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22-11-22 05:01浙江省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317500王新斌陈恩光
新农村(浙江) 2022年3期
关键词:温岭数字化电商

浙江省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317500) 王新斌 陈恩光

随着数字技术加速向各领域渗透发展,也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转型升级,数字技术既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动力”,也能赋予乡村振兴发展“智慧力量”。近年来,浙江省温岭市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有成绩也有问题,应认真分析,并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

1.发展现状

据统计,信息技术在温岭农业生产中的平均应用率为81.1%(按大田种植30%、设施栽培15%、畜禽养殖30%、水产养殖25%计),实现追溯的农产品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6.25%。农村基层党务、村务、财务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三公开”的行政村100%。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全市行政村宽带网络覆盖已达100%,实现全部光纤化,且具备100Mbps接入能力。移动通信4G覆盖率95%以上,5G基站也正在按计划加快建设中。万村联网村级网站建站率100%,共建成村级益农信息社715家,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市农民信箱注册用户数占农户总数的17.8%。农业农村领域“最多跑一次”事项全部实现掌上办,建立了市、镇(街道)、村三级协同的信息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市、业务协同、上下联动、信息共享的发展格局,为服务“三农”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支撑和保障。

(2)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全面实施“电商换市”发展目标,创新农村商业模式,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商市场主体。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全市共有13个省级电商镇(街道)、10个省级电商示范村、93个省级电商专业村,连续六年被列为全国十大淘宝集群之一。全市共布点农村电商服务站点720余个,智能投递终端300个。农村电商已成为温岭的一张“金名片”。全市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其发展势头不容小觑,如规模较大的吉园、红日等农业经营主体,网络销售生意红火;还有海产品销售,如“海上通(温岭)”也是独树一帜。

(3)推进数字技术应用 以畜牧养殖、大棚葡萄、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等产业为重点,开展以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主要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目前,共有837亩(1亩=667平方米)实现了设施自动化或智能化提升、数字化管控,提高了产量和效率。畜牧业引进成套全自动养殖生产系统,大大减少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人畜接触机会,并通过“大数据+移动端+二维码”模式实现了部分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智慧监管;粮食生产数字化转型,推广植保无人机,引进全自动数字化粮食烘干系统,提高稻谷干燥质量和效率;智慧农机管理服务平台完成建设,实现农机实时作业监控、数据采集分析和调度管理等服务。另外,陆续建成“12316”为农服务中心、农业应急指挥系统、智慧农业云平台、信息进村入户平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和温岭“数字农业云平台”等。

2.存在问题

(1)缺乏数字化发展动力 一方面,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和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投入不够,数字化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数字农业发展的需要。部分已经建设的数字化设施日常管护不到位,导致设备成“摆设”,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小而散,数字化投入、应用意识淡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农业的发展。另外,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数字化技术应用跟不上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数字化应用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

(2)缺乏统筹规划和数据互动 农业数字化发展基础较薄弱,数字资源分散,“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获取能力较弱、覆盖率低。同时,建设和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各数字系统建设的开发和应用环境、数据标准不一,导致系统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部分数据缺乏权威性、准确性,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字化系统资源共享整合难度大。

(3)缺乏数字化技术人才支撑 一方面,温岭农业农村数字化专业人才在人员数量、质量、专业分布等方面存在差距,人才不愿往农村去,培养的人才留不住,农业创业创新人才引进与培育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温岭农村数字信息化教育有待提高,缺乏懂电子商务、懂营销的新时代农民。

3.发展建议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发展主线,在农业生产智能化、产品流通网络化、行业监管实时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公共服务在线化等五方面进行应用开发,推进数字技术与“三农”工作深度融合。

(1)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 一是围绕畜牧、西瓜、葡萄、西甜瓜、高橙、柑桔、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服务应用。二是利用农业机器人,解放劳动力,实现农业作业无人化、自动化、轻简化。三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将经验、知识和技术数据化,实现智能化生产。四是利用图像识别、光谱分析等技术,构建特色产业生长模型,开展数字植物工厂创建,打造温岭高效数字农业特色品牌。五是利用北斗导航、智能农机、5G网络等,实现精准无人作业,提高农机效率。

(2)推进产品流通网络化 一是要大力提倡新业态多元化,鼓励发展众筹农业、定制农业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积极发展和壮大一批“电商专业村”,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二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完善农产品烘干、预冷、储存、配送等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推动生产、加工、包装等各环节的技术创新,推进农村智慧物流建设,提升村级物流服务点,有效降低流通成本。三是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农村实体店,全面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推进质量管控全程化,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对上市销售的农产品加设品名产地、商标品牌、质量认证等标识。四是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云平台向消费者提供精准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数据信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

(3)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 一是依托益农信息社、万村联网、农民信箱等,搭建服务全市的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最多跑一次”向下延伸。二是创新服务资源融合共享机制,实现“市—镇(街道)—村—户”多层次,提供“大屏、触摸屏、手机、电脑等”多模式示范及推广,创新三农服务方式。三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把数字化技术广泛运用于乡村基层党建、社会管理等领域,改善优化乡村治理方式,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四是实现对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农村建房、人居环境、村级资产等数字化管理,推进乡村治理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推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党建和社会管理等领域。五是推广农村绿色生活方式,建设农村生态系统监测平台,实现对空气质量、噪声、水域水质、污水处理及排放、道路卡口、垃圾分类、路灯、乡村安防等进行智能化远程监测和预警,加快建成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六是创新乡村治理模式,聚焦乡村治理中的人、财、地、事、物要素,以发现问题智能化、处理过程自动化、事件管理全流程为核心,构建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动态掌握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发展态势,加快实现“数字乡村一张图”,呈现未来乡村社区发展新愿景。

猜你喜欢
温岭数字化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新电商 潮涌风劲向未来
温岭坞根之秋色满塘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封面人物:全国人大代表:林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