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泵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11-23 11:00孙伶俐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30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0期
关键词:营养液颅脑发生率

孙伶俐 天津市环湖医院 (天津 300000)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营养泵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将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29,营养泵肠内营养供给)与参照组(n=29,传统营养供给方式)。结果:治疗前后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PA、Hb、TRF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过程中,营养泵营养供给与传统营养供给方式均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但是营养泵的运用所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颅脑损伤属于一种因为暴力直接或者是间接作用于头部所导致的一种颅脑组织损伤,属于较为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可以确定患者受伤后昏迷时间长达6h以上或者是再次进入昏迷的状态即为重型颅脑损伤[1]。重型颅脑损伤属于较为严重的一种颅脑损伤类型,其病情危重、病情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相对较多[2],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呼吸循环障碍等相关的症状与表现,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会出现脑疝,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一定的威胁[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其发病后大多均无法自行进食,机体也处于一个高代谢、高分解的状态,非常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导致病理、生理紊乱情况的出现,不利于患者的更好治疗[4],也就是说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做好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肠内营养支持属于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在传统注射器肠内营养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反流、呛咳、腹泻以及胃潴留、腹胀等诸多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因此就需要分析更好的肠内营养方式[5]。本次实验研究将58例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营养泵的应用效果,现做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将58例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入院的时间为2020年4月~2021年4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29)与参照组(n=29)。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5~77岁,平均(58.64±3.25)岁,其中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的患者例数为16例,高处坠落伤的患者为9例,其他的为4例,疾病类型为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弥漫性轴索损伤以及其他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2例、9例、5例、3例;参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44~76岁,平均(59.33±3.19)岁,其中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的患者例数为15例,高处坠落伤的患者为9例,其他的为5例,疾病类型为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弥漫性轴索损伤以及其他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1例、10例、4例、4例,对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可知,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的判定标准,经过临床、影像学诊断确诊;②患者发病后在6h之内入院;③无其他部位外伤以及致命伤;④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⑤患者临床资料完成,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医院自制的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高血压、脑血管病史的患者;②合并存在其他可能影响治疗与预后疾病的患者;③存在精神与认知障碍的患者;④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原发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帮助其针对性的选择肠内营养液,主要运用瑞代与能全力,其中能全力适用于具有胃肠道或者是部分胃肠道功能但是无法进食的患者,而瑞代适用于有应激性高血糖或者是糖尿病的患者,患者每日所需要的营养液总剂量在1000~2000mL。同时在实际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要以浓度由低到高、容量从少到多且速度由慢至快为基本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的具体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如下。

研究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应用营养泵肠内营养供给,合理的选择营养泵以及配套的营养泵管,并实现营养液、营养泵管道与胃管之间的连接,并调整营养泵的速度,一般在40~80mL/h,每日所应用的营养液需要在20~24h进行连续且均匀的泵入,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提前运用加温器进行营养液的加热,保证其温度在38°C~40°C,尽可能减少对于患者胃肠道造成的不良刺激,为了更好地观察患者的消化情况需要每隔4h进行一次胃管回抽,并注入80mL左右温开水,避免管道出现堵塞的情况。

参照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运用传统营养供给方式,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恢复至平稳状态后开始治疗,方法为注射器推注法,在推注治疗前应该进行营养液的加温,一般在38°C~40°C,定时定量进行推注,每天3次,每次剂量控制在150~200mL,并逐渐的增加推注次数,控制在每天6~8d,每次治疗结束之后要保证患者处于半卧位,将床头抬高30~45°,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观察与评价指标分别为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腹胀、便秘、腹泻以及胃潴留、反流、呛咳)。

腹胀:每日清晨6时在患者排空膀胱的状态下协助其选择平卧位,并运用软尺经脐测量腹围,其高于胸部,且胃肠内存在过量气体,腹部胀满、膨隆,脉络与腹皮紧绷,在听诊下出现了鼓音;便秘:患者连续3d无排便;腹泻:大便呈现出较稀的状态,水分明显增加,且大便次数多于每天3次,其中含有黏液或者是脓血;胃潴留:对患者的胃液进行回抽,胃潴留量在250mL以上;反流[6]:患者肠内营养出现了过剩的情况,营养液等胃内容物从肺内反流至口腔与鼻腔;呛咳:治疗前无咳嗽的症状,但是在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出现了连续且较为剧烈的咳嗽,有异物喷出并本有憋喘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现本次实验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的处理分析,以±s实现计量资料的表示,并借助独立样本t检验,以%实现计数资料的表示,并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营养指标对比

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PA、Hb、TRF的比较上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营养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在腹胀、便秘、腹泻以及胃潴留、反流、呛咳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一种危急重症,受伤之后患者不仅仅会表现为意识上的障碍,同时,大多数患者无法经口主动进食,再加上机体所处于的高分解状态,传统的肠外营养并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是至关重要的[7]。肠内营养属于危重患者较为常用的一种营养支持方式,其可以改善机体的蛋白质合成以及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与出现,对更好救治以及改善预后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8]。而在实际的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不仅仅合理选择营养液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选择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与途径也至关重要,对患者的更好治疗有着积极的影响[9]。

在以往运用肠内营养实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主要的方式就是运用注射器定时、定量实现营养液的推注,但是这一方法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具体的推注速度也不能很好掌握,非常容易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出现[10]。营养泵是一种有电脑控制的对营养液进行输注的输液装置,其不仅减少了传统注射方式所需要的操作时间,精确地对营养液的输注剂量进行控制,同时也更好地保证了营养液输注的匀速状态[11],通过恒温以及多项报警功能的应用来保证了整个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具有人工注射无法替代的价值以及优势[12]。在实施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营养泵的应用不仅仅有利于患者对于营养的吸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13],同时,在连续性、匀速输注的过程中更是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出现,避免了营养液输注速度过快、温度过低等相关不良情况的出现,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肠内营养效果[1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PA、Hb、TRF的比较上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表明虽然注射器推注、营养泵泵入两种肠内营养方式均可以获得改善营养状态的效果,但是营养泵的应用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的更好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本次实验研究与蓝小华[15]所获得的“观察组患者呛咳、误吸、反流、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的相关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进一步说明了营养泵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显著应用效果以及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做好肠内营养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合理的选择输注方式,将营养泵应用于治疗的过程中不仅仅可以获得相对较为理想的改善营养状况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多种并发症出现给患者造成的影响与伤害。

猜你喜欢
营养液颅脑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不同营养液对香榧幼苗生长的影响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食用菌追肥谨记“两适两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