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心电图以及远程心电监测对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2-11-23 11:00李悦吴涛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0期
关键词:监测仪心电心电图

李悦 吴涛

1 辽宁省金秋医院心内科 (辽宁 沈阳 110016)

2 沈阳医学院临床教学实验中心 (辽宁 沈阳 110016)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心电图(常规、动态)及远程心电监测对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已确诊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患者,分别展开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远程心电监测,比较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统计心律失常症状检出情况。结果:远程心电监测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95%与92.5%,动态心电图检出率分别为75%与90%,常规心电图检出率分别为67.5%与84.5%,对比之下远程心电监测心肌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另两组。三种诊断下心律失常诊断情况,结果显示远程心电监测与动态心电图下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心房颤动/扑动、室性早搏、室上速/房速症状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综合对比下远程心电监测与动态心电图优于常规心电图。三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远程心电监测下心律失常症状检出略高于常规心电图,但三种检测方式下症状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心电监护的优势在于可以及时监测和随时重复监测,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在心律失常的诊断中,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和症状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但远程心电监护在心肌缺血的诊断中更适合,可以达到较高的检出率,进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已经成为了中老年人群较常见病症,但在临床诊断时,心绞痛、心律失常之类阵发性发作特征的病症往往由于发作时间短暂,在患者到达医院并接受诊断时已经发作终止,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均无法及时记录,导致诊断困难性增加,临床治疗有所延误[1]。常规心电图不能及时进行记录,导致患者检查时间延长,也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动态心电图虽然较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更高,实用性却很低,不能及时发现院外患者心律失常。远程心电监测的优势在于及时监测并可随时反复监测,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性。本次研究采用对比形式观察了远程心电监测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两种方式而言对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7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住院患者共40例,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46~71岁,平均(59.27±4.1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临床确诊患有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临床资料完整,对研究知情并配合,可有效完成监测过程。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恶性肿瘤者、精神障碍者、严重器官衰竭者等。

1.2 方法

对有所研究对象展开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远程心电监测检测,具体检测方式如下。

1.2.1 常规心电图

选择厦门纳龙科技生产的心电图监测仪(aECC-18U)。

1.2.2 动态心电图

选择无锡中健科仪生产的动态心电图系统(CB-1308-C),记录24h模拟V1、V3、V5导联的12通道心电变化,并处理记录图像。

1.2.3 远程心电监测

选择山东优加利生产的远程心电监测仪。在患者存在症状时将监测仪放在胸前(正面朝上);监测仪以胸骨角为标准处于水平居中位置,下缘平齐于双乳头;固定监测仪并开始心电采集,待仪器提示采集结束时取下。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2]

1.3.1 常规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标准:R波的1/10>同一导联的T波,ST段水平下移超过0.05mV。远程心电监测心肌缺血标准:出现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下移21mm,ST段下移的时间间隔在21min以上,下一次发作需在前一次ST段恢复后21min,ST段有短暂的抬高且<20min。

1.3.2 动态心电图

ST段持续下移1min以上,ST段下斜型下移或水平型下移超过等电位线距离0.1mV;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ST段下移时间≥1min。ST段测量终点为T波起点,测量起点为J点后80ms。

1.3.3 远程心电监测

ST段短暂抬高(20min内),ST段下移时间间隔>21min,ST段下斜型或水平下移21mm,前一次ST段恢复后21min发作下一次,可判定为心肌缺血。

1.3.4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诊断主要观察诊断期间患者出现的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心房颤动/扑动、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室上速/房速、室性心动过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检出率、心律失常诊断结果以[n(%)]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检出率比较

经统计,远程心电监测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95%与92.5%,心肌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P<0.05),三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检出率对比 [n(%)]

2.2 心律失常检测情况

比较三种诊断下心律失常诊断情况,结果显示远程心电监测与动态心电图下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心房颤动/扑动、室性早搏、室上速/房速症状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综合对比下远程心电监测与动态心电图优于常规心电图,但组间差异较小,见表2。

表2. 心律失常情况统计 [n(%)]

