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国际化形象建设背景下的公示语英译

2022-11-24 07:55
关键词:英译语境

黄 蔷

(重庆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54)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蓬勃发展,全国各地主题鲜明、标题醒目的中英双语公示语标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林林总总的双语公示语标牌已成为现代城市中习焉不察的语言现象,被称为“环境中的字刻(environmental print) ”①巫喜丽:《语言景观的多语现象研究述评》,《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8期,第78页。。公示语是一种以“牌”为载体在城市公共空间建构的语言景观, 是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视觉识别系统。城市公示语标牌包括文博旅游景区景点的导览牌、介绍牌、指示牌、提示牌;路桥交通运输系统的路牌、交通指示牌、交通标识牌;公交服务设施(机场、地铁、车站、港口等)的指引牌、导乘牌、站名标牌、安全导流牌、应急避难提示牌;商业经营机构(商场、酒店、餐厅、停车场、美容美发、网吧等)的导引牌、服务指南牌、餐牌、店铺招牌、广告牌;市政服务管理机构(医院、邮局、银行、政府部门等)楼宇楼层索引牌、业务标识牌、导诊牌等等。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信息,规范化、标准化的公示语英文译写,其显性意义在于为广大外籍人士的在华活动提供语言服务和便捷支持,其隐性意义在于为城市“代言”,体现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反映一个城市对国际化的包容和理解,影响城市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城市进行主场外交的重要语言阵地。但是,我国城市公示语翻译现状却不容乐观,质量亟待改进。“可以说,一个城市的硬件建设再多么的高端大气上档次,提供食宿行游购娱等公共服务信息的公示语一旦误译,对外籍人士来说,这个城市依旧是那些令人一头雾水的路牌、匪夷所思的菜单、不知该何去何从的交通设施、辨不清东南西北的钢筋森林,从而极大地破坏了这个城市的国际品味。”②黄蔷:《目的论观照下的公示语翻译原则探析——兼析重庆市公示语英译语用失误》,《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5年第2期,第128页。

二、我国城市公示语研究状况回顾

“中国的公示语翻译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严格来说,我国公示语翻译有规模、有组织、比较正式的研究应该从2005年北京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的召开算起。”①杨永和:《我国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外语教学》2009年第3期,第104页。伴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国际盛事在我国的举行,世界的目光一次又一次地聚焦中国,举办城市纷纷以举办大型国际盛事为契机,成立规范公共场所中英公示语标识工作领导小组,对城市的公共场所公示语英文译名的使用情况进行摸底、评估、规范和重新设置,同时也让学术界意识到公示语英译规范化研究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

我国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对公示语的名称进行了规约、对公示语按照示意功能进行了分类。国际图形标志委员会主席 Barry Gray将公示语定义为“对技术层面复杂信息进行沟通的一种最简便的查询方式或者叫做‘信息标记’”。戴宗显、吕和发等人对公示语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进一步界定:“公示语是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②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中国翻译》2005 年第6期,第38页。该定义得到了译界大多数专家的认可。同时,根据应用场景的示意功能,公示语被分为“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警示性”及“禁止性”五类。“国内有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加入了“劝导性”公示语和“宣传性”公示语。”③牛新生:《公示语文本类型与翻译探析》,《外语教学》2008年第3期,第90页。二是我国学界偏重公示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实证研究。研究者往往以某一城市公共场所采集到的中英对照的公示语语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定性分析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研究地域从最初的“北上广深”等我国一线城市逐步扩展到我国的二、三线城市。由于学者大多是以个体为单位开展语料实证研究,语料标本选样的数量较少、选取译例的典型性不高、选样的场景代表性不强,同时由于“政、产、研、用”的脱节,研究结果的权威性及运用性较差。三是城市公示语翻译研究覆盖的行业领域较为广泛。现有公示语翻译研究领域涵盖旅游、医疗、银行、交通、商业、教育、文化、环保等众多行业领域,并以景区景点、餐厅、商场、医院、银行、地名、招牌路牌作为主要的物理载体。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对英语公示语整体设置的系统性、精准性和频密度有了一定的思考。四是公示语翻译研究的理论依据颇为多元,公示语翻译研究从最初的以“错误举隅”为主到如今的以中西方译论为理论支撑进行系统分析为主。学界通过“功能对等理论”“交际翻译理论”“读者反应论”“生态翻译观”“目的论”“语用等效论”“接受美学”“顺应论”“语境角色认知”“文本类型理论”等理论视角对我国公示语翻译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分析。五是城市公示语翻译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国家标准、地方译写规范相继出台。中国翻译协会先后于2005年、2007年、2014年、2017年以“国际化都市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环境建设”“公示语翻译与语言环境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与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语言服务、标准规范、外语政策”为会议主题举办了四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掀起了译界对城市公示语翻译的研究热潮。与此同时,中国日报网等主流媒体相继开辟网站专栏,通过曝光触目惊心的公示语误译、胡译、滥译,深入探讨了公示语翻译问题。2017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成为保障我国公共服务领域英文翻译和书写质量的基础性标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厦门等中心城市先后正式出台公共服务领域公共标识英文译写的地方规范。公示语翻译研究从服务超大型国际赛事、会议、活动的应急性工作发展成为都市国际化进程中公共服务信息体系外语服务功能建设的新常态。六是公示语翻译研究视点发生转向。早期的公示语英译研究多以公示语的语用纠错为主,或是以观察者身份赴海外大都市采风、近距离观察英语国家的公示语设置及使用情况所写下的学习体会的形式出现。近期的研究热点包括公示语翻译如何配合中国文化走出去;全球化语境下如何通过提升城市的涉外语言服务能力来助力城市发展;公示语翻译规范化与术语化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公示语翻译语料库建设等议题。

