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都市农业发展研究

2022-11-22 05:01浙江省桐乡市农业农村局314500
新农村(浙江) 2022年3期
关键词:桐乡都市农业

浙江省桐乡市农业农村局 (314500) 王 群

当前,浙江省桐乡市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工农、城乡之间走向互动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立足产业、资源、区位等优势,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则是必然选择。

1.国际都市农业发展经验

都市农业起源于20世纪初欧洲的市民农园。上世纪90年代都市农业迅速发展,逐渐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尽管都市农业不是满足城市居民食品大宗消费的来源,但已成为服务城市、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保护生态、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综观都市农业发展轨迹,无不注重功能多元化、手段智能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农民职业化、服务系统化,呈现出高品质、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高效益等特点。

从国际大都市的农业发展看,伦敦都市农业是城市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鼓励小地块生产和城市边缘耕作,综合利用农业残余物发展有机农业,促进都市农业为当地农产品市场供应安全、健康的产品;纽约都市农业逐渐成为投资新热点,水栽法绿室、垂直立体温室等成为发挥都市农业经济、保障、生态等功能的有效手段;巴黎大区有着非常发达的农业,是法国农业最先进的地区之一,也是玉米、水果、蔬菜、鲜花主产区,巴黎国际农业博览会有“巴黎最大的农场”之称;东京都市农业尤为重视高科技含量和设施农业发展,开发了“高楼田地”与“地下农场”,农业净产值和附加值相对较高,为了促进有机蔬菜生产,还保留了一定规模的畜牧业;阿姆斯特丹都市农业将生物技术、设施栽培、计算机管理等技术融为一体。

2.桐乡发展都市农业的现实基础

(1)从区位优势看 桐乡地处“沪苏杭”都市圈地理中心,与周边城市处于“一小时交通圈”内,在承接城市人才、资金、科技等要素回流方面具备先天优势,是乡村振兴最有利的地域空间,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机遇难得。

(2)从经济社会发展看 目前桐乡已迈入中高收入地区行列。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52.7∶44.8,由“二三一”的“工业经济”逐步向“三二一”的“服务经济”优化。农业生产从传统生产性业态,向着融合加工物流、休闲旅游、文化传承、艺术创意等服务型业态发展,都市农业站在了新起点上。

(3)从城乡关系变化看 近年来,随着五水共治、森林桐乡、美丽乡村、三治融合等推进,桐乡村容乡貌得到了全面提升,尤其是推进乡村振兴以来,乡村的发展力和吸引力凸显,城乡居民收入比是全国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统筹城乡发展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城市对农村的影响从“虹吸效应”转向“扩散效应”。

(4)从城乡居民的期待看 在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对农业期待更高,不仅要“吃得安全、吃得优质、吃出健康”,更要“看得到青山绿水、听得到蛙鸣鸟叫、感受到乡俗乡愁”。桐乡坐拥沪杭苏市场,理应率先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菜篮子”产品、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更加愉悦的生活体验。

3.桐乡发展都市农业的实践

近年来,桐乡围绕生态高效农业强市、特色精品农业大市、民富村美田园城市建设目标,通过拓功能、调结构、延链条、兴业态、强主体、优产品,积极探索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1)优化产业布局,走品牌农业之路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抓好市农业经济开发区、省级运河现代农业园区、国家星创天地崇福农创园三大平台建设,形成八大主导产业发展格局,以杭白菊产业为重点,常年种植约4.97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约占全国白菊花类面积30%,种植产值近5亿元,拥有杭白菊规模经营企业5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9家,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家;拥有省著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2个,桐乡杭白菊列为省级示范性全产业链。此外,乌镇董家村的万亩“董家”茭白、石门镇殷家漾村千亩梨园、梧桐街道桃园村的槜李、大麻镇的中华鳖分别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海北圩”牌中华鳖、“董家”牌茭白等成为省著名农产品,槜李已成为桐乡特色水果,华腾猪肉、桐乡湖羊等都是产业的代表。

(2)创新经营主体,走规模农业之路目前,全市耕地流转面积达25.5万亩,流转率近60%,初步形成了合作社、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等多种管理和服务模式,组织化程度和统一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石门镇春丽桥村等开展农田整村流转,兴农粮油农机合作社等开展了粮田全程托管模式。同时,在全省率先推出大米、蚕桑、茭白3大产业组合抱团模式,打造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样板。石门镇颜井桥村等9个村出资成立石门湾粮油农机公司,打造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统一销售“石门湾”品牌大米,辐射带动农户8000余户,农民增收150万元以上。

