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地区秋冬茬辣椒设施栽培管理技术

2022-11-22 13:39柴贵贤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5期
关键词:徒长苗期苗床

柴贵贤

(武威职业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0)

自2010年以来,武威市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目前,设施农业已逐渐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由于武威地区特色资源优势明显,秋冬茬辣椒设施栽培一般在6月—8月播种育苗,8月—10月定植,11 月开始采收,并且可一直持续到翌年6 月,因此,既满足了冬季市场需求,又解决了早春市场的淡季。设施辣椒采收期长,成效显著,给武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了无限生机。当地农户广泛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为实现高效、高产和优质绿色辣椒的生产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1 品种选择

秋冬茬设施辣椒栽培时间,从第一年的6 月和7 月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6 月和7 月,其生长前期处于7 月的高温、强光照和多雨季节,开花结果期要遭遇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因此要选择既耐高温又耐低温、抗病毒病、不易徒长、生长势强、结果多而集中和商品性好的早中熟品种。适合于武威市凉州区栽培的品种有陇椒2号、陇椒12号和佳木斯等。

2 培育壮苗

2.1 育苗设施准备

秋冬茬辣椒栽培的育苗期正好处于高温、强光照、长日照和昼夜温差小的季节,此环境条件下辣椒幼苗易遭受干旱胁迫和病毒侵染。因此,宜选择在设施内育苗,并采用临时降温和遮阴等措施降低苗棚内温度。为了防止苗期病虫害的发生,苗棚应提前用杀毒矾和速克灵等烟剂熏蒸消毒或采用高温闷棚,杀死苗棚内的病原菌及虫卵。

2.2 苗床准备

秋冬茬辣椒育苗为了定植后缓苗快,一般采用护根育苗,即用营养钵或穴盘育苗。育苗畦宽1.2 m,长度和大棚宽度相同,然后再铺1 cm 厚的细砂,每1 m2用高锰酸钾和甲基异柳磷800 倍液喷洒苗床表面进行灭菌杀虫后,再待放入育苗容器中。

2.3 营养土配制

辣椒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未种过蔬菜的疏松肥沃的大田土、腐熟鸡粪和草炭,过筛后按4∶3∶3 的比例混匀,每1 m3营养土中依次加入氮肥、二铵和磷酸二氢钾,分别为0.5 kg、0.5 kg 和0.2 kg,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200 mL 的阿维菌素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 g,兑水15 kg,边喷边翻,使药和土均匀,然后用塑料薄膜闷盖7 d 后揭开,待药味挥发尽后装入50 穴的穴盘或8 cm×8 cm 的营养钵中,营养土装入70%即可,以利于浇水后保墒,将装好的穴盘或营养钵整齐摆放在苗床内,浇水使营养土渗透水,等待播种。

2.4 种子处理

为了加快辣椒出苗速度,提高出苗整齐度,并防止苗期病害,在播种前可对辣椒种子进行播前处理。先把种子放入55℃~60℃的温水中浸泡15~20 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并浸泡6~8 h,然后捞出种子沥干水,将种子依次放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农用硫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和盐酸吗啉呱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中分别浸泡15 min。当种子用药剂浸泡后均需要用清水洗干净种子表面残留的药剂,再将种子捞出用湿溶的纱布或毛巾包好后放置于25℃~30℃条件下催芽,并每天用温水冲洗1~2次。

2.5 确定播种期

秋冬茬辣椒,一般在6月中下旬播种育苗,播种过早因苗龄小和环境温度高,易遭受病毒病,导致产量降低;播种迟,导致辣椒开花坐果晚,结果少,加之生长后期温度低,容易引起落花落果,不利于果实膨大,易形成畸形果。

2.6 播种

催芽的辣椒种子有80%露白即可播种,每钵或每穴2~3粒,覆土1.5 cm 左右,然后用7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浇透覆盖土,并盖上地膜增温保湿,促进幼苗快速出土。

2.7 苗期管理

秋冬茬辣椒苗期管理主要以遮阴、降温、防徒长和防病害为主。温度过高可即采用遮阳网和防雨棚覆盖苗床,遮光降温。

2.7.1 温度管理

秋冬茬辣椒育苗期处于高温季节,温度高极易引起幼苗徒长,因此设施育苗苗期温度调控可遵循“三高三低”原则,即: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晴天温度高、阴天温度低;出苗前间苗后温度高,出苗后间苗前温度低。出苗期室温应保持在25℃~28℃,地温保持在25℃左右,待70%的幼苗出土后,立即揭膜放苗,防止幼苗徒长和黄化。幼苗出土后应及时降低苗床温度,白天温度保持在22℃~25℃,夜间气温为15℃~17℃,地温18℃~20℃。定植前一周开始炼苗,白天20℃左右,夜间12℃~15℃。