总的来说,现有关于城市公示语的英译研究大多从某一译学理据的视角,以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公共场所的公示语英译文本为研究样本,从语言维、交际维等维度对中英文对照的公示语的语用失误进行纠错和改译,大中小城市通常各自为战,人力智力重复消耗、低水平重复研究的问题比较突出,对公示语服务对象(外籍人士)的阅读体验及评价反馈也缺乏足够的关注,公示语翻译的社会功能发挥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地球是平的,连锁商业、跨境物流、万物互联的全球化时代造成了城市生活的趋同化。由于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如路桥交通、金融商业、餐旅文教、医疗卫生的趋同性,本文试以搜集到的国内外公示语英译的典型例证,从国际化都市建设对公示语信息需求的角度出发,探讨城市公示语英译所应遵循的普遍性原则。

三、城市公示语的英译原则

(一)关照听话人“面子”、保全说话人“面子”,构建和谐的语境角色关系——礼貌性原则。

“面子就是每个人意欲为自己争取的公共的自我形象。”①Brown P.& Levinson S.,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pp.24-61.Brown & Levinson二人在“面子理论”的框架下,提出了“正面面子”“负面面子”“面子维护行为”“面子威胁行为”的概念。“正面面子指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肯定,或希望被视为同一群体的成员;负面面子指有自主的权利,有行事的自由,行为不受他人强制或干预。”②何自然:《新编语用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8-101页。公示语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信息,应该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感情期待和心理体验,这就要求译者遵循礼貌原则关照到受话人的“面子”,同时注意保全自身的“面子”,构建施话人和受话人平等和谐的语境角色关系。

礼貌现象是语言运用的普遍现象,礼貌原则是公示语英译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则。服务特殊群体的公共设施公示语,其英译应避免贴上“弱势群体”的标签,避免损害他们的正面面子,从而缩小潜在的话语冲突。如采用“Wheelchair-accessible(无障碍设施)”代替“For disabled only(残疾人专用设施)”,用“Priority Seating(爱心专座)”来翻译“老弱病残孕专座”。公示语语气强硬程度与“负面面子”受威胁程度正相关,公示语语气越强硬,对受话人约束限制功能越强,受话人自主决定行动的自由度就越小,其负面面子受威胁的程度也就越大。强硬的禁止类公示语“No…”“…not allowed”“…forbidden”,会给崇尚个性的英语国家受众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损害他们的“负面面子”,引起受话人的消极应对甚至逆反抵制。可以采用较为礼貌的“Please be advised that…”“Please understand that…”,通过把强制性语境转化为提示性语境,构建起施话人和受话人平等和谐的语境角色关系,让受话人心悦诚服地接受施话人的告诫。礼貌原则是跨文化服务意识的直接体现,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酒店在非吸烟房放置了公示语“Please be advised that there will be 200 Yuan smoking fee added to your bill if you smoke in this non-smoking room”,酒店以礼相待、“有言在先”对住客进行禁烟提醒,住客自然也会对“禁烟令”积极应对。

