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消化内镜治疗对住院时间及止血时间的改善探讨

2022-11-23 11:00刘丽凤贾悦杨勇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辽宁本溪117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0期
关键词:胃镜消化内镜

刘丽凤 贾悦 杨勇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辽宁 本溪 117000)

内容提要: 目的:评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消化内镜治疗对住院时间及止血时间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64例本医院诊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纳入实验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2例。分别行药物治疗、消化内镜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症状改善时长及临床效果情况。结果:①实验组输血量显著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同参照组相比较短,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前凝血功能指标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通过临床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短于参照组,较之于参照组,实验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较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比参照组患者呕血症状、胃镜可见症状、血性引流液症状、大便潜血症状改善时长指标较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3.75%)对比参照组患者(75.00%)临床疗效指标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消化内镜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及止血时间,改善其凝血系统功能,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有所缩短。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消化内科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危急病症,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以及头昏,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现象很容易使患者自身的血容量减少,造成失血性休克,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实际出血情况在上消化道出血疾病诊断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只是单纯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对出血疾病和出血部位进行诊断存在较大的困难,而且也不容易准确定位具体出血位置。但消化内镜技术的出现和运用,为上消化道出血疾病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利用该项技术可以准确找到患者消化道内的具体出血部位,掌握患者的实际出血程度,为后期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非常可靠的依据和参考,同时也可以对准出血部位进行止血[1]。本研究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方式进行分析,讨论消化内镜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2例。实验组女性15例,男性17例,年龄27~66岁,平均(46.48±12.77)岁。出血至就医时长2h~6d,平均(3.21±0.86)d。参照组女性13例,男性19例,年龄27~65岁,平均(46.45±12.72)岁。出血至就医时长5h~6d,平均(3.26±0.90)d。对2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年龄、性别、出血至就医时长数据资料实行验证,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行药物治疗,根据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给予其奥美拉唑、西咪替丁、凝血酶及雷尼替丁等药物,酌患者失血情况给予输血[2]。

实验组应用消化内镜治疗,常规给予患者山茛菪碱,肌注10mg,给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置入消化内镜,在消化内镜下对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加以观察,如出血点所致的出血,则予以电凝、压迫止血;如患者为消化道溃疡出血,则清除凝血块后应用肾上腺素实施止血;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静脉血管曲张出血,则给予患者钳夹、皮圈、栓塞等方式进行止血[3]。协助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并在检查之中保持患者体位的合理性,严禁患者使用热水袋加热,以免患者局部温度过度升高,造成血管扩张和出血增加。同时向患者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治疗过程,提高患者依从性水平。注意患者的病情监测,包括血压、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30min一次,对于出血量较大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则每隔15min监测一次生命体征,防止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相关指标,包括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记录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症状改善时长,包括呕血症状、胃镜可见症状、血性引流液症状、大便潜血症状。临床疗效:显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其体征参数于12h内恢复正常;有效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其体征参数于24h内恢复正常;无效为上述效果均未达到。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指标比较

对比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相关指标数据,实验组输血量低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相关指标

2.2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指标比较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前凝血功能指标具有一致性,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短于参照组,较之于参照组,实验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较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指标比较

2.3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呕血症状、胃镜可见症状、血性引流液症状、大便潜血症状改善时长比较

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比参照组患者呕血症状、胃镜可见症状、血性引流液症状、大便潜血症状改善时长统计指标较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呕血症状、胃镜可见症状、血性引流液症状、大便潜血症状改善时长比较

2.4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实验组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3.75%)对比参照组患者(75.00%)临床疗效统计指标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n(%)]

3.讨论

上消化道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位置,根据其实际解剖结构,可分为食道区域、胃区域、十二指肠区域、胰腺、胆囊等区域,临床表现多为呕血和黑便。因上消化道包含脏器较多,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4]。该病发病急、病情发展较快,极易造成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周围血液循环衰竭,导致患者死亡,一般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在10%左右[5]。本研究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消化内镜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输血量低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前凝血功能指标具有一致性,实验组治疗后凝血功能优于参照组,同参照组治疗后相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较低,实验组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比参照组患者呕血症状、胃镜可见症状、血性引流液症状、大便潜血症状改善时长及住院时长统计指标较短,实验组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比参照组患者临床疗效统计指标较高。目前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方面,一般可分为药物治疗、消化内镜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形式,其中,药物治疗形式一般多针对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通过予以质子泵抑制药物、凝血药物等方式,缓解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症状[6]。对于部分症状相对较重患者可通过消化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形式,其中,外科手术虽然能够对患者出血位置进行止血治疗,但因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造成患者术后恢复难度较高问题[7]。而消化内镜治疗形式,不仅能够降低外科手术治疗的创伤,避免患者预后效果下降问题,同时,通过胃镜下对患者病灶创面位置进行全面观察,找出患者出血原因,并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具有安全性、微创性、恢复快等优势,其临床应用效果确切,能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8]。采用胃镜可有效确定出血病灶,从而对症进行治疗,如患者处于休克期,需先为患者输血,待其体征趋于平稳后再实施胃镜检查,如患者出血量较大,胃镜视野受到血块影响时,可采用生理盐水予以洗胃准备后在经胃镜检查,明确出血位置后可采用对症方式予以治疗[9]。

综合以上结果,消化内镜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胃镜消化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消化不良
趴在桌上午睡不会影响消化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胃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