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粪菌移植就是“吃屎”

2022-11-24 03:19孙青指导专家杨蓉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康复 2022年31期
关键词:粪菌供体菌液

文/孙青 指导专家/杨蓉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如今,肠道微生态干预疾病的作用已超传统认知,粪菌移植便是新技术和新趋势。

谣言源头

前一阵子,一杯平平无奇的酸奶引起了热议,只因它的配料表里显示有“百岁老人的肠道菌群”。这下吃客们不淡定了,纷纷攻击厂家赚黑心钱,居然“把屎混在奶里”给消费者食用;也有一部分网友幸灾乐祸,调侃毕竟是长寿老人的粪便,吃了也健康。由于这个风波,医学上的粪菌移植技术也受到了牵连。有人说,粪菌移植就是吃健康人的排泄物,治疗没效果。这你信吗?

“健康黄金”化作胶囊菌液

首先要澄清的是粪菌移植方式为菌液或粪菌胶囊,所以服用的是胶囊或液体。移植拥有一套完整的规范,包括供体筛选、标准化的菌液和胶囊制备、粪菌的质控等,杜绝小作坊式生产的粪菌进入临床治疗,提高了粪菌移植的安全性。

不同的移植方式针对不同病症和不同耐受力的患者。整个过程在密闭的智能化分离处理系统中完成,确保菌液不受外部因素破坏,最后整个供体的基本信息均可追溯。

拓展阅读

菌群移植制作流程

1.供体筛选:根据严格的供体筛选流程,获取粪便。

2.粪便筛选:进行检验和检测,再次筛选粪便是否合格。

3.获取菌群:合格的粪便,在分离处理系统中获取菌群,并留存样本。

4.样本质量检测:检测样本内活菌数量是否合格,进行第三次检测。

5.标注信息:符合标准的供体信息将制成二维码,标注在样本上,供受体查询追溯。

粪菌移植是部分自闭症孩子的希望

你能想象自闭症孩子可以依靠粪菌移植改善症状吗?临床上发现部分自闭症儿童伴有胃肠道症状,如便秘、腹泻、食物过敏和不耐受、某些营养元素缺乏、饮食结构单一等,这些都提示自闭症的孩子可能存在肠道功能障碍。另外,自闭症儿童可在1岁以前出现症状,大多数发病都在3 岁以内,与婴儿肠道菌群的发育进程相吻合,这也提示肠道微生物直接关系到婴儿的健康。

医生在对自闭症患儿施行粪菌移植前的检查也发现,部分患儿脑部磁共振提示脑功能存在异常;肠道菌群结构确实和正常儿童明显不同,同时大多数伴有食物过敏和不耐受。

通过调整患儿的饮食,同时进行粪菌移植,在接受4 个疗程(每个疗程1 个月)的治疗后,据初步统计,对伴有胃肠道症状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可达6 0%,而联合小肠液移植的有效率可以提升至70%以上。根据家长反馈,其中明显改善的临床表现有睡眠质量、排便情况、行为语言等。

当然,该治疗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不合并胃肠道症状的自闭症儿童目前还没有粪菌移植的随访结果。

猜你喜欢
粪菌供体菌液
多糖微生物菌液对油菜吸收养分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
粪菌移植在肠道疾病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Bonfire Night
粪菌移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中通过吸光度值测定菌液浓度的方法研究
58例DCD供体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的病因分析
“粪菌移植”可治疗哪些疾病
粪菌移植临床试验的医学伦理探讨
不同氢供体对碳纳米管负载钯催化剂催化溴苯脱溴加氢反应的影响
终末热灌注对心脏移植术中猪供体心脏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