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创造的幼儿园绘画教学策略初探

2022-11-22 23:01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绘画创作

付 鑫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南区幼儿园 甘肃庆阳 745000)

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幼儿自我形象力和思维发展的一个展示途径,对幼儿形成良好的人格具有积极作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高幼儿绘画技能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幼儿绘画兴趣和审美创造力,培养幼儿个性化发展,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创造空间,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自主创作,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绘画教学的特征

1.较强的游戏特征

从本质上来分析,幼儿对外界的感知通常是以幼儿主观体验为主,这与幼儿成长特点和感知密切相关。在培养幼儿审美创作力的过程中,视觉是培养幼儿感知能力的主要途径,能够为幼儿带来更多的快乐。幼儿的绘画行为多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游戏的过程中都会获取相应的灵感,一般情况下幼儿是通过观察外界周围事物的形象和色彩来积绘画经验。就幼儿来说,绘画与成人世界相差较大,幼儿在进行绘画的过程,普遍是将绘画作为一种游戏,幼儿的画笔通常是幼儿获取快乐的工具。幼儿在绘画审美活动中,既不会充分表达自身绘画意图,也不会进行相应的思想创造,而是在自身审美基础上,通过绘画游戏将其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具体化呈现在画本上。

2.具有情感特征

幼儿积累生活经验通常是由于其强烈的好奇心,幼儿具有较强的视觉感知欲望,就艺术欣赏也多源自视觉感受。幼儿对鲜艳、明亮、夸张的艺术表达手法兴趣较高,这主要是基于幼儿独特的情感。幼儿渴望绘画活动更多来自心理上的需求,是一种情感上的表达,也是幼儿主动参与绘画活动的动力[1]。通常情况下,幼儿在进行绘画活动中所表现的事物以及绘画的内容都与其自身情感有极大关系,同时,绘画活动也是幼儿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3.创造性的特征

由于幼儿的成长特点,其审美感主要依托于直觉,而直觉通常来自自身想象力,也就是说幼儿在审美活动之上,自身的兴趣、成长个性、理想等内容都可以直接导入绘画中,结合其自身想象力形成审美观。幼儿绘画作品通常都会将其自身心理、情感等融入进去,同时也会导入一些周围的事物,就绘画表达形式来说,幼儿作品基本上具有独特的性质,这主要与幼儿成长环境和经验有关。由于其经验有限,为此,幼儿在参与绘画活动期间,通常以最简单方式融入其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是大胆的构思、绘画,能够充分的展示出自身的创作方向和愿望。

二、幼儿园绘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绘画教学题材单一化

在开展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由于幼儿审美和创作力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如果绘画教学内容和主题选择不恰当就会导致幼儿创造思维僵化。比如在学习与风景相关的绘画内容时,通常是教师根据教学资料向学生讲解是风景画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内容,甚至是通过一些图片等方式进行教学,并没有重视幼儿思维发展,导致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仅是依靠教师的讲解,围绕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作画,主观上忽视了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幼儿绘画作品都是按照书中和教师描绘的形式进行作画,这样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无法体现出幼儿的思想和创作力。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开发幼儿思维发展重视度不够,更没有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创作,这种教学模式很不利于培养幼儿审美创造能力。教学题材和资源对幼儿思维发展尤为重要,在这种题材单一的教学形式下,教师很难发现幼儿潜在的创作能力,也就不能够对其进行针对指导,导致绘画教学活动失去价值,单一化的教学资源导致幼儿思维受限,很难发散出新的创意,为此,导致幼儿作品被框死,止步不前。

2.幼儿绘画作品缺乏创新

传统幼儿园绘画活动中,通常采用模板示范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通过在黑板上悬挂一张范例的方式传授绘画知识,之后根据作品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向幼儿讲解[2]。比如水墨画一类的作品,首先,教师会引导幼儿对作品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观察,在幼儿脑中初步形成轮廓以后,便会向幼儿示范和讲解如何用毛笔绘画水墨画,同时也会向幼儿传授一些绘画技巧以及绘画中注意事项。如“金鱼”水墨画作品,教师根据范例示范如何使用侧峰、正峰等技能绘画,并且也会传授幼儿与身体和各部位都需要如何进行绘画。其次,要求幼儿进行模仿。最后,根据幼儿模仿和用笔效果进行评价。这种教学形式虽然能够保证幼儿掌握绘画技巧,但是也限制的幼儿想象力,导致幼儿绘画存在依样画葫芦的问题,并且临摹也会让幼儿感到轻松、简单,导致幼儿出现依赖性,对周围事物缺乏想象和思考,缺乏幼儿本质该有天真和喜悦,让幼儿作品失去个性,也就致使幼儿作品出现大幅度相似的情况,这种课堂幼儿创造能力得不到自由发挥,即使课堂氛围很活跃,也会限制幼儿思考以及幼儿创造意识。

3.缺乏正确的指导和引领

在幼儿园绘画课堂上,教师在开展某一项绘画教学前,都会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示例,并且会结合这些示例进行讲解,但是在实际绘画的过程中,仍旧会存在部分幼儿无从下手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产生主要是由于在教学中,教师仅是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供幼儿欣赏和品鉴,而缺乏对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引领,这样就会导致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无法进行独立思考,也没有思考的路径,很容易导致幼儿抄袭他人作品或者漫无目的乱涂乱画,一定程度上使幼儿产生懒惰和不愿意思考的心理[3]。实际绘画中,很多幼儿都会出现冥思苦想的状态,但是有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导致这种问题主要是幼儿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对事物了解和掌握深度不够,这些需要教师帮助幼儿树立思考路径和方向,正确引领幼儿大胆创作。提高幼儿想象力和创作力,指导幼儿掌握创作的核心,引导幼儿通过手中的画笔将自己的思维、情感等表达出来。

