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11-22 17:55何利李超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广大群众意识社区

何利 李超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广元 628017)

群众的发展需要依靠国家的发展,而国家发展也需要群众体育的支持,注重群众体育的发展,不仅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强身健体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等功能的过程与成果的统一。但目前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中所存在不少问题,亟须改善。在当前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通过分析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中的问题,研究促进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策略,具有十分切实的发展意义。

1 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以及体育意识也都有了很大的提升[1]。但还是有一些人对于参与体育运动存在一定的偏见,并不愿意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其最为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首先,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涌现出大量的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不少人每天对手机爱不释手,在家很少与家人交流,有些人甚至游戏成瘾,而对亲近大自然的群众体育不感兴趣,不喜欢到室外进行活动。其次,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很多人都住进了高楼大厦,导致人们可以进行群众体育的空间减少,人与人之间很少打招呼,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之间进行群体性群众体育活动[2,3]。最后,随着社会的经济飞速发展,很多社会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很大,导致很多人的工作非常繁忙,甚至到了周末还要加班,没有时间去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美景,更不用说要参与体育运动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很不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4]。

2 促进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策略

2.1 政府积极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工作

群众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应根据国家规划与地方规划,有计划地开展公共体育服务工作[5,6],进而充分体现人民中心和公民主体地位。具体实施举措如下。第一,体育场馆共享服务。各种在城市化进程中都建设了标准化的体育场馆,既支持举办地方性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也支持广大群众在场馆内开展适当的体育活动。如在城市足球场内可以举办大型足球比赛,在非比赛时段内群众也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足球活动等。第二,室外健身硬件和器材共享服务。为支持与实现全民健身战略,各级政府利用各种公共场地装备了大量的室外健身器材。除了体育场馆外,在城市的公园内、立交桥下与小区的公共区域内等,在农村的村委会所在地、村集体的非耕地等集体土地上,也都装备了不同功能的室外健身器材,切实地支持了全民健身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总之,只要在中国境内,无论是中国公民,还是外籍人,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与具体场馆等管理方的相关规定,都能自由地共享公共体育场馆及其健身设施所支持的群众体育活动。

2.2 不同单位与广大群众的体育共建

目前,很多公益性的体育设施是由财政投资建设的,包括日常维修也只能依靠上级拨款,这样模式很难保证体育设施的有效运转,当前需要建立多元化体育建设格局,才能促进群体体育的健康发展[7]。尤其是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下,随着群众体育发展整体环境的优化升级,社区承接群众体育的能力得到了与时俱进的提高,不仅实现了从“单位体育”到“社区体育”蜕变,更促成了新形势下的新“单位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共建,为广大群众创设了体育共建的自由平台。共建模式的举措如下。一是,新“单位”之间的体育共建。操作较多且成效较好的是在特定的辖区内,学校、政府部门、企业、医院、武警中队、消防中队与公安局的派出所或交警队等“单位”之间,通过开展某种体育项目的友谊赛、特长体育项目或技能的互教互学活动,以及体育硬件或体育器材的捐建或捐赠活动等,既能在活动开展中加深友谊,更能通过共建活动提升单位之间的体育技术技能或战略战术。二是,新“单位”与社区之间的体育共建。即上述单位与辖区内就近的社区群众之间的体育共建活动,如社区附近的医院职工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篮球赛、羽毛球赛与广场舞交流活动等,以此培养相关单位与社区居民之间良好的体育习惯和科学的体育意识,激发其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开展体育活动的能力。日常体育实践中的共建模式,既有单位之间、单位与社区之间的有计划开展方式,也有社区居民与其他单位职工随机开展的活动,二者形成了灵活的互补与激励。

2.3 体育专业人员与普通群众的共同创新

基于群众体育的自发性、非科学性与专业指导人才的匮乏等特点,从体育专业的维度采取“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的强弱组合”的共创模式[8],积极创新更多可以切合广大群众实际需求的体育项目和体育技能,是支持群众体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具体实践的举措如下。第一,体育专业人员与体育特长群众要结合广大群众的体育需求,开展具有普适性的体育创新活动。在实践中,要以群众所熟悉,甚至耳濡目染的地方传统体育为基础,在保留传统民族体育文化本质的基础上,创编一些广大群众喜欢且具有地方特色,甚至民族特色的活动项目与技能,如腰鼓舞、扇子舞与其他的民间器材舞等项目进行创新,以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具有普遍适应性的群众项目。另外,可以根据群众有腰椎病、颈椎病、关节炎与其他慢性病的情况,创编一些具有医疗功能的体育项目等,以满足群众更多样性的体育需求。第二,挖掘更多地方特色的民间器材。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以地方传统器材或事物作为创新的基础,可以通过鼓励专业体育器材制作人员指导群众自主制作个性化的器材,如毽子、陀螺、空竹、跳绳、钢鞭等,既确保器材具有与个人的年龄、身高、体重与体质等相当的负荷,也确保其安全性与群众应用起来得心应手,能激发与不断提高群众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总之,共创模式是以各种体育专业人才为创新指导,以群众为创新主体,以体育项目创新与器材创新为内容,充分激活群众创造性的共同创新模式。

2.4 增加群众体育比赛以及相关趣味活动的开展次数

我国群众体育资源投入与运用方式的不同,尤其是群众体育需求的多样性等,这决定了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模式要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9]。人民群众作为群众体育最主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创新群众体育一定要注意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因此,在引导人民群众开展群众体育的同时,要注意对人民群众创新群众体育进行引导,在可以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的前提下,应放手让一些具备体育专长的居民探索不同的体育运动方式,以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让人民群众在快乐地进行体育运动的同时,积极开动脑筋,对群众体育的内容不断地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有效促进人民群众身体、智力的全面发展。并且必须意识到,作为群众体育的参与者,人民群众对群众体育进行的创新更适合人民群众身心发展的特点,更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在创新群众体育时,一定要注意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这样创新出来的群众体育才更适应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健身价值认同感。体育社会指导员也要积极引领,人民群众对群众体育进行不断的创新,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全面发展。此外,十分有必要树立创新群众体育的意识,将群众体育放在重要地位,要结合人民群众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各地的文化发展需求,排除不安全因素,来对群众体育进行创新。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意识上对群众体育创新进行重视,才有可能展开行动。因此,在群体体育发展中,必须要让人民群众树立创新的意识,要让人民群众认识到群众体育对于身心健康发展、智力发展的重要性,使人民群众能重视体育运动,并对体育项目进行主动的创新。相关部门要统筹社会各类资源来对群众体育进行创新,以发挥在人民群众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既要促进群众体育的传承,又要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发展与群众体育传承的有机统一。

3 结语

群众体育发展作为当前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主要载体之一,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现代体育人才挖掘和培养、群众体育创新精神激发的结晶之一,尤其是在塑造健康体魄、增强民族精神、促进社会文化繁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当前我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人们的健康意识以及终身体育意识开始逐步确立,群众体育要想从原来的松散型、盲从型等不确定模式,向着规范、科学与地方特色化的方向发展,政府要发挥出其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各种体育专业人才对群众的教育、带动与创新启发作用,有效激发与培养广大群众的体育兴趣、体育创新精神,为群众打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培养群众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猜你喜欢
广大群众意识社区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
帐篷银行
治疗产后受风的秘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