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策略研究

2022-11-22 04:06丁路遥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思政课马克思主义

丁路遥,杨 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讲话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视。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也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更是要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第一线的高端技能人才,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怕困难、一往无前。为此,在高职院校各门思政课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当代价值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在党中央和教育部支持、指导下开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培养时代新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将马克思主义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也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最鲜亮的底色,也是党和国家号召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创新的灵魂所在。2022 年苏锡常都市圈将成为全国深化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示范区和职业教育区域一体化发展标杆区。苏锡常都市圈为实现这一目标,打造全国可用的高等职业教育苏南模式,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将马克思主义融入思政课,才能真正培养出实操能力强、爱岗敬业、迎难而上、热爱祖国、坚定不移跟党走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新人;才能真正创设出全国可借鉴、可复制的“职业教育苏南模式”,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高等职业教育责任重大,培养的是要投身生产实践一线的技能人才,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尤为重要,这一部分人才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任凭风吹雨打不动摇,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中来,坚定不移地为人民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把学生们培养成具有共产主义信仰、掌握过硬本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们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光发热,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二)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以及学制的特殊性,未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公共基础课。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课程时对涉及中国共产党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内容时,因不了解这些内容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无法深入理解学习这些内容的深刻含义,最终只是了解了这些内容的表面含义。学生长期听不懂、学不明白,就会导致学生对思政课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即使学生有心聆听,但因为没有真正理解授课内容,最终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所学知识遗忘,不会实现课程标准所设定的教学目的。在学校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授课班级所学专业适当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理论铺垫,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来源,领悟每节课所学知识的深刻含义,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并非空中楼阁,也不是纸上谈兵,是能够应用到生活中有用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了解党的历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让学生爱上思政课,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三)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教师的职能是教书育人,在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当中,应当将教书育人作为思政教师的道德建设基础,在思政教师践行教育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教育规律,秉承着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培养原则,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宽严相济,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尊重学生的个体行为发展,使学生能够在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教育中充分展现自身的个性,帮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也要时刻坚定改革创新的教育发展观念,在教学中引入与学生息息相关、能够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案例,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马克思主义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懂得只有自强不息,不断创新,才能保卫家园,免受战乱之苦,明白为什么历史和人民会选择中国共产党,培养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党爱国情怀。另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可以帮助大学生客观地看待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所走过的弯路,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放在他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客观进行。同样,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如此,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和错误就否定自己,也不能因一时的成功就洋洋自得。要脚踏实地,客观冷静地看待个人得失,明确自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过程中也是能够出一份力、尽一份心的,走一条能够真正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路,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在正确历史观的引导下,逐步实现开设思政课的主要目标——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本科院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作为同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未来建设者的高职院校也应抓紧落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思政课的任务,但目前这一方面的融入高职院校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

(一)高等职业教育思政教师专业水平有限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学科建设上也以实操性强、就业竞争力大的专业为重点,理论性较强的专业相对来讲投入较少。近年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谈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扩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提高高校思政教师待遇等相关文件。高职院校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广纳贤才,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队伍建设,但由于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多为近几年新成立的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部门还不够成熟,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也多为相近专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专业的思政教师较少,多为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人才。部分高校还为满足教育部有关高职院校思政教师比例要求从辅导员岗位转岗一部分人员作为思政专任教师。

在招聘过程中,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处于同等竞争环境下,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倾向于前往本科院校就业。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水平受限,理论基础薄弱,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自身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不清,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对涉及此部分的内容避而不谈或不展开详细讲解。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居多,很多教师都是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尚浅,即使专业对口,仍不能很好地将自己所掌握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面的内容融入日常的思政课或课下实践中。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属于新生力量,有不断完善和进步的空间。

