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2022-11-25 07:08常志刚
新课程 2022年30期
关键词:篇目名著信息化

常志刚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思源实验学校,甘肃 定西)

信息技术已深入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学习、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可以有效贯彻落实我国新课程改革,充分实现我国教学实现现代化。初中语文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课程之一,而名著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加强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有效提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效率,需要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以丰富其精神世界,同时还需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优秀的审美意识。但是如今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够突出、阅读名著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够强等问题。本文将强化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的必要性认识,研究分析信息化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信息化教育技术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整合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重视度不足,知识拓展较少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得到改善,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加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也不断深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是必然趋势。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关注力度,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依旧存在部分教师未能很好地提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没有切实落实新课标教学大纲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关规定,导致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质量不能真正得到有效提高。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备课过程中,教师没有切实、有效地将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与教学计划相结合,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时长不够,严重阻碍了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进程的推进。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通常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布置学生阅读相关课文篇目,课文中所选取的多为名著选篇,而教师课后并没有要求学生进行相关名著的全文阅读,导致学生没有形成对相关名著的整体性认知,不能结合有关时代历史背景完成文章的分析,也不能拥有对相关阅读篇目的创造性认识,增加了学生抓住文章主旨的难度,导致学生无法实现对名著的深层次阅读,不利于实现学生增强阅读知识广度和深度,阻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限制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贯彻落实的彻底性。

(二)教学无序化,功利思想严重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不断改进,这种现象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语文名著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但是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无序化现象依旧十分严重,许多教师没有对名著阅读教学进行系统化、有效化的开展,导致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推进程度不够,同时许多教师布置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任务时忽视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名著阅读的质量和水平,阻碍了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良性循环的形成。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时,功利思想严重也是阻碍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新课标规定了初中语文必读名著篇目,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学生精神境界,但是由于相关教师受公立思想的影响,不能切实有效地根据新课程标准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名著篇目,而是仅仅要求学生背诵初中考试相关内容考点,使学生不能真正了解名著所表达的精神情感,不能很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主旨和思想内涵,同时也对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和语文综合素质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学生阅读习惯不佳,阅读能力不强

由于我国现代电子技术不断发展,我国民众进行阅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在阅读电子信息时更倾向碎片化阅读,而相关名著阅读篇目由于其语言晦涩难懂、篇幅较长、内涵深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集中阅读,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严重阻碍了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步伐。我国名著多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社会知识,句式也比较复杂,而初中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量,阅读能力达不到一定程度,导致初中学生对名著难以进行深入阅读。

二、有效提高信息化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通过情景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课堂效率,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学生参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更好地提升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融入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教育手段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有效营造良好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课堂氛围,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开展《骆驼祥子》名著阅读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搜集老舍及《骆驼祥子》的相关资料,通过名著翻拍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大致了解作品梗概,激发学生对《骆驼祥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在课堂上通过对作品的深入剖析研究,让学生了解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悲剧,从祥子的一生来认识当时社会的阴暗,从而深刻地认识作品表达的思想内涵,加深学生对作品经典人物的理解,有效实现我国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实际目的,切实提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质量。

(二)搭建课文桥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有关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时一般是遵循一定的规律,教师在教学语文名著阅读时,要深刻认识教材编写规律,结合有关教学实践搭建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课文桥梁,通过更好地为学生推荐合适的名著,让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加深对新课标要求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相关篇目的认识和理解。初中语文教材由于其篇幅有限,选取的文章大多是名著节选的文章,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名著描写的有关环节,通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的方式,让学生提高对名著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信息化教育方式让学生提升对阅读名著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名著,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初中语文教材编写时选取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这一篇目,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以及互联网手段通过制作课件、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切实体会“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一环节的具体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加强学生对这一名著阅读篇目的兴趣,抓住合适时机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优化学习环境,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

教师需要通过优化学生日常学习环境,营造阅读名著的良好氛围,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教师需要从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语文阅读篇目大纲出发,结合信息化教育技术,建立线上线下教学平台,通过线上平台,定期推送相关语文名著阅读篇目,了解学生名著阅读学习动态,收集学生喜欢的故事情节,有针对性地布置名著阅读篇目,从而营造良好的阅读名著氛围。在线下平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图书角中增设语文阅读名著相关书籍,激发带动学生阅读名著热情,还可以通过线下举办相关阅读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相关阅读篇目的理解,强化学生名著阅读的意识。在学习鲁迅的《朝花夕拾》时,通过线上线下的师生互动,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朝花夕拾》,而加上小型的线下主题为鲁迅童年、少年、青年三阶段的特点的讨论会活动,让学生进行角度讨论,通过自身的参与更好地完成对鲁迅成长轨迹的认识,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自身实践比对鲁迅的不同,更好地完成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在增强学生阅读意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完成对学生价值体系的塑造。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将信息技术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正面影响作用,完成信息化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入,有效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主动性,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猜你喜欢
篇目名著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现象学视角下的教材比较研究*——以大陆、台湾高中语文《红楼梦》节选篇目编选为例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