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地膜鲜食花生高产种植技术

2022-11-22 13:39彭树波王艳莹赵孝东方瑞元陈香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5期
关键词:临沂市鲜食田间

彭树波,田 磊,王艳莹,赵孝东,方瑞元,陈香艳

(1.临沂市兰山区枣园镇人民政府,山东 临沂 276038;2.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 临沂 276012)

鲜食花生生长期相对较短,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要求较低,临沂市丘陵旱地较多,水利资源较少,可广泛种植花生,收入高于其他大宗农作物的收益。采取早春地膜覆盖种植鲜食花生,能够及早成熟和收获,错开常规花生的收获季节,给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鲜食花生,达到高产和高收的双重目标。目前,临沂市地膜鲜食花生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多,发展势头迅猛,也成为临沂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1 播种前的准备

1.1 选用适宜品种和地膜

临沂市丘陵旱地较多对品种的基本要求包括: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一般以110 d 为宜,及早成熟,产量较高。建议选择珍珠豆型的早熟品种,鲜果单产能够达到600 kg/0.067 hm2以上,并且果实中富含蛋白质,适口性强,百果质量185 g 以上,百仁质量85 g 以上,双仁率、饱果率较高,出仁率75%左右。目前在临沂市比较适宜的品种有:鲁花9 号、鲁花11、白沙1016、汕油71、粤油223、远杂9102、中花6号等。

上述优良的花生品种不仅能够达到理想的品质和产量,而且株型紧凑、株高中等,一般为46 cm 左右,可以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并且茎叶粗壮,能够充分利于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水分和养分,促使花生生长。同时这些优良品种还具有抗倒伏和抗旱的优势,非常适合在丘陵地带种植。实施地面覆盖种植技术,可以缩短2周的生长时间,可以在常规种植花生还未成熟前,开始销往市场,为广大农民赢取丰厚的经济效益。

需要选择优质的塑料薄膜,地膜厚度0.004~0.008 mm,可以抵抗外界风力侵害,增加地膜利用率。地膜幅宽1.6 m,可以尽量增加覆盖面积,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优质地膜比较耐老化、不易裂碎,避免花生受到低温影响,并且透明度较高,促使花生获取充足的阳光照射,能够尽快发芽和生长,提前成熟和提高生产质量。

1.2 选择地块和施肥

在种植花生前应选择丘陵旱地、排水良好或地下水位低的高傍田播种花生,切忌重茬连作。

对种植花生地块土壤肥力进行检测,合理配比和使用肥料,给花生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元素,为高产和稳产奠定基础[1]。

花生在生长期间需要一定量的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并且还需要适量的镁、钼、钙、硼、等微量成分。对当地土壤适时进行检测,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花生自身根系的根瘤具有固氮作用的特点,合理补充各种营养元素。

在播种花生前需要将基础肥料均匀泼洒在田间,一般使用尿素、氯化钾、复合肥和过磷酸钙等肥料或农家有机肥作为基础肥料。然后深耕20~30 cm,将基肥翻动到土层下面,在深耕后再耙平田间和整理出畦面。在花生生长期根据长势和实际情况,及时追肥,可以在叶面喷施尿素溶液或磷酸二钾溶液,并且增加硼钼肥的施用量。

1.3 增加播种密度确保花生全苗

种植鲜食花生需要选择生长期较短的早熟品种,并且在饱果率达到60%时开始成熟和收获。虽然单株花生的产量不会很高,但是鲜食花生往往株型紧凑,株高适宜,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提高产量。通常情况下,鲜食花生每0.067 hm2种植密度应比常规栽培增加10%~20%的种植密度。

由于鲜食花生整个生长期较短,如果种植密度较小,再加上种管理不当,极易发生缺苗情况,采取补充种植花生苗的方法,就会延迟花生成熟和收获时间,并且降低花生荚果的整齐度和成熟度,达到影响上市的最佳时机和农民的种植效益。不进行补充种植的话,种植密度就会大大降低,也会降低收获产量和经济效益。

1.4 适早播种

适时早播,使用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墒情,促使花生种子提前播种并尽快发芽,达到提前成熟和收获的目的。同时使用地膜覆盖后,还可以保持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给花生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元素,促使花生茁壮生长。使用地膜覆盖后,能够明显减少杂草生长和降低病虫害对花生秧产生的危害,兼顾花生荚果的产量和价格优势。

鲜食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播种期与高产栽培模式下的覆膜生产基本一致。这样采取双膜覆盖栽培花生,能够大大提高土壤温度,减少地下水分的蒸发,给花生发芽创造良好条件,也就是说可以给花生种子发芽和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湿度。这样相比常规的覆膜栽培能够缩短10 d 左右,促使花生及早成熟和收割,有益于鲜果花生提前上市,为广大农民获得高价格和高效益[2]。

在播种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由于提早收获的鲜食花生市场价值大,生产上多采用地膜栽培模式争取提前播种,但应注意早春低温多雨天气容易造成烂种现象,延误了播种和采收时间,因此,在播种时间上要严格按照当地种植习惯,采用抢晴适墒播种,保证花生能够正常生长和收获,为今后获取更多的种植效益奠定坚实基础。

