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

2022-11-22 17:27
好家长 2022年4期
关键词:言辞谈话习惯

文 移 萍

倾听能力是伴随一个人一生成长的重要技能,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一个人优秀品质的表现。倾听行为是幼儿在感知并理解周围语言环境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是育儿教育当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不仅能帮助幼儿养成人际交往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还能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专注度,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幼儿培养良好倾听习惯的因素,提出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策略。

一、幼儿养成良好倾听习惯的必要性

倾听不仅要求人用耳朵简简单单地听别人说话,还要全身心地投入谈话内容中,认真感受、理解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倾听分为狭义、广义两种。狭义的倾听指凭借人体的听觉器官接收周围环境的信息;广义的倾听指谈话对象之间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交流并能够领会彼此表达的意图。谈话的诉说者与倾听者两人之间好比是相声表演者“逗哏”与“捧哏”之间的关系。诉说者与“逗哏”角色相似,在谈话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倾听者与“捧哏”相似,在谈话过程当中需要仔细听清楚“逗哏”的言辞,并心领神会地理解“逗哏”在言辞当中所埋下的伏笔笑料,妙语连珠地回应“逗哏”。谈话的两人之间能为彼此排忧解难,舒缓情绪。幼儿要想成为优秀的倾听者,教师必须在幼儿阶段培养其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影响因素

(一)幼儿层面

在幼儿园这一阶段,幼儿受年龄的制约,倾听能力相对较弱。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倾听能力会循序渐进地变强。一方面,幼儿受到自身身心发展的限制,在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方面存在局限,如幼儿的好奇心强、自身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周围事物吸引、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等;另一方面,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幼儿发展倾听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层面

在幼儿园教育中,常常会看到以下情景:当教师向幼儿提问时,第一个幼儿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幼儿已经高高地举起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这个我会……”当教师指名一位幼儿作答时,其余举手的幼儿都异口同声地叹气,不再集中注意力听讲;当发言的幼儿讲得绘声绘色时,许多幼儿却旁若无人地做着自己的事。有时,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与旁边的同伴讨论一下问题,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未等教师说完,幼儿已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讨论,教师的后半句话早已淹没在幼儿的声浪中。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策略,导致幼儿难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失去倾听他人的兴趣。

(三)家长层面

幼儿教育不仅依靠老师,更多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但是,家长的消极引导恰恰是影响幼儿养成良好倾听习惯的“绊脚石”。一方面,在家庭成长环境当中,家长常常是占据主导地位,对幼儿的支配欲和控制欲较强,往往忽略幼儿的声音,不认真听幼儿说话,无法起到榜样作用;另一方面,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倾向,特别喜欢模仿自己的父母。因此,父母对倾听的忽视会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幼儿产生消极的引导。

(四)语言层面

一项早期儿童语言教育研究表明,在早期教育阶段,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倾听能力的培育并不重视,语言教育占据主导地位。过于注重幼儿的语言教育从而忽视了听说教育,导致幼儿发展不均衡,影响了他们对人际关系中语言的理解。

三、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策略

(一)激发倾听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实现教育目标最大的动力。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旺盛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教师应当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倾听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绘声绘色地讲述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充分调动幼儿的倾听兴趣。此外,在讲故事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语言艺术,利用猜谜语等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开展语言指导

幼儿对教师的言辞向来敏感。特别是教师的鼓励和批评,对幼儿幼小的心灵有着极大影响。因此,教师要多说一些赞许和肯定的语言,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最喜欢什么玩具?”话音未落,幼儿便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声音一个比一个大。等幼儿“吵闹”结束,教师可以提醒幼儿注意其他同伴的言辞,听清他人的言语,同时表扬认真听讲的幼儿。

(三)加强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幼儿的言辞。成人听幼儿说话时,一定要放低身体,理解其想要表达的意思,以身作则,树立一个正面的倾听者形象,在言行举止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猜你喜欢
言辞谈话习惯
此刻即是新掬之水
上课好习惯
防止“一谈了之”,《干部监督室谈话工作规程》出炉
我不想感动对方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古柏
教你如何发起谈话
美国人最爱用的个性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