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滇川藏民族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研究

2022-11-22 17:55刘信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物态村落要素

刘信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丽江 674199)

1 民族传统村落与文化生态系统

民族传统村落体育是民族传统村落文化的代表以及重要组成部分,滇川藏地区民族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系统,是滇川藏地区各民族在一定历史条件,经过战争、和平等过程,最后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的相对稳定的生态文化。一般说来,它的文化生态系统的生成主要涉及物态、行为、制度、精神4个要素。

1.1 滇川藏地区民族传统村落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物态要素

文化生态系统生成要素之一是物态要素,主要是该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服饰、各种民族体育用品等,这些物化的表现体现了其民族文化的风格和特色。滇川藏地区传统村落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孕育着藏族、纳西族、傈僳族等多个世居民族。香格里拉藏族村落传统体育展示的织物联珠动物纹的藏袍、纳西族的“披星戴月”、白族的“风花雪月”都是滇川藏地区特殊地理环境中孕育的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的符号,呈现了各民族特有的特色,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

1.2 滇川藏地区民族传统村落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行为要素

文化生态系统生成要素之行为要素,主要是民族村落体育的相关礼俗、民风及传统文化等。在滇川藏地区民族村落体育中,纳西族的“东巴跳”、藏族的“转经筒”等都是其行为要素的具体表现,这些行为活动都是当地村落民族体育文化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其当地民族部落的体育文化,这种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民俗性,是不可以复制的。

1.3 滇川藏地区民族传统村落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制度要素

文化生态系统生成要素之制度要素,具有强制性特点。伴随着滇川藏地区民族村落旅游经济不断发展,传承组织结构正在日趋弱化。在滇川藏地区民族村落中,由于受本民族内部的传统行为规则等约束,多以世袭制、师承化等传承结构而存在,这种组织形态使传承者有着特殊的使命[1],也是对本民族成员精神文化内涵教化的一个过程。

1.4 滇川藏地区民族传统村落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精神要素

文化生态系统生成要素之精神要素,彰显了民族精神理念、宗教信仰等,是民族内在精神的约束机制。在滇川藏地区民族村落中,文化生态系统之精神要素也各不相同,丽江纳西族妇女非常勤劳,形成了“女主外、男主内”的民族生活现状,反映了纳西族妇女生命在于运动的价值观念。同样,甘孜藏族因普遍信仰佛教,所以对生命的价值认定,丰富了他们民族的生命价值观,认为在世是受人天果报的追求,希望觉悟成佛。可以说,不同民族所体现的民族村落形象代表了其文化系统的精神要素。

2 滇川藏地区民族村落体育文化生态系统遭遇流变的现状分析

建设“中国大香格里拉”,大力发展滇川藏地区民族村落旅游经济的同时,很大限度上打破了该地区民族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遭遇流变的现状及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2.1 转型的村落经济结构是导致生态民族体育文化流变的直接原因

随着滇川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现代社会文明的肆意“侵入”,传统的农耕经济、畜牧业经济形态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旅游经济形态,政府的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民族歌舞天天有,传统节日常态化,如丽江“七夕情人节”、香格里拉“登巴节”、甘孜的“俄喜节”等民族体育文化活动得到了广泛推广,逐渐取代了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内涵,从内容到形式、从服饰到精神都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努力提升其艺术表现力,最大限度地增大其观赏性,迎合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的精神需求,这样的“舞台化”表演失去了民族村落体育文化的魅力以及精神内核。

2.2 弱化的村落传承组织结构是生态体育文化流变的内驱动力

在“中国大香格里拉”经济发展规划背景下,尤其是村落旅游经济的日益兴起,滇川藏地区重新调适的村落经济结构、管理模式等直接导致原生态体育文化流变。但是伴随着滇川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其传承组织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传承素质结构已经逐渐被削弱。一方面,认同方式改变,要求打破传统的世袭制、师承化的传承,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让它公平化、竞争化。另一方面,学术界与政界联手打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所、传习院等专门机构相继诞生,传承人所获得的体育文化或者是技能是否精髓、深邃以及是否具有代表族群利益成了衡量传承者的重要标准。

