识的过程。[5]他将教学对话的历史渊源追溯到苏格拉底对话法,并指出这一方法的本质在于“教师从某种程度的学生引出一定的见解与认识,使学生从或多或少、明了或不明了的表象中形成一定的见解与认识”。

(二)教育是对话性的创造活动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是20 世纪70 年代批判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在揭示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弊端的同时,指出教育既是一种对话性的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教学也应当是对话式的。他认为对话教学是人们形成批判意识,走向解放的唯一有效工具。[6]

(三)对话教学能够提高学习能力

从1994 到1998 年,Alexander[7]对英国、法国、印度、俄罗斯和美国的基础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在这四年里,他通过采访、观察,观看视频和课程实录等方式进行研究,最后针对对话教学得到一个普遍认同的结论:不同形式的对话教学方式都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Vygotsky[8]和Bruner[9]对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的理解,Bakhtin[10]关于对话的观点等,这些理论都支撑着这种观点:对话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根据研究结果,对话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同形式的对话教学方式都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对话教学提倡师生在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对话交流,行使语言的交流功能,通过创构对话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借助对话形式,可以促进师生共同思考、探究,指向问题解决,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主发展空间。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对话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吴海洋认为新课程改革为对话教学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和良好的环境。[11]国内研究者关于对话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实践与研究。截止到2020 年9 月,在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以“英语对话教学”为关键词,检索到期刊论文有1708篇,学位论文有68 篇;以“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为关键词,检索到期刊论文有1067 篇,学位论文有27 篇。对与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相关的文献进行汇总、分类、分析。结果显示,很多研究者对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模式和常用策略方法进行研究和论述。

(一)对话教学模型

概括起来,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方法有以下几种。

1.建构适当的对话形式

赵亚莉着眼于对话理论基础上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构建。[12]广义的对话理论是指不同层次的人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的言语相互作用的形式。英语课堂上,通过对话达成所有参与课堂教学的人及其文本之间的相互融合,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蒯秀丽认为对话教学的基本形式可以是学生的自我对话,学生与课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13]

2.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

(1)精心设置导入

高付琳认为在引起对话教学的主题内容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前导入环节,导入的内容要与话题相关,让学生在自在自如的情境下,平稳地过渡到对话教学主题。[14]课前的导入要快速地把学生引入到对话教学中,课前导入要有趣味性和创新性,易于引导学生的注意,通过导入让学生感知对话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梁大珠认为导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导入环节,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对话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等意义。[15]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杜卓营建议可以选择英语歌谣歌曲导入、游戏导入、实物导入和图画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助推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在欢乐的气氛中,让学生们自然地进入到交际情境中,顺利过渡到交际的话题中。[16]

(2)适当增加操练

魏世超认为应该将对话教学内容通过对话操练的形式展现出来,是提高小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有效手段之一。[17]在实际对话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增加对话的实操训练,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功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对话题的指导作用,学生要发挥出主动作用,在训练中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3.创设真实的情景

姜敏其结合教材实例分析了创设真实情景的重要性。她认为对话教学离不开情景,语言交际更离不开情景。[18]然而课堂教学是要创设围绕一个主题的整体情景。主题情景是课堂发展的主线,贯穿教学始终,使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层次清晰。对话教学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产生的,成婧婧认为为了保证对话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交流互动中来,教师要创设好对话教学真实的情境链,使话题紧扣情境,展开情境设置,最好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相连,与全本书的前后内容相连,利于话题整体性和可持续延展性。将句型、语法、单词等教学内容带入其中,达到整体教学的目的。[19]

彭静主张教师可以借助实物直观情境来为学生创设更加生动有趣的对话课堂,让学生在实物直观情境中更好地感知对话魅力,从而有效提升对话教学模式应用效果。[20]

魏世超认为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模拟真实的交际情景,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辅助完成对话教学内容。[17]孙磊认为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生动形象地呈现相关学习内容,对教学内容的广度和宽度进行图文并茂的延伸,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1]

根据课标所述,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吴海洋认为为了达成对话教学中选取的教学内容生活化符合真实情境的要求,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11]在对话教学中,采用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策略,充分达到交际运用目标。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语文、体育、音乐等其他学科课堂上进行英语对话交流,活学活用。既提高语境的真实性,又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4.采取合作的方式

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建议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话教学内容。新课标理念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李忠云建议教师在对话教学过程中设置小组合作的话题,给定小组达成的目标,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地合作、交流、操练。[22]马兰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对话,表演展示,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小组成员都有交流表达的机会,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减少师生对话的紧张感,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和交流的能力。[23]

5.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

吴海洋和邹雪燕都认为,在对话教学中要及时实施教学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让教师获取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自我专业成长。[11,24]常用的课堂评价方法除了常规学科测评外,还有提问、教师随堂观察、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互评等方式。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有一些研究者聚焦于对话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蒯秀丽认为在对话教学中,实施多种对话教学策略,要多途径、多环节地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对话教学过程,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去思考、去交流,让课堂富有生命力和活力,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在对话教学中主动思考、建构,进行表达。[13]

