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2-11-22 10:25张鹏博李汝芳梅晓军王艳美应黛芹陈红星
中国食用菌 2022年8期
关键词:永康市菌棒平菇

张鹏博,洪 莉,李汝芳,梅晓军,王艳美,应黛芹,陈红星

(1.永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永康 321300;2.永康中学,浙江 永康 321300;3.永康市食用菌研究所,浙江 永康 321304;4.永康市石柱镇人民政府,浙江 永康 321304;5.永康市东城街道办事处,浙江 永康 321303;6.永康市前仓镇人民政府,浙江 永康 321304)

2007年,食用菌产业被浙江省政府确定为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永康市食用菌生产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浙江省食用菌新兴产区[1],结合当地蔬菜特色品种探索出“毛芋/竹荪—水稻”套种轮作模式[2]。纵观永康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人工栽培食用菌品种多样,如香菇(Lentinula edodes)、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黑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秀珍菇 (Pleurotus geesteranus)、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竹荪(Dictyophora spp.)、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 等。2015年,浙江省农业厅将食用菌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列入全省种植业五大主推技术之一。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金华市食用菌传统产区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3]。永康市当地也逐渐退出传统的食用菌栽培模式,但因同时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治理、外来流动人口转移、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影响,食用菌产业并未实现快速发展,反而呈现产业规模紧缩的趋势。通过总结近年永康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原因,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1 永康市食用菌产业现状

1.1 食用菌栽培品种

永康市食用菌产业受美丽乡村建设、三改一拆、城市发展等因素的长期影响,目前主要的生产区集中在西城街道、城西新区和前仓镇,唐先镇和象珠镇等地零星栽培部分珍稀食用菌。平菇、灵芝(Ganoderma lucidum)、大球盖菇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是永康市主要食用菌栽培种类。其中,平菇是西城街道雅田村、城西新区华村的主要栽培品种,灵芝的主要栽培地区为前仓镇的大陈村,唐先镇和象珠镇主要以套种模式栽培大球盖菇[4]。2021年,永康市唐先镇首次在采用葡萄大树冠栽培技术的葡萄园套种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前仓镇采用工厂化生产技术示范栽培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

1.2 食用菌产业规模

经调查统计,近年永康市设施栽培食用菌总面积稳定在10 hm2,2021年食用菌产量达1 351 t,同比增长2.1%,产值达1 074万元,同比增长3.5%。但永康市食用菌规模在全市种植业中占比较小,属于小经济作物。

1.3 食用菌产业发展潜力

食用菌产业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且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产业争资源的“五不争”特性。唐先葡萄是永康市水果产业的一张金名片,葡萄种植推行的大树冠栽培模式为每667平方米种植6株~30株,甚至更少,由于葡萄种植密度较低,葡萄架下可利用的空间增大[4];且葡萄采收后的日常管理容易,修剪粉碎后的葡萄枝条也可作为食用菌栽培的良好基质;因此,在大树冠葡萄园栽培食用菌可形成一个“果—秆—菌—肥—果”的“闭环”,实现“果+菌”绿色循环发展。

此外,为充分利用冬季、春季的闲置地块和空闲时间,永康市农业部门从2018年开始在幼龄柑橘园、大树冠葡萄园套种大球盖菇,经过2年的技术示范,唐先镇及象珠镇等地基础设施完善的葡萄种植户、种粮大户在闲置地块和空闲时间开始以套种或轮种的方式栽培大球盖菇,每667平方米增加纯收益5 000元~8 000元不等。

2021年,永康市从衢州市开化县引进羊肚菌栽培种,在唐先镇大树冠葡萄园进行套种试验,目前相关试验尚在进行中。此示范栽培引起了周边的葡萄种植户的兴趣,推测随着技术的成熟与提高,羊肚菌栽培有望得到进一步推广。同时,借助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团队项目平台,在永康市食用菌研究所开展“灰树花工厂化栽培技术示范”项目,进行灰树花工厂化生产所需基质、光照强度、菌袋规格等条件的比较筛选试验。目前,该项目正在按照实施方案顺利推进各项工作,有望成为永康市食用菌产业的新亮点。

