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园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2022-11-22 17:55黄炜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社团文明师生

黄炜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山西晋中 030600)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提升高校整体竞争力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已达到百分之百全覆盖,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不仅被纳入高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任务当中,而且还成为高校发展目标考核以及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成为衡量高校发展质量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1]。那么,文明校园对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有哪些指导性的要求?如何以高校文明校园创建为契机,持续推进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

1 文明校园的背景及内涵

1.1 文明校园创建背景

“文明校园”概念,最早见于2004年的《关于深化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文件着重从安全角度提出文明校园概念,并要求在全国不同层次学校中,广泛地开展“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目的是通过创建活动,一方面健全校园管理机制,提升师生民主、法治观念;另一方面,改善校园文化生活氛围,包括体育文化建设,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校园文明化。2015年9月,教育部和中央文明办发布了《关于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地健全机制,争取让校园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到文明校园创建的工作当中,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培养育人的阵地。2017 年6月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在原有高校文明校园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高校文明校园评价细则”,细则将文明校园指标细分为“基本”“特色”“负面”3个部分,评审过程将材料审核、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法相结合,进行系统化测评,采用负面指标一票否决制。同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和实施了第一届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总共评选出494所全国文明校园,这次创建活动有效地推进了校园文明建设进程。

2020 年6 月,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再次修订了《全国高校文明校园测评细则》,进一步明确高校文明校园创建的目标和任务,提高了高校文明校园评选的标准和要求,测评细则总测评标准扩展到190项。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物态部分、制度机制、精神部分以及师生行为方式4个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2020 年第二届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共评选出641所各级各类全国文明校园。

1.2 文明校园内涵

根据上述相关文件内容与要求,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凝练,文明校园的内涵总体可归纳为“三个层面,六个内容”。所谓三个层面,一是主导者层面。由校园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构成,他们是文明校园创建过程中负责组织、管理的人员和具体工作的实施者。所以,领导班子理论素养、治校能力及工作作风和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以及学术氛围对文明校园创建的成败起到关键因素。二是物质和机制层面。由校园环境和活动阵地两部分构成,校园环境是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物质基础,活动阵地则是机制的保障。三是成果层面,具体由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两部分构成,它们是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直观成果和最终展现。所谓“六个内容”,一是领导班子建设好;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好;三是校园活动阵地好;四是教师队伍好;五是校园文化好;六是校园环境好。

2 文明校园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要求

高校文明校园的细则以及指标体系经过多次修订,现已基本确立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要求。

2.1 要有坚定方向和制度保障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要有明确的方向。所谓方向,首先要坚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立德树人。贯彻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弘扬主流价值的阵地、培育中华体育精神文化的家园,激励青少年求真向善,成长成为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2]。所谓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要有保障,即要形成高校领导和各部门积极参与的体育文化建设发展格局,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纳入总体规划中,有年度工作实施计划和重要项目,体育文化建设经费有保证。同时,还要按照当前高校数字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和要求,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体育教学、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平台,让全体师生共享体育文化资源。

2.2 要有效保障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物质条件

组织保障指高校要构建起高效的学生体育团队组织体系,充分保障高校师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体育活动参与频度。物质保障指高校运行过程中,要满足师生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最基本的场地和器材需求,并通过分时段科学、合理规划来保障体育场地资源能够在全体师生中得到有效的利用。

2.3 要保障体育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广度

提升体育文化活动质量,就是要通过制订体育工作的管理和实施方案,保障不挤占基本的体育课程,开足、开齐教育部规定的体育课时,并保证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相关的运动知识和技巧。体育文化活动广度,就是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组织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作为主体自发、广泛地开展面向师生的各类各级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自发组织各类体育运动竞赛和群众性、趣味性的体育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努力实现让大多数师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达到60min的要求。

