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背景下建筑业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研究*

2022-11-24 02:12范云翠李昕浩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6期
关键词:产业链升级智能化

范云翠,李昕浩

(吉林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0 引言

2020年7月,住建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要推动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引领并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向智能建造领域转型升级。在当前形势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能否适应当前智能化发展趋势,从而提高竞争实力,关系着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智能建造领域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信息化与数字化程度较低、所拥有的资金与资源较少、缺少信息数据与产业核心技术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在智能建造领域的发展。

1 现状

国民经济的持续性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是大型企业的基础和支撑力量。2021年2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财建〔2021〕2号),启动中央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政策指出要着眼于推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助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2021—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及创新水平。

我国建筑企业中95%以上为中小企业,其从业人数占到建筑业从业人员85%以上,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有近75%的项目由中小企业完成。其中大部分中小企业为民营企业,经营规模小、管理模式灵活、发展方式简单,且能够自负盈亏,可操纵性强。因此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业的智能化发展,需要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经济上的帮助与政策上的支持,保证中小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建筑业中小企业努力向智能建造领域迈进,是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新目标与新方向,这将改变中小企业的传统发展方式,同时也将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链,对建筑业整体产业链进行智能化升级。

2 面临的困境

智能建造不是将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信息化改进,也不是将传统的建造方式进行简单的智能化升级,而是改革生产方式和制造工艺,改变传统的专业协同、生产建造、建筑运维。在智能建造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必会产生一些新业态和新的组织方式,给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与生存机会。但就目前的情形与形势下,中小企业想要在智能建造领域下进行转型升级仍会面临许多问题与困境,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中小企业在智能建造领域起步较晚,资源较少

当前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企业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把控产品质量、对产业链关键节点进行改革与各个阶段的资源整合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此阶段,大型企业拥有更多的资金和相关技术的支撑,可以利用云计算、BIM、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提升工程质量,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在“人工、材料、机械、管理、技术、理念”等方面进行资源的全方位整合,与此同时大型企业也拥有更多的项目实践经验与高素质高复合型人才。因此大型企业站得高、望得远能够瞅准时机、抓住机会来顺应智能建造的新浪潮。而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3D打印、VR技术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BIM的数据模型达不到行业标准,缺少以建筑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建造技术,所拥有的新IT技术较少,进入核心产业会遇到技术上的壁垒。而新技术的研发需要较长的时间与大量资金的积累,加上行业领域内缺少相关实践经验,导致中小企业在智能领域下的发展处于劣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向智能建造转型。

2.2 中小企业处于智能建造产业链中低端位置而不被重视

智能建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各领域,所以整条产业链较长,涉及领域广、关联企业较多、利益分配复杂,且在产业链结构的发展与资源的匹配并不均衡。大型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未能与中下游的中小企业在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进行深度沟通交流与合作;在建筑工程技术上的创新性改革和在高精度定位、多信息感知、故障诊断导航等技术新型施工机械项目上的科技研发均由大型企业主导,而中小企业参与的机会较少,很少能够学习到相关实践经验,进而导致产业链中低端的中小企业缺乏关键性技术与资源整合能力,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与行业门槛低的项目谋求生存,这样就会出现中小企业相互之间的无序竞争甚至恶性竞争,不利于智能建造的总体发展。

2.3 中小企业在智能建造领域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较低

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发展在智能建造领域至关重要,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要对当今信息化与数字化的产业变革进行及时归纳与调整。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形势来看,中小企业由于缺少工程软件的基础数据与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工程软件,在面向设计建模、工程分析、项目管理等工程项目各阶段中无法精确、快速地支持各类复杂的工程建造任务,无法快速地与实际应用场景紧密结合。没有足够的资金与技术构建工程物联网平台,无法实现“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间的互联互通,无法将信息高效地进行整合,从而难以以信息的及时感知和传输为基础构建智能工地。

3 解决对策

3.1 中小企业应在智能建造领域得到政府的支持与重视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向智能建造领域转型升级困难的根本原因是资金少、融资难。政府应着力推动缓解中小企业在智能建造领域融资难等问题。推动落实中小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以此降低融资成本。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信贷和融资租赁等多种渠道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增加中小企业在智能建造领域的相关资金投入,以此换取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上的发展。加强宣传引导,要积极宣传智能建造的成熟发展经验和实践案例,努力将智能建造的健康发展变成一个良性循环,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空间。同时也应努力推动国产化的建筑应用软件并牵头进行数据采集,建立数据中心。

3.2 中小企业应抛弃传统发展思路,向智能化发展理念迈进

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变革和新一代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但仍有部分中小企业领导层对于智能建造的未来发展趋势不了解,甚至持有怀疑态度,无法捕捉到智能建造的前瞻性信息,导致中小企业的智能化发展理念落后。因此中小企业在智能建造领域的转型升级,首先是要对思维方式与发展理念进行升级转变,充分利用BIM、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创新经营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同时中小企业也面临着如何以低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与生产要素,要对于传统的运营模式、项目组织结构、项目管理体制进行深刻变革。中小企业在关键时期要对智能领域的发展有充分的认知,并时刻保持危机感与紧迫感,是中小企业在这场产业升级与科技变革中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3.3 应与大型企业协同发展,共建智能化产业链

当今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施工方法以及大型机械的使用与人员管理模式等施工、设计、运维阶段已无法适应与满足智能建造这股新浪潮的趋势,所以中小企业迫切地需要与大型企业进行交流合作,以此补齐技术短板,形成技术基础积累,这样能够在未来智能建造道路上实现发展共赢。大型企业牵头联合更多的中小企业构建一个智能化平台,将更多的工程信息数据、建筑产业技术与智能建造机械设备的相关配套服务上传到智能化平台,使得信息数据公开透明,使中小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以增强整体竞争力,这样更有利于推动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发展。

3.4 中小企业应在智能建造某一领域做专做精做深

与大型企业所占有更多的资源相比,中小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相对较少,且随着智能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在智能建造某一领域做专、做精、做深,以此形成核心竞争力,为此中小企业可以聚焦以下3个阶段。

1)设计阶段 利用大数据、BIM、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提升工程设计标准和智能化水平,以此实现智能设计。

2)施工阶段 采用机械作业替代人工作业,用物联网实现工程施工与信息化管理之间的传递,以此实现智慧工地。

3)运维阶段 采用智能家具、全屋智能、智慧物业,从建筑的点-线-面尺度进行智能化升级,将大数据传送到云平台,将各单位紧密连接,以此建立高效的联动机制,用有限的资源换取技术上的突破,以此实现某一阶段的领先与发展。

4 结语

当今处于科技变革与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机遇的出现将会给建筑业中小企业带来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的发展机会。对此中小企业必须拓宽生存空间,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快速掌握新技术,将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等阶段的数据资源进行归纳整合,为向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奠定基础,从而能够稳步前进,迈向智能化的未来。

猜你喜欢
产业链升级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迈向智能化:艺达电驱动高端制造之路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论智能化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典型应用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不忘初心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大格局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铲除论文造假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