2 永康市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栽培品种单一

平菇是永康市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食用菌品种,栽培主体以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农户为主,且多为家庭作坊式小农生产,规模较小。在食用菌产业发展初期,这些菇农也尝试过栽培其他食用菌品种,但因为自身投资意愿不强,工厂化生产对个体栽培的冲击,以及永康市城市发展变化带来的外来人口流动的变化等因素,最终仍然选择了栽培平菇。

2.2 生产效益偏低

平菇生产过程中,培养料的配制、装袋、接种、灭菌等均依靠家庭主要劳动力完成,管理上较为粗放,周年劳作强度大,菌棒质量参差不齐;设施设备投入低,多为单体大棚或竹架简易棚;自动化程度低,菌棒制作等工序耗时费力。家庭作坊式小农生产方式对市场较为敏感,抗风险能力和抗自然灾害能力低。同时,栽培品种单一且管理模式固定,导致出菇时期高度吻合;销售又均以农贸市场批发和集市零售2种方式为主,导致相互竞争销售的压力大;每个家庭年均纯收益约10万元~20万元,栽培面积为 2 000 m2~5 333 m2。

2.3 产业规模萎缩

永康市食用菌栽培以外来人员为主,因此在食用菌生产基础设施及设备上投入较少;人工制作菌棒的生产任务繁重,周年压力大;同时,繁重的劳务导致从业人员流动性增大。从平菇产业来看,近年来菇农减少较为严重,栽培面积呈下降趋势,产业规模萎缩严重。

另一方面,永康市食用菌龙头企业浙江菇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改变发展方向,着重发展极小现代休闲观光农业,而实际的食用菌栽培规模较小。该企业也是永康市唯一建有菌棒加工厂的食用菌龙头企业,生产的菌棒主要是灵芝、猴头菇等,且以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为主。公司近年来开发出灵芝、猴头菇等精深加工产品,结合食用菌研发、技术培训、科普教育、旅游观光等,实现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的转型升级,因此,企业在当地的食用菌实际栽培面积正在减少。

2.4 政策支持不足

长期以来,永康市食用菌产业缺乏专项政策扶持,而现行政策《永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扶持现代农业绿色高效发展的若干意见》(永政办发〔2019〕68号)[5]又对生产主体规模和资金投入的起点要求较高,家庭小规模生产主体很难享受到。另一方面,虽然永康市农业部门建有食用菌产业创新与服务团队,科技部门组建了科技特派员团队、创立了农业科技项目申报,但都没有实际专项资金扶持。没有项目资金的支持,食用菌技术创新难以开展。除非生产主体自愿开展相关研究,一般情况下,农技人员的工作依旧停留在日常技术指导与服务上。

2.5 专技人员缺乏

由于机构岗位设置的原因,永康市级、乡镇级农业部门专业从事食用菌研究的技术人员十分有限。技术服务工作主要依靠省级、市级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与服务团队或省农科院等,但仍难以满足永康市食用菌产业稳定发展的需要。

3 永康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食用菌产业在永康市农业产业中的产量、产值占比虽小,但其发展提升空间大,且产出的菌类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能够提高人们食物丰富度。且食用菌的生产中,基质加工、菌包装袋、消毒灭菌等环节均可采用农业机械完成,可降低劳动力需求。农业部门应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扶持,充分认识到食用菌的生产优势。

1) 加大设施设备补贴。给予食用菌大棚、小型加温灭菌设备等适当的补贴,增加补贴目录中可选择的种类。

2) 适当降低补贴对象申报的标准。根据永康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和效益农业等因素对申报标准进行重新定位,鼓励适度规模发展,重视食用菌品质提升。

3) 鼓励菌棒废料资源化循环利用。目前,平菇菌渣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免费提供给附近的菜农和果农,作为有机肥施用。但菌渣处理的时间较为集中,菜农和果农的需求量有限,且为了避免污染环境,菇农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人工回收菌棒外包装,间接导致人工成本的提高。建议出台相关补贴政策鼓励有机肥厂将菌棒集中回收,制作成商品有机肥,实现菌棒废料的资源化利用。