3.讨论

常规心电图为传统检测方式,在心律失常的诊断方面具有明显限制性,只能捕捉数秒心电信息。动态心电图相较于常规心电图而言,其优势在于对心电信息的记录时间更长,可记录24h,可检查出一些隐匿性、间歇性的心律失常,诊断异常心脏疾病。动态心电图虽然应用广泛,但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是因为它的记录导联有限(2-3个),不能反映整个心脏的情况;二是因为病人处于活动状态,可能会给心电图的记录质量带来影响。三是动态心电图实时性较差,若患者未处于医院中,一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事件(例如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情况)无法及时被发现并给与临床干预[3-5]。远程心电监测无需患者长时间住在医院,不仅能够通过减少住院时间来降低医疗费用支出,还可通过提供院外心电监测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心脏保健服务。

心脏远程心电监测是远程医疗的一部分,它借助社会化先进的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和心电网络管理技术,进行的远距离心电监测医疗活动。它是基于M2M架构的远程心脏实时监测项目:通过远程心电监测预警机实时处理心脏电生理信号,将处理好的心电数据通过移动网络实时传输至AI-ECG远程心电云平台,并由云端AI进行智能辅助分析,经由后台专业医师团队审核后,发送至医院远程监护中心。远程心电监测仪能够准确记录心电信号,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常见心律失常均可有效检出,使用安全可靠且符合率较高,通常远程心电监测仪可持续使用数月[6]。解决传统心电检查手段受时间、地点、状态限制所存在的弊端,对高危事件及时预警,真正意义上满足心血管急性事件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监测的迫切需求,提高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其具有以下优点:实时连线监测患者心律异常情况,监测时间可延长至7d甚至更长,迅速确诊病情,如缓慢或快速的心律失常、潜在的心脏停搏、评估某些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心肌缺血的发作等;永久在线,并能实时地将患者的异常情况发送至医院监测中心,并及时接收医生下达的治疗建议。若突发心脏病,患者及家属、医师都能及时收到通知,指导前往医院就诊;可用于心脏急诊,在戴机期间得到反馈;回顾性诊断;及时预警危机事件,缩短院前急救时间;多元化互动模式:自动、手动、定时发送、一键紧急求助,患者不适时可自动发送当下信息;且佩戴心脏实时预警机后,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起居生活,可以自由散步、爬楼梯等。临床上主要用于:用以捕获偶发、短阵的心律失常及一过性的心肌缺血,如日常生活中时常有心慌、胸闷、胸痛、心悸、头昏或晕厥等疑似心脏疾病症状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观察心律、心率及不良反应者;冠状动脉支架术或搭桥术,术后的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的监护及出院后的监测;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后及出院后监测;鉴别心律失常类型及心律失常治疗前后需观察心率、心律者;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监测等。目前临床多以10~14d作为监测周期,在应用过程中,其不仅可发现患者存在心肌缺血、心绞痛时ST-T段的具体变化,还能够对ST段的偏移状态精确监测,从而提升心肌缺血检出率[7]。

根据本次研究,心肌缺血检出率方面,常规心电图为67.5%,动态心电图为75%,远程心电监测达到95%,证实远程心电监测诊断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更高。三种诊断下心律失常诊断情况,结果显示远程心电监测与动态心电图下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心房颤动/扑动、室性早搏、室上速/房速症状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综合对比下远程心电监测与动态心电图优于常规心电图。三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远程心电监测下心律失常症状检出略高于常规心电图,但三种检测方式下症状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三种方式下在心律不齐方面的检出效果无明显差别。但在操作层面,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均需患者在医院内进行,对其行动及时间自由存在限制,远程心电监测对比之下无需限制地点,安全性高且操作简便,有利于患者自我监测[8,9]。总之,远程心电监测相较于不同心电图方式而言在心肌缺血检出率方面更具优势,具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监测仪心电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自我血糖监测仪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分析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基于物联网的电压监测仪自诊断系统研究及应用
一流心电大数据平台的创建及发展前景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卡片式智能心电采集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