翻译限制性公示语话可采取反话正译(Negation),调整表达的视角,转换表达的主体,减轻对受话人“负面面子”的冲击,给予他们善意的提醒而不是颐指气使的命令。如将“非请勿入“翻译成“Authorized Access Only”代替“No Unauthorized Access”、“即停即走”译为“Drop Off and Pick Up Only”代替“No Standing”、“禁止触摸”译为“Hands Off”代替“Do Not Touch”。

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公示语交际中施话人处于强势主导地位,通过充满智慧带有喜感的幽默来规范约束受话人的行为,可以保全受话人的“面子”。重庆三峡博物馆身着汉服的少女手举“Shh-hh!”(嘘)提示牌在展厅内笑容盈盈地向游客示意,相信国外游客保持安静之外,也能心领神会这份幽默,比“请勿高声喧哗”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国外曾看到这么一则谢绝推销禁止语,“No soliciting! We are too broke to buy anything, we know who we are voting for, we have found Jesus, and we love our Vacuum”(译文:谢绝推销!我们囊中羞涩,我们知道要把手中的选票投给谁,我们已经找到了上帝,我们珍爱我们的‘真空’)。通过对经济状况、政治取向、宗教信仰的自亮家底,规避了与推销员的正面冲突,不动声色地将五花八门的上门推销拒之门外,而不是声色俱厉的“禁而不止”。

(二)内外有别,有所“译”有所不“译”——必要性原则

随着我国出境旅游人数的增加,中国游客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题名“到此一游”、悉尼皇家植物园便溺、卢浮宫水池泡脚、赴日旅游顺走马桶盖的现象时有发生,排队加塞、占座抢食、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极少数人的不文明行为被一些海外媒体夸大泛化成中国游客的“通病”。公示语是城市的“面子”和“里子”,侧面反映出公民的个人素质、民族的道德素养、国家的文明程度。公示语的设立及翻译应当遵循必要性原则,正如北京市外办副主任刘洋在2007年4月11日北京市规范公共场所标识暨市民讲外语新闻发布会上讲的:“总的原则就是根据需要,确实有必要,不可能所有的地方都是双语,这是必要的原则”。“景区严禁乱刻乱画”“洗手盆禁止洗脚”之类针对少数“耗子屎”的警示语的设置和英译,容易让老外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误认为此类不文明行为是一种群体性现象,破坏我国礼仪之邦的文明形象,应予不译。“商品售出概不退换”“严禁停车,违者放气”等野蛮的霸王条款以及“禁止随地便溺”等对我国对外开放传播有负面影响的公示语应予不译。

某观景平台文明游览公约“这里是看风景的地方,喝醉酒的、摆地摊的、野炊的、拾荒的、算卦的、乞讨的、跳广场舞的,通通别来,因为大煞风景啊”,源文充斥着强势群体(景区管理者)对弱势群体(拾荒乞讨者等)的偏见和歧视,景区也对该公约进行了直译,在“人人平等”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的社会,对社会特殊群体的歧视性称谓,容易让译文受众甚至海外媒体质疑在我国对弱势群体缺乏人文关怀,因为免费开放的公共服务设施没有将特殊人群贴标签并拒之门外的道理,对特殊群体的称谓在这里没有必要译出,采用“Pedestrian Only(仅限行人)”既含义明确又规避了对弱势群体的轻视和冒犯。