(3)提高科技水平,走现代农业之路注重产学研结合,加强与浙江大学、省农科院等院校合作,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乌镇董家茭白合作社培育“龙茭2号”茭白生产技术和品质处于领先水平,研发全国首台茭白全自动分级分拣机并投入使用;桐乡运北秸秆利用合作社的秸秆青贮技术,解决了茭白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稻麦秸秆机械粉碎全量还田利用模式”被推介为全国十大模式之一。濮院镇大圣果蔬农场实行葡萄精准化管理技术,为桐乡乃至周边葡萄种植起到了领头和推动作用。

(4)改变生产方式,走集约农业之路桐乡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财政投入资金超过2亿元,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董家茭白合作社应用设施大棚技术,亩均产值超1万元,效益提升一倍以上。大棚栽培水果、蔬菜比露天栽培每亩增收0.5万~1.5万元,小虫草堂、绿程玫瑰园等连栋大棚亩均产值50万元以上,设施农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新引擎。

(5)发展乡村旅游,走休闲农业之路桐乡“农旅融合”“全域旅游”的氛围越来越浓,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濮院镇橡子湾农庄、洲泉镇湘溪农庄、华腾猪舍里、石门镇蓝莓园等推出特色农业主题体验,特别适合亲子活动,无公害农产品更是受到欢迎。“畅游乡村、乐享桐趣”美丽乡村一日游项目,依托产业优势和乡村特色,深受市民喜爱。

4.问题与挑战

(1)传统经营难以适应现代需求 目前桐乡人均耕地不足1亩,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的家庭经营为主,制约了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导致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弱。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全市设施大棚面积2.4万亩,其中标准钢结构大棚只有30%,高标准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抗灾能力不强。

(3)农业经营后继乏人 目前务农人员中,60岁以上占76.2%,46~60岁占22.3%,45周岁以下占1.5%;高中及以上学历占0.3%,初中学历占7.4%,小学及以下为92.3%。从49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530家家庭农场从业人员调查看,35岁以下且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为61人,其中涉农专业仅7人。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和老龄化问题成为制约都市农业发展的瓶颈。

(4)生态环境不容忽视 桐乡都市农业处于初级阶段,其生产方式粗放,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从源头上对农产品造成了污染。

5.对策与建议

(1)科学规划 用现代理念发展都市农业,在开发建设上要因地制宜,避免随意性。兼顾都市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坚持发展上有特色、特色上有差别、差别上创优势,形成一村一品。用好乡村振兴人才新政,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乡村管理者队伍建设好,提升主体素质。

(2)发挥优势 重点建设农业经济开发区、运河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崇福农创园、乌镇数字农业产业园、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凤鸣万亩桑苗产业园等现代集约型精品科技园区,集中力量打造具有桐乡特色的都市农业科技精品园。一方面要抓生产质量,以健康土壤五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实施“肥药两制”改革,提高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的供给率,另一方面,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提高抗灾减灾能力;依靠科技,发展现代智慧农业,开展小型化、工厂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生产技术研究。同时,升级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

(3)融合发展 一要依托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优势,拓展展示展销、农事体验、田园观光、科普示范等功能,形成“一园一品牌”“一园一特色”,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推动力量,吸纳更多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城镇化发展。二要以产业优势为基础,加大产品营销力度,利用好“互联网+农业”,形成一个品牌体系,把农产品打造成“网红”。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鼓励定制配送、直供直销、微信营销等,打通农产品到商品的“最后一公里”。

(4)强化保障 统筹农村资源要素,夯实共享发展基础,形成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一要深化农地改革,积极推广托管、代种代耕和储备流转等多种形式流转,鼓励整村整组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二要加大扶持力度,统筹涉农资金,加强农田水利、信息化、社会化服务、科技创新、流通等方面投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三要创新农业投融资平台,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和金融服务体系,引导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都市农业,形成“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桐乡都市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家有蚁穴
而今迈步从头越
穿越水上都市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桐乡蚕桑文化的民俗学考察
威尼斯:水上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