2 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鲜食花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种植,需要的田间管理模式一般和常规地膜覆盖管理方式一致,在实际生产中,主要的技术环节如下:破膜放苗—清沟排渍—叶面喷肥—看苗化控—控上促下—病虫防治—及时收获。

2.1 破膜放苗

在鲜食花生发芽突破土壤层厚,需要及时使用利器将塑料薄膜划破、促使花生苗尽快长出塑料薄膜,否则会抑制鲜食花生苗的生长速度,影响今后的生长和结果。在划破塑料薄膜的过程中,不要将膜口扯得太大,否则会明显降低土壤温度和增加水分蒸发,不利于鲜食花生苗的生长和发育。

在花生长齐苗后逐个清棵,促进一、二对侧枝,这些早发枝尽快发枝,只有这些枝叶生长茂盛,才能促使花生秧多花、多针、多果,实现产量大丰收的目的。清棵标准是让花生苗的两片子叶刚刚露出地面,在整个过程中帮助被压的花生苗出土,例如个别花生苗会被大块的泥土压在下面,很难长出来,这时需要将这些泥土和杂物挪开,并且附上松土,促使这些花生苗尽快破土,增加出苗的整齐度。

2.2 做好灌溉和排水工作

花生生长速度较快,对水分需要较多,尤其在播种后的40~70 d 期间属于花针期,在整个生长周期中最需要水分的时期,此时花生秧对水分需要量大,如果土壤干旱需要及时灌溉,避免影响花生秧的生长。在播种后70 d 一直到收获,属于结荚期,此时要求土壤相对干爽,有利于荚果的形成和收获。如果土壤中含水量较多,尤其是遇到雨季时,需要挖沟排水,将多余的积水排出田间,否则极易引起茎叶疯长,给花生秧埋下倒伏的隐患[3]。

2.3 其他

首先及时清除杂草,田间杂草的生长不仅和花生秧争抢水分和养分,影响花生的生长速度,而且还为田间害虫提供良好场所,增加病虫害对花生产生的危害,所以必须根据田间杂草情况,采取人工和化学除草方式,及时清除添加杂草,确保花生秧的健壮生长。

同时合理化控,在花生秧主茎生长到40 cm 高度时,如果长势喜人,生长过旺的情况下,需要在盛花期末即开花后30 d左右,用15%的多效唑30~40 g、兑水40~50 kg,喷洒在花生叶片上面来控制茎叶生长速度,一方面防止花生秧发生倒伏现象,另一方面增加结果率。

3 病虫害防控

花生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扰,尤其是花生进行连作时感染病虫害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一旦花生感染病虫害后,生长速度会明显受到抑制,产量降低,且果实受到虫害后,品质下降,销售价格难以提升,种植效益降低。所以种植鲜食花生必须遵守“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本着安全、优质、营养的原则,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技术,大力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切实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灾害损失。

3.1 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

加强对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并针对近年来临沂市花生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提前制定好重大病虫草害防控预案,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掌握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

3.2 农业防治

种植花生时最好实行2~3 年轮作,在花生收刨和复收时候,及时拣拾蛴螬或金龟甲等害虫,减少田间害虫数量,降低翌年害虫发生率。在花生收刨后,需要及时晾晒,贮藏时要保持通风、干燥,杜绝种子霉捂。清除田间病残体,深刨病根,可压低越冬菌源,减轻翌年白绢病、叶斑病、茎腐病、锈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

3.3 生物防治

如果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花生田间害虫,虽然能够杀灭蚜虫类的害虫,但也会杀死七星瓢虫等益虫。如果使用药物浓度过大,或者使用时间过长,尤其在荚果成熟前,药物容易在荚果中形成残留,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在实际生产中保护和利用生物天敌,例如:七星瓢虫、草蛉、食蚜蝇等有益生物,能较好地控制蚜害发生。在6 月下旬—7 月下旬田间放置雄虫性诱剂(每隔30 m 放一处)可集中诱杀金龟甲雄性成虫,防治效果达90%以上。有益生物数量应合理,不可盲目扩大,否则也会影响花生苗的生长。

3.4 物理防治

可以在花生田间设置灯光设备,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晚上引诱害虫集中扑杀[4]。

4 结语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持土壤墒情,促使花生尽快发芽出土和成熟收获,能够提前上市,提高种植收益。生产中要选择优质种子,根据土壤肥力合理施肥,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在花生秧生长期间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根据花生长势进行灌溉或排出积水,既要避免水分缺乏引起的生长不良现象,也要防止积水造成倒伏,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减少病虫害对花生造成的危害。通过综合和科学的管理措施,为花生高产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临沂市鲜食田间
墨西哥:本季鲜食葡萄产量预计增20%
陕西黄龙:春来好时节 田间农事忙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一份从田间地头到人民大会堂的报告
山东省临沂市:田园“调色板”
全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举行
小馋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