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2022-11-22 17:55国新然田菁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体教体育锻炼核心

国新然 田菁

(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25)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与实现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目标“统一战线”[2]。基于当前现状,学校体育的改革必须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广泛开展,真正落实到实处,让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学校体育中形成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有能力成为自己向往的人,同时成为符合新时代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不管是从身体素质,还是在心理健康,与之前相比都有所下降[3]。青少年的未来需要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然而,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通过学校体育对学生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掌握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品格,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

1 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与终身体育意识发展现状

1.1 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现状

在5G 时代,科技的发展以及部分独生子女的现状,使得家长无法控制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次数,从而导致视力下降且散光现象增多,出现视力问题。通过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在物质富足的时代,学生几乎不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现在大部分青少年都是“以静代动”“能坐着不站着、能躺着不坐着”的生活方式,同时现在青少年爱吃汉堡、可乐、方便面等高脂、高糖的快餐食品,并且不爱进行体育运动。另外,现在的洗碗机、扫地机器人、全自动洗衣机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代替了传统的体力活动,这使青少年学生越来越缺少体力劳动,因此肥胖现象越来越严重。无论是初高中生,还是小学生,他们的近视、肥胖等现象都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4]。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也呈现不断下滑趋势,通过中小学体测成绩发现,青少年速度、耐力、协调、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水平上,较上次体质健康测试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较小。同时,在当前,学业压力大,学生在学习时,没有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出现脊柱侧弯的现象,进而导致青少年在身体形态偏离“美”[5]。

1.2 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现状

青少年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敏感期,即常说的青春期,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也是形成健康的、正确的心理品质的关键时期。通过调查近几年心理健康咨询室就诊患者的年龄阶段发现,青少年心理咨询的人数呈现上升趋势,说明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形势严峻。青少年在应试教育中面临学业压力、在初识外在美的重要性的前提下,增加了对个人形象的压力;在性格和脾气形成的初期,增添了人际关系的压力,以及青少年对家庭和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压力,这些导致青少年在启蒙期和叛逆期易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同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多元化、复杂化、低龄化趋势[6]。这就要求人们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预防出现心理疾病工作,真正实现“以体育心”的学校体育价值。

1.3 青少年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现状

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背景下,学生整天忙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其他兴趣爱好的补习班,直接产生的问题就是学生根本没有多余的课外时间和充足的精力去锻炼身体,再加上学校体育课被其他学科侵占,不能保证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更没有掌握一项或者两项的体育运动,也使得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下降,没有了解过、不清楚体育运动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的有哪些有益影响,从而导致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薄弱。根据某学校青少年学生在15d的体育锻炼时间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每周进行体育锻炼6 次以上且每次时间大于30min 的人数仅占1/10,15d 内进行3~4 次体育活动的人数占1/5;有65%的青少年几乎从来不进行体育活动。通过这份调查报告可知,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和有体育锻炼意识的学生,还是少之又少,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再者没有喜欢的运动项目,就更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也就不存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了,学生更不具备终身体育的意识[7]。而基于目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现状,对青少年来说,具备终身体育意识是极为重要的。

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作用

学校体育运动是青少年这个时期拥有的固定的身体活动的手段,所以要抓住学校体育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育人的作用,实现学校体育的价值,进而使学生形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群体的体质,增进身体及心理的双重健康,真正体现体育学科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体教融合是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新要求,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体育与教育的融合,让学校学生除了基本的体育课练习以外,还能通过专业的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一项或两项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拥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且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同时,通过运动员选材的相关规定,充分挖掘有潜力的运动员,为竞技体育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实现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目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来逐渐形成的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所应有的健康体育精神、自主进行运动实践的能力、促进健康文化知学习与健康行为[8]。

2.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育人之心灵

当今青少年面对各种压力,精神高度紧张导致青少年的自我控制情绪态度的能力、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自我调整能力较弱。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精神。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分泌使人快乐的多巴胺,来调整青少年压抑的情绪,释放自己。体育学科是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娱乐性、具身体验性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在体育学科中,学生能够在优化学校体育环境中,亲身参与到丰富的体育活动、训练竞赛中,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一致、相互信任的品格,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体育氛围。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体育学科的带给自己的感知能力的提升以及运动能力的提高,表现出对体育活动的热爱,有利于学生形成浓厚的体育情感[9]。学校体育的“重音”以前重视落在体上,现在重音重视落在育上,也必须落在育上。如体育课开始时师生问好的礼仪教育,过程中学生练习时认真的态度,结束时的放松练习的安全教育,等等。课间操要求动作整齐划一,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意识,在课余训练中培养学生敢于拼搏、超越自我、刻苦训练的精神。课余体育竞赛中培养学生遵守规章、公平公正的体育品格。通过学校体育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10]。