2.7.2 水分管理

高温季节育苗由于温度高,如果基质含水量高容易造成辣椒幼苗徒长,因此苗期合理的水分管理是获得壮苗的关键。适当控制苗床湿度,一方面可以防止幼苗徒长,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幼苗根系下扎,形成壮苗。一般在播种前浇足底水,可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之后依据辣椒苗情和营养土湿度适时适量浇水,做到见干见湿浇水,防止浇水过多和过勤,在浇水时要浇小水,不宜浇大水,并选择选择在晴天上午浇水,浇水后打开风口通风排湿,午后尽量不浇水,晚上湿度大,易引起幼苗徒长。

2.7.3 病害防治

苗期辣椒易感立枯病和猝倒病。发病初期,先拔除病苗,然后及时喷药保护,防止蔓延。常用的药剂有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或70%的敌可松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等。施药后为防止苗床湿度过大,及时通风排湿。

2.7.4 光照管理

辣椒苗出土后尽量增强光照,延长光照时间,使幼苗尽早绿化,防止徒长。当出现1片真叶时即可间苗,增加幼苗群体受光面积,一般按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整个苗期间苗1~2次为宜,每钵留苗2株。

3 定植

3.1 选择壮苗

辣椒定植时应选择壮苗,剔除病苗、弱苗和畸形苗。辣椒壮苗的标准一般为:苗龄60 d左右,株高约15 cm左右,6~9片真叶,叶色浓绿,叶片大而厚,节间约1~2 cm,茎干粗壮,根白色且发达,现蕾。

3.2 整地作畦

为了防止辣椒定植后遭受病虫害的发生,在定植前至少2周,清除前茬作物,将设施覆盖盖塑料薄膜并封严进行高温温闷棚。由于秋冬茬定植季节温度高,可使棚内温度高达40℃~50℃,以此杀死棚内的杂菌,同时为了提高杀菌效果,可在高温闷棚的同时在设施内撒施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彻底消毒。之后,为了满足辣椒整个生长期对营养的需求,要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0.067 hm2施入腐熟农家肥5 000~8 000 kg,磷酸二铵约50 kg、氮磷钾复合肥30~50 kg,深耕后细耙、整平,然后起垄,垄宽约为60 cm,垄沟宽40 cm,垄沟深25 cm,作垄后垄面覆膜,并打定植穴,穴距为20~25 cm。

3.3 定植

当辣椒苗达到定植标准即可定植,辣椒定植一般采用双株定植,移植时尽量带土移栽可保护根系,促进定植后的缓苗,定植时先在定植穴内摆苗,然后浇足定植水,待水完全渗后覆土,定植深度以露出子叶为宜。

4 定植后的管理

4.1 环境调控

(1)缓苗期:定植初期还处于温度较高和雨水较多的季节,应重点做好通风降温、防雨和防蚜工作,并防止植株徒长。在缓苗期温度不宜太高,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18℃~22℃。

(2)缓苗后:进入10 月中旬后,当夜间气温度<15℃时,夜间可将设施薄膜封闭。之后,随着外界温度的逐渐下降,应及时在设施外加盖保温被、草苫等保温材料,确保温室内温度不要太低。11 月下旬以后,保温防寒是关键,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3℃~28℃,夜间15℃~20℃,通风只在早上10 时进行。冬季光照弱且温度低,因此,光温矛盾突出,要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应该在满足温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保温材料,延长光照时间。为了避免设施内浇水后湿度过高,温度降低,引发病害,最好采用膜下滴管,在晴天上午浇水,以便浇水后及时提升土壤温度,并及时通风排湿。

4.2 肥水管理

秋冬茬辣椒栽培定植时要浇足底水,缓苗期尽量不浇水,缓苗后再浇水,之后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浇水。辣椒追肥因根据其生长发育周期和生长状态进行针对性施肥。辣椒前期尽量少追肥,待门椒坐住后结合浇水每0.067 hm2地施尿素20~30 kg,钾肥20~30 kg。以后每隔10~15 d结合浇水施用复合肥15 kg 或磷酸二铵15 kg 左右。冬天浇水最好用设施内蓄水池中的水,避免地温急剧下降,并选择晴天上午浇水,并及时通风排湿。

4.3 植株调整

设施辣椒栽培一般植株长势较露地强,为了改善群体的通风透光性,应及时进行植株调整,一般在垄上方南北方向拉铁丝,用尼龙绳一端寄在铁丝上,一端寄在辣椒枝条上对其进行吊蔓,并及时剪除内部的徒长枝,去除下部的老叶、黄叶和病叶。辣椒生长后期生长过旺要及时打顶摘心,疏掉个别小果和无效花,以促使养分回流。

4.4 保花保果

秋冬茬设施辣椒初花期由于温度低、光照弱,落花落果严重,这时候要做好保花保果措施,一方面可提高设施温度,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也可用15~25 mg/L的2,4-D溶液蘸花,也可用20~30 mg/kg的番茄灵溶液喷花或涂抹花柄。