(三)以“人(受话人)”为本——服务性原则

英语公示语的服务对象是以英语为母语或者第二语言的来我国进行长短期工作、留学、生活、旅游的外国友人,公示语翻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准确明晰、密度和频度适宜的食宿行游购娱等公共信息,来实现信息传播、商业营销、形象宣传、社会公益、危机防范、应急管理等社会功能,归根到底,是一种社会服务性功能。公示语管理部门应加强“和而不同”下的中西合作,倾听外国专家和服务对象的建议和声音,了解公示语受众的语言习惯、文化习俗、实际需求和心理期待,公示语的英译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精准高感。公示语属于应用文体,其英译须以人(受话人)为本,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和思维,让目的语读者对公示语译文的反应等同于源语读者对公示语源文的反应。公示语的翻译应按照方梦之①方梦之:《译学词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70页。提出的“达旨”(即明确公示语的预期目的)、“循规”(即遵循译入语文化规范),“共喻”(即达成源文读者与目的语读者相同的读者效应和文化移情)三原则进行。

根据关联理论,“认知语境是一种心理建构体,是一系列存在人们大脑中的假设”。②Sperber, D.& D.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 1986, p.15.在公示语英译中,由于施话人(公示语作者)和受话人(公示语受众)的人生体验、知识架构、认知语境的差异导致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剥离的现象时有发生,完全以中文公示语为归宿,一字不拉的“全译”、亦步亦趋的“对译”、宁“死(译)”不“曲”的直译等“自说自话”的译文在跨文化语境的交际性和可读性非常有限。很大一部分公示语英译语用失误均是由于译者受汉语思维影响,生搬硬套“生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规范、带有明显“中式特征”的洋泾浜英语(Chinglish)或者叫做“中式英语”。某停车场自助停车收费的告示牌提示车主可以“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扫码支付”,其英译为 “Use We Chat or Ali-pay sweep code payment”,汉字一字多义,不同的认知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和搭配意义,扫地的“扫”是打扫之意,扫码的“扫”是扫描之意,两者是词汇语义场的不对应部分,而译者却混为一谈。公示语英译中,译者应判断源文的认知语境及信息交际意图是否与公示语受众所共享。如果是,可以选择直译,因为受话人几乎不需要复杂的推导就可以理解源文的信息意图;如果不是,就应兼顾源文的信息意图及受话人的语言习惯,遵循“服务性原则”,发挥译者主体性,在译文认知语境中进行动态的语言选择,通过对译文进行一定程度的语用加工使其成为特定的语境化信息,实现公示语源文试图传达的语境效果。支付宝和微信的二维码是一种“快速响应码”(Quick Response Code),缩写为“QR code”,前文的扫码支付停车费可改译为“Use We-Chat or Ali-Pay to pay the parking fee by scanning the QR code above”。一家清真饭店的公示语“谢绝外带食品,请勿饮酒(No outside food allowed.No alcohols)”,清真饭店老板将“人人都知道清真饮食特殊禁忌“这一语境假设,预设成所有食客理所当然的应知应会和行为自觉,而部分食客在缺乏语境补全的情况下可能得出店家“谢绝外食,店内强制消费”的结论。为实现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重新关联,译者应该站在“受话人视角”进行语境假设补全,弥补交际双方信息差。“We are halal restaurant.No outside food allowed.No alcohol.Please respect our culture.”(本店清真,谢绝外带食品,请勿饮酒,请尊重我们的文化)同理,“In session, Don’t disturb.”“Detour.Road work ahead.”“Ambulance entry.Do Not Block the driveway”,译者通过对“在开会”“道路施工”“内有救护车出入”等背景信息进行语境补全,弥补施话人和受话人间的信息差,使受话人对施话人“请勿打扰”“绕道而行”“不要堵占通道”的诉求觉得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世界各地文化都有各自的独特文化现象与内容,相对其他文化而言,就成了文化专项。”①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年,第367页。公示语英译是给“老外”提供的公共服务信息,译者应该树立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观念,考虑受话人的文化背景、知识内存,对文化缺省项进行变译,填补受话人的文化真空。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旅游公示语中许多景点、地名、人物、风物都有内涵、有典故、有出处,对于大多数受话人均是文化缺省项,译者需主动构建文化身份的本土意识,采取音译、译借、加注、语义再生等间接性翻译手段进行必要的文化补偿,把语际间的字面转化拓展为本民族文化信息的内涵阐释。如“陪都”(Chongqing as a temporary capital of China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同时,很多“故居”“旧址”“遗址”类景点早已物是人非、时过境迁,但外国游客对这一情况并不了解,因此在译语中应增加关键信息“former”(原来的)来重构时空语境以避免服务对象产生误解。例如“茅盾故居”“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应分别被译为“Former Residence of Mao Dun”“Former Site of the Australian Legation”。

