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探讨

2022-11-23 11:00陈微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微生物实验室辽宁葫芦岛125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0期
关键词:形态学分析仪全自动

陈微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微生物实验室 (辽宁 葫芦岛 125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液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0份2019年1月~2019年12月经本院检验科检测的血液标本,将结果异常的80份列为观察组,将结果正常的120份列为对照组,对所有标本均行血液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对各组检验后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观察组80份标本中,假阳性27份(33.75%),对照组120份标本中,假阴性8份(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标本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和血液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后发现,最终有19份(9.50%)结果不相符。结论:在临床检验中,不论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均行血液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能够及时发现异常血液标本,对提高诊断准确性、制定治疗方案等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常用手段之一,其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患者预后的评估,因此,各诊断人员应将其重视起来。但是在实际血常规检验工作中,影响其检验结果的因素比较多,常见的如标本质量不合格、送检时间超时、操作人员技术较低、检测设备落后等[1]。因此,加强对血常规检验过程的控制,保证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本次研究选取了200份2019年1月~2019年12月经本院检验科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的血液标本,详细分析了血液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份2019年1月~2019年12月经本院检验科检测的血液标本,将结果提示异常的80份列为观察组,将结果提示正常的120份列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龄22~74岁,平均(48.52±10.21)岁,本组中肝硬化、贫血、肺炎、淋巴结肿大、其他患者分别为40例、31例、28例、12例和9例;观察组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21~72岁,平均(49.01±10.59)岁,本组中肝硬化、贫血、肺炎、淋巴结肿大、其他患者分别为31例、20例、17例、8例和4例。本次研究经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中的血液标本情况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所有标本均行血液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受检人员清晨空腹,抽取其2mL肘部静脉血,将其置于抗凝试管中,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采用本院全自动血液离心仪(型号:himac MC 450),将离心仪的转速和离心时间分别设置为3000r/min和15min,分离出上层血清和下层血浆,特别置于零下20°C的环境中待检。采用本院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型号:迈瑞BC 6600)对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等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做好详细的记录;之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复检,采用1000倍显微镜,在镜下对经血液样本制片、染色等处理过的有核细胞进行计数,并对有核细胞进行分类,对淋巴细胞形态、数量等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各组检验后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进行统计并比较。假阳性: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显示异常,显微镜复检显示正常;假阴性:全自动学院分析仪显示正常,显微镜复检显示异常。血液细胞形态的判定标准:在1000倍的显微镜下,对血液样本进行制片、分类和计数,详细观察发细胞情况、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血小板等细胞形态的异常情况。并将常规检查结果与显微镜观察下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比较。血红蛋白(Hb):成年男性正常值在120g/L~160g/L,成年女性正常值在110g/L~150g/L;红细胞(RBC):成年男性正常值在4.0×1012/L~5.5×1012/L,成年女性正常值在3.5×1012/L~5.0×1012/L;白细胞(WBC):成年人正常值在4.0×109/L~10.0×109/L,新生儿正常值在15.0×109/L~20.0×109/L,7个月~24个月的婴儿正常值在11.0×109/L~12.0×109/L。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用(n,%)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80份标本中,假阳性27份(33.75%),对照组120份标本中,假阴性8份(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标本行分析仪检测和复检后发现,最终有19份(9.50%)结果不相符。

表1. 各组检验后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比较

3.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常用的疾病诊断方式之一,其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检验分析仪对血液中的各指标成分进行检测,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行性较强的理论依据。通过进行血常规检验,主要是对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分类、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红细胞计数等水平进行检测,一般情况下,成年男性机体中血红蛋白含量在120~160g/L,成年女性稍低,在110~150g/L。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红细胞水平在4.0~5.5×1012/L和3.5~5.0×1012/L之间,新生儿红细胞水平在6.0~7.0×1012/L之间。当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增多、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时,机体会表现出慢性组织缺氧、血液浓缩等现象。但是如果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时,机体又会表现出贫血症状。一般情况下成年人和新生儿白细胞计数水平分别在4.0~10.0×109/L和15.0~20.0×109/L之间,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7个月~24个月大的婴幼儿其血液中的白细胞水平较刚出生时逐渐降低,一般在11.0~12.0×109/L。所以,当健康人血液中的白细胞水平升高时,提示机体可能出现出血倾向、炎性感染、中毒等症状。因此,血常规检验结果受到了医院及患者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临床上可能会对血常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比较多,比如血液标本的不合格、检验技术水平比较低等,都会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偏差。使得血液细胞学形态学检测常出现漏诊及误诊等情况,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均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因为人体血液主要由血细胞和液体两部分组成,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也就是要对血液中的血细胞进行检验,血液中有三种不同的细胞,即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医院检验室实施的血常规镜检标准都非常严格。近年来,随着我国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诊断设备的不断更新,血液细胞分析仪被广泛地应用在了血常规检验中,其应用效果也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认可。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不但检测速度比较快,并且操作工程比较简单,检测效率比较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检测慢、效率低等问题[3]。