三、审美创造理念下幼儿园绘画教学策略

1.转换教学理念,重视个性化发展

在进行幼儿园绘画教学时,幼儿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导致幼儿之间思想和能力各不相同,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幼儿的差异性,尊重幼儿个性化发展。教学中,教师还需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促使课堂活跃性,结合幼儿成长特点以及心理特征开展特色化教学,高效、快速地将幼儿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进而不断激发和挖掘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教学活动中融入微课教学资源,引导幼儿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中的各种内容进行思考,视频中的动态资源和鲜艳的色彩都会刺激幼儿感官,促使幼儿思维活跃,让幼儿在自己作品中展示出自身绘画天赋。

另外,对幼儿绘画的评价不应当采用统一的标准,每个幼儿都有独立的特点和风格,幼儿的思维发展决定着幼儿绘画质量和效率,任何一个幼儿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魅力和独特艺术气息,教师对幼儿的认可和肯定,都是幼儿不断创作前行的动力,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来保护幼儿创作信心。为此,教师需要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是绘画主体,教师需多采用建议、意见等方式指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对幼儿创作进行评价的真正意义是为了帮助幼儿提高绘画审美创作水平,增加幼儿绘画体验,促使幼儿热爱绘画。

2.结合生活背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要想幼儿具备较强的创作能力,培养幼儿审美意识必不可少,只有幼儿具备较强的品鉴和欣赏能力才能够,保障幼儿具备丰富的想象力,这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个基础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当重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促使幼儿在生活中发现艺术美、创造美,进而强化幼儿寻找美的意识,提高幼儿创作思维。就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来说,教室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找不同”的游戏来提高幼儿观察力,利用一些图片组织幼儿观察并寻找其中的不同之处,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幼儿课堂注意力集中能力;另一方面对幼儿思维发展具有积极作用[4]。教师也可以利用播放视频的时间向学生提问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进而在其中发现问题的答案,这也有利于提高幼儿观察力。

比如在学习沙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沙画视频,以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之后要求幼儿利用树叶、树枝、石子、沙子等一系列自然事物进行绘画创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可以将树叶、树枝随意变换成自己想要的形状,并融入自己作品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对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都有较大的帮助。

3.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创新意识

开展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幼儿成长特点建设各种教学情境,以此提高幼儿绘画创作的兴趣。在创作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此拉进幼儿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进一步提高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绘画小动物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动物卡片将教室布置成动物园儿的场景,由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这个过程中不断指引幼儿观察动物的模样和体态特征,之后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来。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播放各种动物的视频,包括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同时,也可以组织幼儿对动物进行模仿。在此基础上,指导幼儿通过画笔将动物的各种形态和特征记录下来,以此培养幼儿审美观念。同时可以要求幼儿添加自己的想法,如,鱼儿在云海里游等创意,进而激发幼儿创新意识。

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故事情节创建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作力,以此起到鼓励幼儿创新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小红帽的故事,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个故事的发展场景和故事情节,并且要求同学用画笔将自己想象的故事情节和内容绘画出来。另外,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艺术创作,允许幼儿采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方式以及绘画形式。比如说部分幼儿在绘画途中,上色方式可能会采用晕染,绘画技巧可能会采用夸张手法等等,面对这些现象和行为,教师不可以采取否定态度,同时还需要给予鼓励,促使幼儿感受色彩的美丽。

4.建设游戏教学,激发幼儿绘画潜能

就幼儿来说,绘画教学活动就是玩游戏,幼儿对绘画的结果和质量好坏并不在意,相对于这些是内容幼儿更加在意他们内心想法会不会被接受和认可,绘画仅是幼儿展示自己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幼儿在面对颜色的时,很容易产生多种突发奇想,进而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例如,在学习“奇妙的水墨”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水墨和宣纸的晕染特点,带动幼儿做水墨画游戏,首先将水墨滴入盘中,然后将生宣纸浸泡在盆中,最后取出宣纸,就会得到各式各样的印花,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根据这些花纹大胆创作[5]。利用棉签、废纸卷等工具填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让整个创作画面更加美丽、丰满,富有生机。

幼儿在水墨画游戏中,始终保持着好奇的心理,再加上教师预留了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幼儿创作,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好奇心理被充分打开,部分学生会尝试将不同颜色的水粉滴入盆中进行染色,甚至将其混合起来,这些都是幼儿创造力的表现方式。每一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思维和能力,比如部分同学绘画技巧好、部分同学创新能力强,甚至部分幼儿临摹能力高等等,无论是哪一种幼儿都具备无限的想象力,这样就导致幼儿的作品各不相同,都具有自身独特魅力。游戏化教学相对于其他教学模式更受学生喜爱,要想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就需要保证幼儿全身心地参与进来,并且在游戏中积极思考、观察、大胆想象。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的游戏能够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以便于更好的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观意识和积极性。通过游戏绘画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创造能力,同时也可以促使其作品多样化,包含了天真烂漫、奇特抽象等精彩纷纭,促使幼儿绘画作品更加优秀。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开展绘画教学活动人就存在着绘画教学题材单一化,幼儿绘画作品按部就班缺乏创新,幼儿绘画思路缺乏正确的指导和引领,导致幼儿思维固化,创作的作品雷同较多,没有特殊和别具一格的作品。这就说明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幼儿需求,教师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和幼儿成长特点及时更新和转换教学理念,重视幼儿个性化发展;结合生活背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建设游戏教学,激发幼儿绘画潜能,为幼儿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绘画创作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