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研究

2022-11-24 07:16韩会宾韩在希
关键词:工程造价环节教学效果

韩会宾,韩在希

提升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研究

韩会宾1,韩在希2

(1. 辽宁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2. 渤海大学 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工程造价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性要求极高,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未来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本文从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剖析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从提升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实践教学;工程造价;教师实践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表现为“技术型”或“工程型”,需要体现出培养人才的实践特性[1]。工程造价专业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典型专业,兼具“技术型”和“工程型”两种特质,学生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其他专业相比,工程造价专业对于学生实践性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因此,作为应用性极强的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但是由于工程造价专业2012年才正式被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录》,发展历史较短,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还不系统[2]。尤其是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偏弱,导致学生毕业后的能力难以匹配对口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促进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效果提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中之重。

二、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现存主要问题

(一)专业教师的实践业务经验不足

工程造价专业高校教师日常主要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很少有机会参与工程类的社会实践。企业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导方,对教师的项目造价管控经验和造价咨询行业的从业经历具有严格的要求。但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是从“校园”进入“校园”,不仅缺少造价相关经验,还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这就造成企业接纳高校教师参与日常实践的热情不高。因此,企业从自身发展出发,能够为高校教师提供的社会实践机会非常少,而工程与咨询类企业能够提供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可以说,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实践业务经验很难得到积累,实践经验不足。

(二)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随着高校水平与规模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建立了实训基地,实训环节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检验和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但是工程造价的实践性极强,通常需要以工程项目为依托,实践的环境要求较高,涉及因素广,占地面积大,故而极少有高校为工程类专业单独建设实践基地。有的高校校内场地有限,甚至没有空余场所建设力学实验场地;也有的高校尽管建立了实训平台,但是平台并未随着行业的发展而及时更新,往往落后于现行行业要求。总体来说,工程造价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仍不完善。

(三)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生师比过高

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实践技能。因此,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对实际工作流程的掌握程度是教学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兴起和高校的扩招,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然而能够胜任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师数量却无法达到教学要求,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往往缺乏建设工程的实践背景与经验,无法对学生进行指导,造成实践教学的生师比过高。

(四)实践教学中课程思政内容占比较低

工程造价人才的道德水平和专业素养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托[3]。工程造价从项目初期就对整个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工程造价的合理性涉及企业的内部成本核算和国家的政策制定等环节。但是以目前的建设工程来看,仍然存在工程造价管理不到位导致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现象,招标采购过程中的围标、串标等不法行为。这些问题不但会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也会给人民财产造成损失。而问题的症结都与造价从业者对正义的认知以及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紧密相关[4]。从目前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实践环节体系上看,专业能力的培养往往缺乏针对职业道德方面的引导,实践教学思政内容占比低。

三、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现存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在具体的专业教学活动中对实践环节不够重视

学校和教师对实践环节的态度,是工程造价专业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关键[5]。在专业教学活动中,很多高校不够重视或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实践环节的成果完成质量不高。而缺少实践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由于受到自身实践认知的局限,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更重视理论教学环节,同样缺少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足够重视。同时,学校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也很难及时发现这类问题,进而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随着这类问题的积聚,学生也将轻视或敷衍实践环节的学习,必然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无法达到要求,这些对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学校在实践教学资源的配套建设方面投入不足

工程造价专业需求的建设工程项目实践平台建设涉及因素广、占地面积大、专业性强。高校在进行实践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受场地条件和投资预算的限制,往往无法完全满足工程造价专业对实践平台建设的需求,进而折中选择多个专业合用相同的实践平台,造成实践平台教学针对性不强。而且由于该类实践平台投资巨大,一次投资后一般无法按照行业现行要求更新建设,在经历若干年后,实践平台与现行行业要求出现错配,企业需求与实践教学目标自然无法匹配。学校在实践教学资源的配套建设方面投入不足,除影响学校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外,也间接影响着教师实践业务经验的积累。

(三)实践教学团队的可持续性建设机制不健全

实践教学团队的可持续性是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基础之一。目前实践教学团队的可持续性建设机制仍不健全。一方面,实践授课环节缺少稳定的教学团队。在教学力量薄弱、专任教师数量不足时,多由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等专业的授课教师兼任,且部分兼任教师自身也缺乏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专任教师团队没有经历过完整和系统的实践训练。虽然理论基础的短板可以借用其他相关专业教学力量补充或通过培训学习来规避,但实践性较强的环节则由于无法靠现有方式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会导致实践教学内容与现行企业实际需求脱钩,实践教学缺少支点。

