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2-11-24 20:35王贵平
读写算(中) 2022年9期
关键词:脚手架支架化学

王贵平

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究

王贵平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实验中学,甘肃陇南746010)

高中化学教学活动在新高考背景下不断改革,其中教学模式改革属于关键,为化学知识输出提供载体。只有教学模式高效,才能提升化学教学水平。支架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分解学习任务并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助力学生深度学习。新高考侧重检验考生的核心素养,自学能力是学生知识应用、逻辑思维等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在支架式教学中学生可增强自学能力。本文通过研究新高考下的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模式,以期为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新高考;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

新高考试点改革活动不断展开,海南、北京、浙江、上海等地相继实施新高考政策,在推行“3+3”一般模式的同时取消文理组合,将科目组合权交给学生,在自主选科的同时试点地区开展特色化教学活动,为的是在新高考背景下提升育人水平。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有利于教师提升育人水平,然而有些教师却并不了解该模式,出现支架式教学差强人意的消极现象。基于此,为在新高考背景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研究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的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概述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在智力活动中学生现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可能开发潜力,现有水平、可能开发潜力之间的区域为最近发展区,在开发该区域的过程中学生可调动求知积极性,并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且持续开发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并非从来就有,它与行为人的实践活动、思维方式、情感动态等方面关系紧密,能在新旧内容碰撞的过程中改变认知并指导实践,在认知内容加工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体系并逐渐得到认知结构。上述理论为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学生开发最近发展区及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无形的“脚手架”已经搭成,学生在攀登“脚手架”的同时会接触更多新知识,通过新旧知识融合赋予该架子延伸性,满足学生持续学习需求。“脚手架”稳固与否关乎学生的自学成效,教师要通过优化支教式教学模式提升育人水平。

基于新高考的支架式教学模式育人价值如下:其一,指引学生自学,坚持育人为本,用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知识储备搭建“脚手架”,在知识积累、学习探究、能力发展的进程中“锚固脚手架”,使学生能持续向知识高峰挺进;其二,注重潜能挖掘,强化核心素养,不断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具备新高考侧重考核的各种能力给予支持,如知识灵活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其三,加强教学改革,满足个性化探知需要,在支架式教学中发挥层次化教育的作用,确保处于各个能力层级的学生均有“脚手架”可攀,能在教学实践中手握主动权,树立知识体系自建意识。这利于学生拉近求知差距,在层次化教育的过程中提供均等学习机会,为每位学生通过支架式学习获取优异的高考成绩奠定基础。

二、新高考下的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要点

(一)目标明确

新高考不仅将考试科目的选择权交到了学生手中,还更加注重考核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需要在新高考大环境下基于新课标明确支架式教学目标。第一,教师要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未来发展关联在一起,同时丰富课程模块,拓宽教学空间,为学生个性化、自主性学习提供条件,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助力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关注化学与社会问题的联系,培育学生决策能力、社会责任感、科学意识等核心素养。第二,凸显化学课程的特色,将认知化学、基础实验、常见无机物、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化学与科学发展观等设为支架式教学的抓手,确保学生能了解常见物质及其性质,解析化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探知物质结构及化学反应原理。第三,通过支架式教学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等核心素养,从化学学科角度来讲,要助力学生发展平衡思想与变化观念、微观探析与宏观辨识、创新意识与实验探究等学科素养。

(二)高效启发

在明确支架式教学目标后教师要通过启发指引学生深化学习,在搭建“脚手架”的同时可以开发最近发展区,助力学生增强学科素养。例如,教师在进行“玻璃仪器的认识与使用”实验教学时可构建翻转课堂,利用电子白板将容器类(试管、锥形瓶、烧杯、圆底烧瓶等)、量器类(滴定管、吸量管、容量瓶等)、其他器皿(抽滤瓶、点滴板、玻璃漏斗等)的图片与用法展示出来,引领学生在浏览电子白板上的内容同时实操。因为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接触过玻璃仪器,所以可通过认知迁移搭建“脚手架”并学习新内容,在新旧知识交融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加之简单地使用这些仪器获取感性认知,使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给玻璃仪器分类并归纳总结个性与共性,继而落实支架式教学目标。

(三)气氛优化

支架式教学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主,学生积极探究、质疑、协作、论证利于推动支架式教学活动良性发展,这就需要高中化学课堂气氛活跃、轻松、自由,调动学生思考与探究的积极性,为学生支架式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时,可引领学生深入生活想一想接触过的金属并推测其可能具有的性质,在此前提下参与讨论。学生表述的内容是对以往生活经验的总结,利于学生将生活与化学联系起来,有效渗透基于新高考的育人要求。同时教师可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下将生活场景转化为支架式教学的载体,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搭建“脚手架”,引领学生认知迁移,能初步认识稀硫酸、盐酸与常见金属的置换反应,还能在置换反应中针对金属的活性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解释一些生活问题,继而基于新高考完成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任务。

三、基于新高考的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原则

(一)学科性原则

从理论上讲,支架式教学适用于任何课程。为使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凸显其学科性,应从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化学计算等角度切入创建支架式课堂,满足学生攀登化学知识高峰的自主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在进行《元素周期律》教学时可采用演示实验教学法,取一段镁带将表面氧化膜用砂纸去除并放进试管,在试管内加入2ml的水,而后滴进酚酞溶液,引领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教师再准备一段镁带与铝片,分别在放有上述物质的试管内加入盐酸,学生会发现盐酸与铝反应的速度较慢。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引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猜测铝、镁、钠三种金属的金属性并由高到低排序,即钠>镁>铝。教师在学生得出结论后鼓励其自学,比较Cl、S、P、Si这几种非金属同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而后比较上述元素的非金属性。在此前提下,教师引领学生分析第三周期元素由左至右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继而助力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其中,学生根据化学实验结果及所学化学知识学习“元素周期律”的过程,就是教师完成支架式教学任务的过程。