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步深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及升级,逐渐代替了常规的显微镜检查。但是也有研究人员认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虽然在检验精细化要求方面得到了提升,并且检验的时效性还比较快,临床操作更加简洁,但是由于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检验项目,因此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与检验依然存在着一定的漏检及错检等情况,导致不能为临床检验及治疗提供科学、客观的指导依据,从而对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对临床治疗造成了延误[4]。随着全自动血液检验分析仪一些应用弊端的出现,临床研究学者[5]对全自动血液检验分析仪应用过程中造成漏检、错检的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可能是由于全自动检验分析仪对一些指标的敏感性比较低,如果患者出现了一些轻微的细胞学形态改变,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可能不能完全准确的检出,导致出现了漏诊及误诊等情况,甚至引发了一些医患纠纷事件。

采用显微镜进行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准确地发现细胞内部的形态变化,这一点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与检验相比较而言存在着明显的优势,显微镜检验能够及时检测出细胞的形态异常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准确的、客观性的指导依据[6]。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虽然能够有效提高医院检验科检验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但是在检验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在对血细胞的类型进行分类时虽然操作比较简单,但是并不能准确地观察到细胞内部的形态、内部结构等。比如,对于白血病、重度感染的患者,不能观察到细胞内部形态及结构的变化,极易误诊或者漏诊。临床研究学者在对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显微镜进行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优点及缺点进行分析后发现,及时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细胞数量进行检查,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异常的血液标本再进行血液细胞形态学显微镜下复检,通过显微镜进一步明确细胞的形态以及质量,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7]。因此,对于患有重度感染性疾病患者在对其进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血常规检验后,在特异度和灵敏度较低的情况下,还应对其实施血液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最大程度的规避漏诊及误诊事件的发生,进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而血液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能够直接的显示出血小板的异常情况,但是需要注意,首先要保证涂片及染色的质量,细胞涂片染色时,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步骤进行各项操作。其次,涂片方式要正确,涂片两边尽量预留1~2cm的间隙,厚度也要适中,边缘清晰,核细胞的分布情况清晰可见[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假阳性率(33.75%)高于对照组(6.67%),所有标本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和血液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后发现,最终有19份(9.50%)结果不相符。李智原[9]在研究中选取了200份分析仪检测异常的血液标本(Ⅰ组)和200份分析仪检测正常的血液标本(Ⅱ组),通过血液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后发现,Ⅰ组的假阳性率和Ⅱ组的假阴性率分别为34.00%和6.00%,且对所有标本行分析仪检测和复检后发现,与结果不符的几率高达10.00%。本次研究结果与其相接近。进一步证实了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和血液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在疾病诊断中的优势。需要注意的是,经过检验后结果与正常值相比较,如果发现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增多,则患者可能存在慢性组织缺氧、血液浓缩等情况,如果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则患者可能存在贫血[10,11];如果白细胞含量增多,则提示患者可能出现白血病、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等情况,如果白细胞含量减少,则提示患者可能存在麻疹、流感等病毒性传染病,病情较为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败血症、血液病等[12,13]。

综上所述,在临床检验中,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后再行血液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能够及时发现异常血液标本,对提高诊断准确性、制定治疗方案等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各临床检验科检验人员应加强对血液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诊断方式的学习和掌握,将其熟练的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

猜你喜欢
形态学分析仪全自动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SYSMEX XN-5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校准及性能评价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音乐科学研究中的思想实验——以音乐形态学研究中的四个重大发现为例
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形态学的危险因素
咔吱兔的全自动生活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全自动指示表检定仪标准装置
全自动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