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25 07:08郭志龙
新课程 2022年30期
关键词:生活化作业生活

郭志龙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环城初级中学,甘肃 庆阳)

学生单纯地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无法取得成功。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作为教学案例,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地理知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认知与理解。利用生活现象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理解到更深层的知识,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因此,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可采取生活化教学方法。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要点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学生能够高效地进行学习活动,这是教师应该发展的方向。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快乐的情绪感染下投入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总结归纳出新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阅览书籍,拓宽自身获取知识的路径,并且在不需要教师监督的情况下,自主参加地理学习活动,积极应用地理知识。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完成地理学习,让学生能够构建出立体化的学习体系。

(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识

在课堂中,如果只是围绕地理内容进行刻板讲解,让学生跟随教师讲解进行思考,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积累和记忆。初中地理学科是非常考验学生思维模式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生活与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模式,让学生能够深度完成地理知识学习,强化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知。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当以生活化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进行探索,进而构建良好的地理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应用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激发学习积极性,并能更加努力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

二、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的教学理念会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展以及教学成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理念,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才能使生活化教学得到有效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此,教师需要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紧随时代的进步和教学理念的创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在教学中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是学校安排教师定期参加培训,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深入了解新课标的相关内容,为实施生活化教学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巧等知识,学习先进教学设备的操作方法,逐渐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样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转化为教学资源,利用真实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有效利用生活资源,提高教学实效

生活化教学的落实需要有充足的生活资源作为素材,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包括任何与地理有关的现象或者信息。如水资源、土壤等乡土资源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教师结合周围的环境展开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好奇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进行对比,乡土资源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素材。如取样调查所在地的水资源情况,与本地的自然风景进行结合,可以将其作为地理教学资源,使学生了解当地的环境情况,并对本地的地理要素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由此可见,生活资源是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素材,教师要认真观察生活,并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从中获取与地理有关的信息和现象,与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融合,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使学生能够切实掌握知识点,学会利用知识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升生活化教学的课堂应用价值。

四、构建生活化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生活化,才能实现这一理念和方法的有效落实。

(一)在导入环节应用生活化教学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要重视这个环节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或者是直接使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升其对地理的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中。例如,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保证导入环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措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进行结合,可以借助“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你知道发展中国家都有哪些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哪些明显的区别?”等问题,将现实生活与地理教学进行科学衔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应用。由此可见,在导入环节使用生活化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教师利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能够提高教学的通俗性,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设计科学的生活化情境渲染课堂教学

创设生活化情境对课堂教学氛围进行良好的渲染,也是教师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是指教师利用生活渲染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无趣、乏味、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具有生动性、趣味性,这样将生活与地理知识进行充分结合,可以看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时获得良好的体验,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突出生活化教学的课堂应用价值。例如,在关于“民族”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各民族的特色和风俗文化,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如果教师采取生活化的形式进行教学,以故事的形式讲述民族习俗、服饰特点、饮食习惯等,并且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呈现出这些内容,那么知识点的直观性以及生动性都会被有效地呈现出来,而后组织学生分组竞赛,即回答教师提出的与服饰、饮食等内容相关的问题,小组之间进行抢答。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兴趣显著提升,教学质量能得到有效保障。

(三)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生活化的活动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印象,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扎实,同时使学生了解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且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从而解决地理问题。例如,在“水资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教学活动,即学生记录日常生活中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尤其需要记录浪费现象,在课堂教学中讲述自己对水资源使用情况的理解;同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解决水资源浪费的有效措施。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和分析,地理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可显著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设计生活化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初中地理教师应用生活化措施进行课堂教学,还可以与作业相结合,创新作业的布置形式,增强作业的生活化,并在下节课的教学中讲解作业内容,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加扎实地掌握地理知识。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可以打破练习册的作业形式,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将生活内容科学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能够将其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例如,“农业”的教学中,这一节课的内容涉及经济发展,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情况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直接影响。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教师可以布置主题活动形式的作业,促使学生之间展开合作探究。简单来说,教师可以引出国家的“三农”问题、与农村相关的税费改革政策的推行、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投入等,引导学生分析现阶段农业发展措施。对此,学生想要解决问题,就需要深入农田,与农民沟通,并设想十年、二十年之后农村的发展情况。这样的作业具有创造性,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突出生活化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由此可见,教师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时,可以从作业角度出发,设计科学的生活化作业,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六、结语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生活化教学则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在地理的课堂教学中,能够缩短学生与地理的距离,并且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对其展开深入探究。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对生活化教学有正确的认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化学习环境,使其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掌握知识,并且全面发展地理思维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化作业生活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生活感悟
作业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