2.3 落后的村落体育文化管理机制是生态体育文化流变的常态表现

滇川藏民族村落体育文化管理机制是一种非正式社会组织,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无法为村落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投入和平台,阻碍了当地民族村落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民族地区在发展旅游经济时要着重提高其居民收入,结合实际情况,努力打造先进的村落体育文化管理机制[2]。

3 滇川藏地区民族村落体育文化生态系统重构的基本内容

面对现代化旅游经济大潮的推进,实时调适该地区生态体育文化的物态形式、挖掘其生态体育文化的行为活动内涵、打造旅游经济和生态体育制度文化相匹配的管理结构,为推动民族村落体育生态文化的发展提供动力。

3.1 实时调适滇川藏地区生态体育文化的物态形式,使之适应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

实时调适滇川藏地区生态体育文化的物态形式,是体育文化系统重构涵盖的最基本要素,主要内容包括民族服饰、民族歌舞中的器械(如东巴刀舞、霸王鞭)等具体物态形式,当务之急是要保护好对物态材料的采集、制作等工作的老一辈民族体育人才资源,如传统体育器具的制作能手,同时尽快将他们高超的制作技艺采集、整理成册,便于传承。同时,一定要适应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某些物态材料加以融创,从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角度,可以在材料、质地、大小形态等方面进行加工改造。从好动好奇的角度,可以提供原材料,对其简单指导,让他们参与加工制作,对器材的材料、质地、形态等进行加工、改造并销售。文化内涵的角度调适,应该多多注入健身、休闲娱乐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本村落地区旅游经济增长为传承村落体育文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可以为传承村落体育文化提供资金,有利于推动村落体育文化的稳定发展[3]。

3.2 挖掘滇川藏地区民族村落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内涵,促使与现代化进程发展并轨

生态体育文化行为活动是对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体现,要求民族体育文化活动要打破惯有的传承方式化,要深层挖掘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活态性”的传承模式。例如,滇川藏地区丽江纳西族的“东巴舞”,它具有舞蹈的娱乐健身功能。同样各村落的民族歌舞可以通过当地学校体育的途径,进行传承融合,形成自然朴实的民族风格。在队形上横排、竖排、穿花等,融合现代编排艺术,提升民族歌舞的舞台艺术和观赏性;在裁判规则、场地器材等体育文化元素上,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打造普通的少数民族原生态体育文化,提高大众的接受度[4]。

3.3 完善滇川藏地区民族村落体育生态制度文化,强化村落体育文化传承的约束力

民族村落体育制度文化本身就是传承的约束力。对民族村落体育文化制度进行整理完善,适应民族地区发展的体育文化氛围,更好地传承民族村落体育文化精神。一方面,强化村落生态体育文化制度,通过对民族村落青年一代的传承教育,让他们坚守本民族习俗、礼仪等传统道德文化;另一方面,完善村落生态体育文化制度,与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传承浓厚民族精神文化。完善民族村落体育生态制度文化,需要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从地方性法规的层面对本地区民族节日、习俗及相关礼仪进行明文规定,增强民族意识。同时,做好新闻宣传,充分发挥媒体舆论作用,为发展旅游经济、传承村落体育文化保驾护航。

重构滇川藏地区村落体育文化生态系统,既要适应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充分利用好当地的民族特色文化价值,对其进行传承和发扬,借助其固有的民族特色文化内涵得到更好的传承,借助其“固有生态”[5],紧紧抓住生态系统相关基本要素,实时调适该地区生态体育文化的物态形式、挖掘其生态体育文化的行为活动内涵、完善与发展旅游经济相匹配的生态体育制度文化及相对应的管理结构,继承、创新滇川藏民村落体育生态文化发展,促进民族村落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实现新的生态平衡系统[6]。

猜你喜欢
物态村落要素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物态变化专题复习
第3讲 物态变化专题复习
第三章物态变化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第三章 物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