(二)实效性原则

教师在支架式教学中设计化学实验、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自学的目的是助力学生萌生求知意识并参与支架式教学实践,在新旧知识交融的过程中开发最近发展区,有效增强化学核心素养,如创新精神、推理论证能力等,为学生应对新高考的挑战给予支持。这就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增强支架式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掌握新知识、具备新技能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例如,教师在进行《化学能与热能》的教学时,可乘机联系化学键与元素周期表相关课程并利用3个实验助力学生增强感性认知,体会吸热效应、放热效应,能透过化学实验现象洞察本质——旧键断裂的同时吸收能量,能量会在新键形成的过程中释放出来。继而让学生明晰化学反应能量改变的主因,为学生定量计算奠定基础,有效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建模能力、推理论证等化学素养。为使支架式教学更具实效性,除注重课程上的衔接及实验现象的讨论外,教师还可利用生成物、反应物能量改变图例引领学生思考与探讨,促使学生在图像刺激下生成感性认知,助力学生“消化”化学理论。因为新高考侧重考核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支架式教学中要指引学生用所学内容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如米饭转化为能量、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等,继而赋予高中化学知识实效性,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助力。

(三)驱动性原则

虽然支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但高中化学教师依旧需要注重指导,在实验、生活化问题设计、师生探究中增强支架式教学的驱动性,将教师的点拨转化为学生攀登知识“脚手架”的动能。例如,教师在进行《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时,可基于新高考采用“问题驱动+支架式教学”育人模式,率先抛出基础性问题引领学生自学,如“说一说甲烷的存在、结构、性质”“CCl4、CHCl3、CH3Cl是否与CH4一样是正四面体结构”等,继而使学生受问题驱动自主学习,创建支架式自学体系,从主观切入吸纳化学知识。在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后教师可加深问题的难度,可在电子白板上展示甲烷氧化反应的实验设备,根据实验图例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尝试说明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运用化学知识解析实验过程并驱动学生完成支架式学习任务。在新高考背景下化学实验分值占比较大,教师用化学实验驱动学生认知迁移并整合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利于其强化学科素养,如实验探究、微观探析能力等,使学生能更好地迎接新高考挑战。

四、基于新高考的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模式

(一)搭建手架

搭建手架指的是教师按照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等理论围绕教学目标聚合化学知识并指引学生自学的环节。例如,教师在进行《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学时可先讲一讲当前资源综合利用的实例,如太阳能路灯、油气混合型汽车等,还可为学生准备一些资料,助其阅读并走进人类能源利用史,使学生意识到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能源不可再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树立能源开发及合理利用意识,在此基础上运用化学知识探索资源综合利用出路。在科学发展观加持下,学生对环保与资源开发可持续利用的观点并不陌生,并在其他学科中有所接触。这利于学生在建构主义理论支撑下认知迁移,利用以往的生活经验及基础知识搭建“脚手架”,为学生疏通本节课自学渠道,继而有效开发最近发展区。

(二)创设情境

为使学生能融入支架式教学活动,在教师准备的素材支撑下思考、探讨、求知,教师要创设能引发学生共鸣的化学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可利用网络组织学生与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线沟通,鼓励学生在现有知识储备助力下扮演“记者”一角并提问,了解环评机构的日常工作,明晰炼油厂、化工厂等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运用化学知识、仪器设备解决环评问题的方法。这样使学生能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兴趣,将环境污染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萌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污染及能源过度消耗问题的求知意识,同时可将在线沟通获取的信息转化为支架式学习动力之一,继而助力高中化学课堂提升支架式教学水平。

(三)学习实践

在学生树立自学意识并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要给学生学习实践机会,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与实践实现一体化。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方案,运用废弃物品如纸壳、塑料瓶等制作模型,使资源综合利用方案更直观,同时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等核心素养。因为学生化学素养各异且最近发展区存在区别,所以教师可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享学习资源,分享学习体验,一同解决学习问题,碰撞思维火花,学习化学知识,在合作互助中搭建求知的“脚手架”,使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四)效果评价

在学生完成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及环保模型设计创造学习任务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针对该成果进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互相评价并提出疑问,营造求真、务实的化学教学氛围,助力学生在互评中赋予支架式学习活动延展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除通过评价再次重申重点知识外,还要加大激励性评价的力度,使学生对支架式学习充满期待,能在化学课上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继而将教师给予的这份信心转变为支架式学习力量,引领学生创立自学架构并在课上、课下吸纳化学知识,有效扩充知识容量,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强化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质量若想不断提高,教师要将目标明确、高效启发及教学气氛优化视为要点,在了解支架式教学理论及价值的基础上推行学科性原则、实效性原则、驱动性原则,在此前提下搭建手架、创设情境并组织学生学习实践,针对学习效果加强评价,继而有效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提高基于新高考的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1] 刘大树.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J].中文信息,2020(3):191.

[2] 杨香清.谈新高考下如何在高中化学中构建“支架式”教学模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124.

[3] 赵春蓉.关于新高考下如何在高中化学中构建"支架式"教学模式[J].科学咨询,2019(44):120.

[4] 王朝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J].新课程·下旬,2019(12):152.

G632

A

1002-7661(2022)26-0094-03

猜你喜欢
脚手架支架化学
全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及其安装方法
基于ABAQUS的某轻卡车蓄电池支架轻量化
口腔CT支架的设计与分析
探讨BIM技术在悬挑式脚手架工程中应用
尝试,培养核心素养的脚手架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五叔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