(二)教学方法单一

历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一直都有谈起,但真正落到实处,作为一个项目来执行,推广开来的还未曾出现。原因在于这一方面的融入较为困难,对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要求较高。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以往多采用平铺直叙的课堂讲授法,或是运用多媒体设置几个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小问题的问题导入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原理性知识,高职院校学生具有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乐于接触新事物、动手能力强等特点,思政教师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更会让具有这些特点的学生感到枯燥,将学生推向与思政课更远的距离。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要找寻与授课内容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进行融入,而不能生拉硬拽地融入,造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政课“两张皮”的不良现象,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是如此,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应打破陈规,不要一个教学方法满堂灌,让学生产生疲惫感,不要让思政课变成催眠曲。要运用“大思政”的眼光,借助“课堂思政”的东风,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运用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寓教于乐。不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思政课,也应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适当地融入专业课,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政课和专业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也要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控制和评价,在教学当中帮助班集体协调和组织各项教育教学任务。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工作对象具有广泛性,教师对所有授课班级的学生都要有耐心,尽可能地给予关怀,了解不同班级学生的专业特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积累来为他们解答,要站在学生父母和朋友的角度来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在职业生涯当中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作用发挥的好不亚于家庭对学生的熏陶。

(三)学生认知弱化

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强、信息化思维、艺术思维、“佛系青年”等特点,他们喜欢接受新事物、集体意识较强、课余生活丰富、富有冒险主义精神。高职院校学生相较于实验课、课外实践对侧重课堂教学的思政课兴趣较弱。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让学生可以接收到许多新的、正能量的信息,同样也可以接收到负面信息,例如西方普世价值的渗透,“港独”“台独”“藏独”等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繁荣发展的势力无孔不入的错误言论,极易对学生的意识形态产生错误引导。好莱坞院线大片也以合法的手段将其价值观向我国民众进行渗透,这些影片还无形中贬低了我国集体主义、乐于奉献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宣扬个人英雄主义,而这些影片的受众多是青年大学生。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之下,错误的价值观无孔不入地侵蚀着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使他们产生认知弱化,对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产生怀疑。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路径的选择

随着互联网和高新技术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也不再使用束之高阁的话语体系,而是以全新的、大众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出现在青年一代的面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也应采用高职院校学生能够接受、新颖的方式来进行。

(一)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制定详尽完备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制度,对已聘用的思政专任教师应加强管理,利用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课余时间组织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号召思政教师积极报名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他们主动参加高职院校思政教师技能大赛,并为进入到决赛的队伍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专业技能指导。各高职院校应配合国家政策以及省级教育部门的扶持逐步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待遇、解决已聘用思政教师编制问题,让教师们无后顾之忧,安心做学问。在下一轮高职院校思政教师招聘过程中应严格把关,招收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专业毕业生。除了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努力外,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学无止境,要在不断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二)用活用好本地红色资源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离学生们较为遥远,那么本地红色资源就是同学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较好的物质资源。以江苏常州为例: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常州烈士陵园、王诤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室等均是常州市高职院校可以用起来的红色资源。在做好学生安全保障的基础上,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带领学生前往红色纪念地学习伟人们的光辉事迹,看一看伟人们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也通过历史事件的参观和讲述让学生相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强调的高尚品质和科学真理。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不仅接受、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将这些科学真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努力奋进,学好专业知识,强健体魄,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可以开设有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选修课,本人现开设一门《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公选课,很受学生欢迎,本人也有意把这门课程开设成为一门学校常驻的公选课,努力为更多对马克思主义感兴趣的同学提供学习平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不是仅靠思政老师一支队伍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学校各部门相互配合,多加重视。专业课老师也应参与其中,这是进行“课程思政”的重要一环,让专业课教师也掌握相应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学好唯物辩证法可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逻辑性,使授课过程更加清晰、有条理。要杜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门文科的理论,理工科专业不需要了解的错误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学校各部门都应参与其中,学生掌握了相应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不仅可以提高他们思政课的获得感,也可以提高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意义重大,但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尽善尽美,需要高职院校各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教师们共同努力、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为国家培养出爱党爱国、专业技能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一线建设人才。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思政课马克思主义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压缩空气动力汽车的基本原理及可行性分析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