(四)去繁就简,去虚译实——简明性原则

英语公示语信息性文本功能突出,具有用词简明、句式严谨、风格简约、言尽其意、通俗易懂的特点。英语与汉语是东西方文明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语言,二者在语言结构、特征、风格、形式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公示语汉译英过程中,为更好地实现语际的互文性转换,应充分关照公示语服务对象的语言习惯、审美情趣及期待视野,去繁就简,去虚译实,实施“省力原则”,对源语分析、转换和重构,对冗余信息施以“减肥术”,提取核心信息,传递关键概念,实现相互理解,达到交际意图。拒绝酒驾公示语“酒字旁边三点水,酒驾之后是泪水”,译者与其费时费力解释汉语方块字的偏旁部首与酒驾悲剧的联系,不如用“No Drunk Driving”让受话人“秒懂”酒驾的严重后果。“快来冲厕所,哼哼哈兮,一身香气”使用流行歌曲《双节棍》元素让公共卫生间公示语充满了现代气息,机械硬译会脱离译语的文化语境、不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经验,建议省译为“ Flush After Use”(使用后请冲水)。

简洁明了的公示语可以在城市森林的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让人一目了然、过目不忘。消防通道公示语“常闭式防火门,请保持关闭”被译为“Please Keep the Normally Closed Fire Door Close”,防火门常关是常识,“保持正常情况下关闭着的防火门关闭”的译法画蛇添足,应改译为“Keep the Fire Door Closed”。“请勿使用闪光灯”的译文“No using flash lamp while taking pictures)存在过度翻译问题,译文的信息量超过了源文的信息量,可直接使用“No Flash”。

(五)全球化语境下的公示语平行进口——规约性原则

“世界各国都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的形式推广规范公示语及图形信息,规约性是公示语翻译最突出的特点。”①方梦之:《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上海:上海外国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74-76页。“在全球化这个宏观语境范围内,现代城市功能、交通网络、建筑布局都在功能方面吸取了世界最领先的科技理念,率先实现了全球化。在机场、酒店、超市、剧院、赛场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处所、语境中,‘中国元素’应用极为有限。”②吕和发、蒋璐:《公示语翻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年,第47-62页。公共服务信息译写应符合英文使用规范,并尽量使用英语国家同类信息的习惯用语。英语公示语具有高度的标准性、规约性和沿袭性,对与我国应用场景、语用功能、服务对象、受众反应完全对等的英语国家公示语,可以采取整体平行进口的方式进行借译或回译。例如:地铁提示语“注意站台空隙”被译为“Mind the gap between the platform and screen door”,伦敦地铁站台接近车厢处会画出黄白两条间距较窄的双实线,在地铁停靠站台车门打开乘客上下车处的位置书写 “MIND THE GAP”,同时,站台还循环广播“Please mind the gap between the train and the platform(译文:请注意车厢与站台的间隙)”。同理,地铁车门的“当心夹手”(原译:Caution,Risk of Pinching Hand)可以改译为英美国家地铁常见的“Keep Hands Clear”或者“Pinch Point.Watch your hands”。被广泛运用于公共卫生间的自动出水龙头、自动出纸机的“自动感应”、“伸手即来”的黑科技,可借用英语国家常用的“Automatic”“Motion-Activated”来实现对功能对应。基于公示语源文与译文文本互文性特点,对属于全人类共时性认知体验的公示语应采用英语约定俗成的规范化用语,既符合英语国家受众的语言习惯,避免了翻译多元化可能产生的歧义,更容易让受话人触景生情、感同身受。比如森林“严禁明火(No open flame)”,“人行横道减速慢行(Pedestrian Crossing.Slow Down)”,“如遇火警,切勿使用电梯(Do not use elevator in case of fire)”,“携带托运行李离开请出示行李票(Please have your claim check available when exiting with baggage)”。“回译是把译文译回原文的过程,是对舶来词完璧归赵的特殊翻译,其本质是名从主人的‘零翻译’。”③黄蔷:《当代汉语新词英译中的误译现象及对策研究》,《外国语文》2019年第6期,第114页。史迪威将军博物馆”被译为“General Shidiwei Museum”,“史迪威”(STILLWELL)作为英文专有人名被硬译为“Shidiwei”,需要采用“名从主人”的原则改译为“General Stillwell Museum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规范汉语公示语都可以在英语源语中找到他们的“原型”。从英语国家引进的公示语,其英译原则上都应该追本溯源,让他们认祖归宗、恢复他们在“原籍”的“原名”,“Manicure Shop”“Sheraton Hotel”“Outlets” 就是对“美甲店”“喜来登宾馆”“奥特莱斯”(专门销售过季名牌的工厂直销店)等“舶来公示语”的文化还原。