5 病虫害防治

秋冬茬辣椒栽培前期要经历设施内的高温高湿阶段,辣椒容易遭受病毒病、蚜虫、辣椒疫病和根腐病的侵害,后期要经受低温高湿季节,辣椒容易发生灰霉病和辣椒疫病。

5.1 辣椒病毒病

辣椒病毒主要附着在种皮上和未腐烂的病株残体上存活,可经汁液摩擦传染和蚜虫传播。秋冬茬前期温度高和天气干燥,不仅可促进蚜虫传毒,还会降低寄主的抗病性。常用的防治方法有使用无病毒种子,种子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30 min 后洗净催芽播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生长期加强管理。高温季节勤浇小水,注意及时防治蚜虫;用20%病毒A 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1.5%植病灵Ⅱ号乳剂1 000 倍液,50%菌毒清水剂400 倍液,15%病毒毙克可湿性粉剂500~700 倍液,0.2%宁南霉素水剂500 倍液,绿亨6号800~1 000倍液。

5.2 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是一种土传性病害,可发生于辣椒的整个生育期,尤其在高湿条件下更容易发病,发病后病程快和传播迅速,设施栽培首先侵染根茎或茎基部。防治方法:选留无病种子进行种子消毒;避免连作,实行与茄科和葫芦科以外的作物进行轮作;及时清洁田园,及时发现中心病株病拔除销毁,减少出侵染源,避免田间积水;发病前期及时用800 倍液的75%的甲霜灵或杀毒矾等光谱性真菌杀菌剂进行灌根处理,也可用95%以上的硫酸铜600~800 倍液喷洒辣椒茎秆,发病后期后期可用2%杜邦克露或疫病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灌根,一般5~7 d用药1次。

5.3 辣椒根腐病

辣椒根腐病也是一种土传性病害,此病多发生于定植后,初期病株中午萎焉,傍晚至次晨恢复,反复多日后整株枯死病株的根茎部及根皮层淡褐至深褐色,极易剥离露出暗色木质部,一般不再发新根。其变色部分一般仅限于根及根茎部,而别于枯萎病,地上部分出现矮化、变色和萎焉甚至死亡。潮湿时,在病部产生粉红色的霉状物。幼苗发病,根茎以下变褐坏死,维管束组织变色,地上部逐渐萎焉死亡。防治方法:用种子质量0.2%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30~45 kg/hm2拌药剂土处理土壤,或用5%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田间积水,注意控制地下害虫;发病初期可以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多硫悬浮剂600 倍液,或600 倍液福美双或5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灌根,隔7 d使用1次,连续灌2~3次,后期每5~7 d用根腐灵300倍液灌根1次。

5.4 辣椒灰霉病

辣椒灰霉病病菌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0℃~23℃,设施栽培在12 月—翌年5 月容易发病,在温度低,多阴雨天气,设施内相对湿度>90%,灰霉病发生早且病情严重,排水不良和偏施氮肥田块易发病。保护地辣椒要加强通风管理,上午尽量保持较高的温度,使棚顶露水雾化;下午适当延长通风时间,加大通风量,以降低棚内湿度;夜间要适当提高棚温,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种植密度不宜过大,上午适当浇水,严防浇水过量,以降低夜间棚内湿度过大或结露;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和病叶,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可用45%灰霉灵烟剂150 g/hm2,15%速克灵烟剂250 g/hm2,45%百菌清烟剂200 g/hm2,隔7 d使用1次,连续或交替使用3~4次;发病初期喷洒用2 000倍液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后期喷洒800 倍液的霜霉威,每隔5~7 d使用1次,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

5.5 蚜虫

蚜虫是设施栽培的重大害虫,它不仅吸食植物,还可传播病毒病,是辣椒生产上重点防治的害虫之一,而且繁殖力强,生产上要清除四周及田间杂草,减少蚜虫的寄主植物;在秧苗移栽前2~3 d施药治蚜,防止苗床蚜虫进入田间;与其他作物间套作种植,为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场所,实现害虫的自然控制,减少田间用药;在害虫数量较大时,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 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 500倍液等高效低毒农药除。

6 采收

当果实达预期大小、形状和色泽时即可采收,也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采收时间。若植株生长过旺,可以适当晚摘门椒和对椒以控制植株长势;反之则应当提前采收,以防坠秧。

猜你喜欢
徒长苗期苗床
玉米苗期根汞胁迫响应中miRNA的鉴定及初步验证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徒长
玉米苗期病害综合防治要点
上茬水稻田选做育秧苗床的问题与防止
不同多效唑浸种时间对黄瓜苗期生长的影响
不同育苗密度对无患子苗期生长的影响
不同淹水时期与历时对夏玉米的影响
温室育苗自动覆膜控温移动苗床
如何防止洋葱秧苗徒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