(四)实践教学大纲缺少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

工程造价的学生走出校园后就会步入造价类的工作岗位,经过高校实践能力与理论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可以满足入行的基本要求,但在执业过程中,学生面对的不仅仅是专业能力方面的考验,也有职业道德层面的试炼。目前来看,许多工程类的毕业生,虽然在高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在职业道德方面仍然有可能出现问题。如果专任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缺少思政引导,即使培养出能力非常突出的人才,在他们面临职业道德方面的抉择时,仍有可能迷失自我,丧失职业操守与道德底线,其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原因之一是在实践教学设计过程中,实践教学大纲缺少思政内容的具体要求,导致实践教学中思政内容缺失。

四、提升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深化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督机制

高校可以从实践环节的前、中、后3个环节来深化监督机制。在实训环节前对实践环节的大纲、计划书等前置性内容进行审核和指导。在实践环节进行中,对过程性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在实践完成后,对归档的实践成果性材料进行完备性检查。从多个角度评价实践环节,对实践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保证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

(二)推进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平台

由于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性强,为保证教学效果,高校需要为其设立相应的实训环境,以满足教师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需求。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校内实践教学资源配套建设不足与时效性差的缺点。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应建立在“硬件”和“软件”上。“硬件”应依托企业建立以建设工程项目为中心的实训基地,提供校企合作交流的平台。“软件”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日常交流和培训。高校可以组织企业专家在施工现场对校内教师开展造价专题系列讲座,以现行工艺工法为手段,对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培训,使专任教师可以了解到前沿的管理方法、施工工艺等实践内容。企业专家也可以定期与校内教师交流,补全教师实践能力弱的短板,加强校企“软连接”。

(三)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联动,推行专家带动教师新模式

高校应寻找可以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深化合作,探究企业专家与高校教师组成联合授课小组的新模式,针对课程内容分工协作,校内教师搭建理论教学平台,校外专家提供实践环节支撑,教师与专家在授课前共同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互通有无。在教师与专家进行研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解决教师实践教学的困惑。也可以针对高校教学进度,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带领学生在施工现场讲解对应的知识模块,不仅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同时也能助推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针对青年教师,可以采用“师徒”模式,以校外专家一对一、老带新的形式进行指导。高校既可以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企业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选拔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开展合作。

(四)优化师资队伍梯队建设,保证专业实践能力持续发展

工程造价专业若想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工程实践阅历。高校应调研企业对于人才的能力需求,结合工程认证标准,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一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该教师教学范围内的实践教学效果,但一个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则需要良好的师资队伍梯队建设,以保证专业实践能力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应在保证教学秩序的前提下,为青年教师提供历练的企业平台,积极鼓励教师轮流进入企业增加实践阅历,实行教师实践能力梯队建设。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进而反哺理论教学与科研环节,设计出更加贴近企业需求的教学体系,将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落在实处。

(五)加强青年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扎实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是造价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只有将二者有机融合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由于缺乏工程造价方面的社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缺乏将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的能力。单从思政引导的角度来说,高校应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等教师服务部门的作用,加强培养青年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能力,灵活巧妙地将工程造价实际工作中所要具备的底线、准则、价值观等要求融入实践教学中,从源头把握住人才培养的方向与脉络。

五、结语

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实践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本文从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现存的问题出发,针对产生问题的成因进行剖析,探索提升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措施,以期为提升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效果提供些许借鉴。实践教学效果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教育者还需要对其进行长期观测,有针对性地制定实践教学措施,为培养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1] 张春丽, 颜华. 土木工程专业CDIO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16(2): 115-117.

[2] 周琦, 张靖, 裴悦. “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 铜陵学院学报, 2018, 17(6): 118-119, 124.

[3] 张金玉.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和装饰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思政改革探索实践[J]. 科教导刊(下旬), 2020(12): 130-131.

[4] 张兰兰, 张卫伟, 张传芹. 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策研究——以建筑工程定额与计价课程为例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25): 95-96.

[5] 徐水太, 马彩薇. 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建筑与预算, 2020(5): 14-17.

10.15916/j.issn1674-327x.2022.04.036

G642.0

B

1674-327X (2022)04-0140-03

2022-02-23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JG20DB227);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JFW202015407);辽宁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076)

韩会宾(1985-),男,辽宁锦州人,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造价师,硕士。

(责任编辑:许伟丽)

猜你喜欢
工程造价环节教学效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探讨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探讨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实践举措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探讨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