4) 重启农业科技项目立项资金支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的“双强”行动体现了农业发展对科技和机械的依赖。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引进及后续的试验和示范都需要开展系统性研究工作。重启农业科技项目资金的支持不仅能够确保有效地开展试验,而且有助于丰富食用菌栽培品种,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为农业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创新、创业的激励平台。

5)倡导食用菌企业研发创新栽培技术。建议借助永康市被列为2022年度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试点县的契机,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开展相关试验研究,将农作物秸秆加工成适合制作平菇菌棒的基质,优化栽培条件,从而减轻平菇栽培户从江苏购买稻草的成本,增加菇农实际纯收益。

3.2 规范农业用地管理

目前,永康市食用菌生产主要采用大棚栽培,露天栽培的面积较小。永康市土地资源缺乏,平菇栽培户受土地用途管护、城市发展需要的影响,历经多次搬迁。例如,2021年江南街道湖西村的平菇栽培户因当地道路延展被通知搬迁;西城街道赵店村的平菇栽培户也因近期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优化专项行动的开展,曾被通知腾空搬迁,虽经协调后保留了用地,但也反映出农业用地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建议有关部门、乡镇、村集体进一步规范农业用地管理。1)进一步稳定租赁周期,便于菇农加大生产设施设备的投入。经调查,菇农普遍接受的租赁周期为5年以上。2)规范土地租赁市场,避免无序竞争。根据食用菌生产分布区域、果蔬生产集聚区现状,鼓励菇农集中生产。如此也便于农业部门统一农业生产规划、资源要素整合、进行行业监管和技术指导等。

3.3 稳步推广轮作套种

水稻秸秆、葡萄枝条、桑枝条等都是栽培食用菌的良好基质,种粮大户、果农、桑农等也是潜在的食用菌栽培主体。合理利用作物秸秆和土地种植空间栽培食用菌,可以增加农闲期的经济效益。作物秸秆基质在完成食用菌采收后又可直接回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建议进一步开展技术培训,发挥食用菌在栽培方面的优势,稳步推广轮作套种模式。引导有意向、有条件、有能力的种粮大户以及果农和桑农等农业生产者利用土地闲置期发展食用菌,探索一条适合永康市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4 强化专业队伍建设

重视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加强与省级、市级专业人才培养对接,支持定期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异地交流与培训;对高层次人才在职称评定上给予适当倾斜,鼓励其参加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加强食用菌从业者的专业技术培训,鼓励与引导从业者开展职称评定。

3.5 加强食用菌科普宣传

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广受消费者欢迎[6]。虽然野生食用菌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大众的青睐[7],但存在较高的中毒风险[8],因误食野生菌而中毒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9]。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加大。食用菌产业是我国脱贫扶贫的特色产业之一[10],借助脱贫攻坚政策优势,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一些可食用的野生菌也越来越受到部分消费者的欢迎,我国云南省的野生食用菌更是成为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11]。但野生菌品种多,生境多样,公众仅凭外观难于评估其食用安全性。因此建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性组织充分利用电视、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食用菌和野生菌的科普宣传,增强对食用菌的认识,营造食用菌合理利用的良好氛围,加强“一荤一素一菇”合理膳食结构理念的宣传,助推食用菌产业发展。

4 结语

永康市食用菌产业在经历数次产业结构调整后,随着大球盖菇轮作、羊肚菌套种等新模式的推广,以及灵芝、灰树花等工厂化栽培技术的成熟,唐先镇、象珠镇、前仓镇等地食用菌产业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通过对永康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进行深度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规范农业用地管理、稳步推广轮作套种、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加强食用菌科普宣传5方面的产业发展建议,以期对永康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永康市菌棒平菇
香菇高温期不同模式管理要点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语文八上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石湖林场香菇种植户(新韵)
高温富硒平菇栽培技术要点
陈孟谈:发展食用菌助农脱贫
JBZ—S—4型菌棒注水机
放假与上班
浅谈五金工艺材适用优良树种筛选
你猜我几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