2.4 要实现内涵化、品牌化建设

所谓内涵化,即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高校的主导教育思想、基本办学理念等精神内涵高度结合,将高校多年凝练的校风、校训、校歌等精神内涵有效融入各类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提高校园师生对高校体育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度。所谓品牌化,是指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要高度创新,培育出富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或品牌项目,将高校体育运动品牌赛事与校园师生健康促进有机结合起来。

3 文明校园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建议

按照“触媒效应”理论,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可以看作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催化剂,也就是说,通过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可以促发或引起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一系列向好的“化学反应”。这一触媒效应一般蕴含在3个环节中,即前期储备环节、集中释放环节和后延续环节[3]。

因此,高校文明校园创建过程中,体育文化建设要紧密围绕上述3 个环节和过程展开。前期准备阶段,要坚持树立文化自信并博采众长、补己之短的原则;集中释放阶段则要立足校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机制创新,体现成果;后延续阶段,则要保证体育文化建设成果的可持续性。

3.1 树立高校文化自信,凝练体育精神

首先,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要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基础上,以中华体育文化和精神为根基,发挥“轻利而重义”“轻冲突而重和谐”“个体与集体并重”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根、同源的,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体育精神符号,不断树立高校体育文化的自信程度。同时,要博采众长,汲取欧美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经验,补己之短。其次,高校体育文化要以大学精神为前提,实现与大学精神的一体化发展,以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及优势诠释大学精神,将强健体魄和凝聚精神高度结合,为大学精神的传承提供坚实的支撑[4]。

3.2 健全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制度保障体系

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制度,从宏观层面看,高校的主管部门要重视并构建支持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制度体系,要结合文明校园的要求,全面进行调查研究,把握现状和趋势,不断提高体育文化发展政策的前瞻性、客观性和实绩性等,为推动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提高政策支持。从社会层面看,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要探索并引入市场机制,借鉴国外校际联盟的经验,鼓励高校间加强体育文化交流,让社会资源进入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建设平台当中,塑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面向高校的品牌化体育文化赛事,在赛事中充分展示高校体育文化与精神风貌。从高校层面看,领导班子要在思想上重视体育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严格按照文明校园创建的制度细则和基本要求落实到位,在体育文化师资、体育基础场地与器材、设施以及体育文化资金支出、学生体育社团管理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

3.3 激活高校体育文化社团组织功能

体育社团是高校广大师生自主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组织性保障。首先,高校要以文明校园创建为契机,推动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和管理的规范化和可持续性。要在提高学生体育社团管理的自主性、资源配给的多元性以及财务管理的透明度等方面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以项目管理的形式不断推动各类体育社团实现自我管理。其次,要提升体育类社团的指导和服务能力,推动体育社团向专业化方向发展[5]。通过机制创新吸引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社团创新发展,提高体育社团人员结构专业性,进而确保学生体育社团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不可替代性。最后,要推进高校体育社团向实体化方向发展,通过引入社会化、市场化治理机制来确保各类体育社团的可持续性发展[4]。推动各类体育社团从学生兴趣及体育实际需求出发,来保障大学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权利,逐步实现让学生成为高校体育文化发展与创新的主体[7]。

3.4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树立健康体育观

要保障体育师资队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并通过课题等形式鼓励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创新,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支持有能力的体育教师按体教结合的基本原则,进行组建一支具有示范性、榜样性的高校体育运动队,代表高校参加各类校际体育竞赛与交流活动。同时,利用好运动会、体育赛事等活动宣传运动科学知识,引导高校师生由传统生物体育观向现代健康体育观转变[7],提高师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频度以及科学性,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8-10]。

4 结语

文明校园创建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具有触媒效应,可以促发或引起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一系列向好的“催化反应”,文明校园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要求,一是要有坚定方向和制度保障;二是要有效保障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物质条件;三是要有质量和广度;四是要有内涵和品牌。在文明校园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要树立高校文化自信,不断凝练体育精神,在健全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制度保障体系基础上,激活高校体育文化社团组织功能,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广大师生树立健康体育观。

猜你喜欢
社团文明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以书画教育引领师生成长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对不文明说“不”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文明歌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