毛晓晓强调要构建小学英语思维型对话课堂,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25]学生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即为核心素养,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语言水平与思维发展正向相关,利用对话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创造性地思考,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高阶思维水平。牛学梅认为,小学英语教学要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26]李艳贤觉得对话教学的实施要以情境作为主线,以思维能力培养作为导向,结合必要的教学策略来进行。她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在设计小学对话教学任务时,设定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目标,让对话教学成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27]

张春艳认为思维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阵地,通过设计有效的对话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敏捷性、创造性等品质。[28]林紫云结合教材课例,利用插图隐性资源培养思维灵活性,关注核心句子训练思维逻辑性,注重文本解读训练思维独创性。[29]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具体模式还缺乏成熟模型示范引导,对话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细化。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课堂中,由于各地设置的课时和教材版本内容都不尽相同,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不同,再加上一些外界条件限制,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目标不明确,对话形式化

常伟发现,在对话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现象。这使得对话在课堂上只是形式,教育意义很弱。形式化的对话只是为了活跃气氛,对学生语言训练、知识建构、自主生成以及深层思维的开发并没有多大益处。[30]

在实际对话教学中,对于给定的文本内容,首先应该正确解读文本,明确教学目标,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课程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实施教学策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行为和知识生成过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且能提出问题,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操练,增加对话教学的有效性。

(二)仅关注核心句,弱化表达

郑慧娜发现,有些教师在解读对话文本时,仅关注提取核心句型,让学生不断操练目标语言以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所提取的对话内容往往较肤浅,导致语言交流简单、僵化、不深入,最终话轮难以继续,淡化了英语的表达功能,无法达到交际目的。[31]

学生在操练过程中,要保证学生能有兴趣积极参与到对话过程中,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进行交流。在围绕教学目标完成核心句型交流的同时,还要扩展话题范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及提出问题,使得话题可以接续并进一步深入,实现语言的表达功能。

(三)内容单一,学生兴趣低

常伟认为,有的教材对话内容设置比较简单,话轮少,缺少真实情境,不够生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对话方式比较简单,学生对话题的兴趣度低,参与交流的积极性低,达不到交际的效果。[30]杨如宇认为英语的学习也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的原则,必须在相对完整的语篇中学习。但是,教材中的许多对话文本只是对话片段,不够完整,较为单一,就使得对话中使用的语言显得不够真实。[32]

真实的语言和话题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机,所以通过补白,可以补全对话的开头与结尾,或者补充和强化对话的重点和难点等,使对话文本的语篇完整,内容丰富,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在相对完整、真实的情境中接触、学习语言,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重知识传授,少思维培养

毛晓晓认为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学生记忆层面,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在语言技能训练中,更多强调模仿,强调内容机械操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意识不强。[25]

教师要充分了解教育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采用适当教育教学方法,尊重学生课堂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围绕问题展开对话。教师要根据课改要求,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五)教师素质局限,理念落后

田亚青认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如专业的语言知识的把握,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理念的实施等等都影响着学生语言学习和身心发展。有的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高,教学理念落后,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不良影响。[33]

教师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更多教学方法。教师在实施对话教学的过程中,要基于单元主题整体设计的原则,在保持对话教学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对源于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话题进行精心设计,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同时在实施对话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及时进行评价,让师生双方及时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整,促进师生双方共同提高,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未来研究展望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立足于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情怀,师生在平等的关系中进行对话交流与信息沟通,把对话的精神融入到课堂中,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加强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才有利于提升学生英语学科素养,进而通过学科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是一种有效的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在未来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提出以下几点展望。

(一)准确设定教学目标

对话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要保证对话教学的顺利展开,就要正确解读对话文本,进而准确设定教学目标。准确设定对话教学目标是对话教学正确、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学目标设定准确,才能围绕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才能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精准评价,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育人目标。对话教学目标应依据学科教学目标、教学目的、课时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综合来设定。

(二)建立对话教学模型

关于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模型研究较多,提出的模型很多,但是较为分散,对不同模型的教学效果还缺少衡量标准,迄今为止还没有理论指导明确、规范成熟可操作性强的对话教学的具体模型,这就需要研究者结合教学实践,在实际教学中,在对话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育教学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建立起成熟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模型。

(三)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反映,对话教学注重语言的输出,是在对输入的语言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创造性地再加工之后进行输出,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课型之一。学生对话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求新、创造的过程,教师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应更加注重用对话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四)发挥学生主导地位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是对话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在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对话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倾听者、学习者和评价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精准把握,及时反馈调节,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最终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真正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导地位。

(五)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课改形势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题的小组合作的新型方式,小组活动在英语对话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让学生在小组互动合作中巩固、运用已学的知识,小组合作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小组合作真正落到教学实际中,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探究作用。

本文对英语对话教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对话教学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策略方法以及学生思维培养方面。本文对对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给出了解决方法,同时对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未来提出展望。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和身心发展特点设定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同时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创设出更多有效的对话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语言思维英语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