2.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育人之体魄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很多体育课受到“剥削”,更不要说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这就会使当前很多青少年学生的运动能力逐步减弱,身体素质逐渐降低,直接的结果就是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逐步下降,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身体健康问题。通过有趣、有负荷、有练习的体育课,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学习各种的运动技能、运动项目以及更多的体育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通过有趣的、多形式化的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激发学生不断提升运动能力的竞赛活动,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热爱的运动项目,从而养成运动习惯。当学生具备运动实践的能力,在体育活动中,拥有自信和动机,有利于学生提高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11]。真正使学校体育做到教会、勤练、常赛,实现体育强身健体的本质功能。

2.3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育人之行为

在学校体育中,时时刻刻进行健康教育,处处是健康知识,体育课是学生规范的健康知识、形成健康行为的保障[12]。在学校体育中体育教师将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具身体验获得运动的感知,形成健康的认知,将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所学到的各种体育知识和健康生活的小妙招,充分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加强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正确认知的社会公民[13]。在学校体育中,体育学科的教师通过有趣的体育游戏以及丰富多样的体育知识竞赛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对体育学科的认同感和兴趣,同时具有竞赛性的体育活动,它有规则性、礼仪性,这样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让学生产生体育运动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形成体育运动的行为。

3 体教融合促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意见》中提到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目标,对于有效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体教融合更加促进学校体育的多方面发展,使学校体育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通过学校体育培养青少年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应对青少年当前的身心健康问题,是体育育人重要功能的体现[14]。

3.1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青少年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就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体魄,从体育锻炼中,也可以培养自身不怕吃苦和不服输的体育精神[15]。学校体育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基本载体,开展好体育课、组织好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组建好学校运动队、配备好体育师资队伍、健全好学校体育法规、完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这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通过体教融合这项工作,使得学校体育的工作从更多地注重学生体质,慢慢过渡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团结合作、超越自我、相互尊重等优良品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体育品德,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使学生锤炼意志,形成健全人格。体育教师不仅要上好体育课,还要经常组织体育竞赛,让学生要学会、勤练、常赛,掌握专项技能和巩固基本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运动实践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享受乐趣、增强体质,使学生拥有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同时,还要通过学校体育去挖掘在被埋没的人才,通过合理的运动员选材,为竞技体育输送优秀的体育运动员[16],从而使体育与教育融合,真正实现双赢。

3.2 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青少年只有具备强健的体魄,才能够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青少年的良好知识储备以及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才能够通过健康的行为表现出来。通过体教融合让青少年体育的训练竞赛回归校园,用竞赛吸引青少年对体育的热情,挖掘体育运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质,学习更多的健康知识,形成健康行为[17],为学生养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学生体育学科素养的形成过程,毕竟要通过最主要学校体育这个环节,而现在提出的体教融合,不仅能够改革学校体育的方向,也能够加速学生自身形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体育与教育融合不只是单方面地提高竞技体育的措施,也是培养高水平、高文化、高素质的运动员,与此同时,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的文化素养和全民健康的重要举措,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事业的发展[18]。奥运冠军杨倩就是体育融合益处的典型体现,可以看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因此,体教融合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也是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的有力途径。

4 结语

体教融合的过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更是进一步加快全面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形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获得体育带给学生真正的价值,并且能够为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有利的作用。因此,学生具备的体育学科带给的核心素养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体育学科带给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能够与体教融合中提出的“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紧密地吻合起来。因此,体教融合是促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帮手”。

综上所述,对于目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逐年下降、心理问题出现复杂化和低龄化的情况,以及从他们缺乏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来看,充分印证了实行体教融合的必要性。抓住“深化体教融合”的机遇,培养具有体育精神、运动实践以及健康行为的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方面、全方位、全过程发展。同时,积极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供基础性支持和保障,并带动学校体育的深化改革发展。

猜你喜欢
体教体育锻炼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地域特征视角下黑龙江省“体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