(六)语气适切性原则

根据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说话即是做事。公示语作为一种指令类施为性语言,通过温馨的提示(油漆未干—Wet Paint)、客观的指示(租车服务—Car Rental)、直白的限制(限速80英里/小时—Speed Limit 80 MPH)、强烈的警示(危险!有毒!Danger!Toxic!)、生硬的禁止(请勿入内—No Entry)来实现以言指事、以言行事、以言成事的目的。公示语在实际运用中具有提示性、指示性、限制性、警示性及禁止性等五种示意语气。仅警示类公示语又分为一般性警示语气:如“注意台阶”(Watch the Step);可能导致人身伤害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警示语气:“当心落物”(Caution.Falling Objects);危险性极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严重警告语气:“危险!腐蚀性物质,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Danger.Corrosive.Avoid contact with eyes and skin)”。应用语境和语用功能不同,公示语采用不同强硬程度的语气,来实现对受众行为不同程度的约束和限制。翻译不仅要实现语际间概念意义的转换,同时也要实现风格意义和语境意义的转换。汉语公示语,尤其是劝导功能的提示语辞藻堆砌和同义重复现象严重,多以文学诗意风格登场。爱护花草的告示语“轻轻绿草地,悠悠关我心”(Gently green grassland, leisurely please my heart),译者围绕“规劝行人爱惜花草”这一意念主轴,将中国人的审美意趣和思维观念强加在外国朋友身上,希望游客能读出“言外之意”,但译文不符合相同语境下国外此类公示语的禁止性功能特征,可采用“Keep Off the Grass”一言概之。某湿地公园“保护一池碧水、营造一片宁静”公告牌旁边却画有禁止下河游泳的标志,应直接译出它的禁止语气“No Swimming”。白金卡会员可以延迟退房至下午两点(Kind Reminder: Platinum Elite Members May Check Out As Late As 2 P.M.),酒店有义务对客人告知“延迟退房”这种隐形福利,情态动词的使用凸显了酒店对宾客善意的提示语气。“当心扒手!如有遗失,概不负责。”的译文“Please take good care of your personal belongings(请妥善保管你的随身物品)”使用了委婉的暗示语气,由于游客要钱责自负,游客就有对“此处有扒手出没”信息的知情权,而原译文轻描代写完全没有任何警示语气,普通游客无法从公示语中体会出“话里有话”,毫无征兆地被扒窃只能自行担责,建议译为“Beware Of Pickpockets.(小心扒手)”。

四、结束语

作为复杂的城市体系的视觉标识,方寸之间的公示语可以以小见大,是国际社会了解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是一种自带流量的话语体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明明曾在“公示语外译助力城市国际形象塑造专题论坛”上指出“公示语对于城市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优则成为中外交流的方式,劣则将被当作一个笑柄或疮疤”①李琰:《2018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做好公示语翻译提升城市国际形象》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8/1121/c1002-30414311.html, 2018-11-21/2021-11-04.。城市公示语翻译人员应该“内外兼修”,加强交流与学习,掌握服务对象对公共场所中英双语标识现状的意见和建议,了解英语国家相关英文公示语语的书写习惯,围绕服务对象开展工作,确保城市公共场所公示语英译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术语化,提升城市公共场所语言涉外服务能力,为城市国家化形象的对外传播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英译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北宋运河时代语境下汴水的新书写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浅析《狼图腾》创作及英译的背景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跟踪导练(三)2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试论当代语境下段维的旧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