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设计研究

2022-11-25 07:08张建荣
新课程 2022年30期
关键词:背景中考素养

张建荣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城关中学,甘肃 平凉)

在新时期中考改革背景下,国家在初中基础教育考核环节,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加综合素质评价的双重标准,数学作为中考的基本科目,无论如何改革都不可撼动它在义务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教师要在基础知识上创造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育方法结合新的教学评价模式,从而三位一体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完成教学任务。

一、中考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设计的必要性

(一)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的根本是为了不断提升我国国民的素养,并培养适合当下社会发展的人才,基于我国“十四五”目标规划,教育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是必然趋势,而初中作为基础教育的终点,为检验学生是否能够达到基础文化素养标准,中考改革的实施也是时代对其提出的必然要求。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无论我国经历了几代教育的革新,都无法动摇数学、语文作为基础考查目标的地位,因此在考核内容不变的情况下,一定会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因此教师也应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加大对现有科目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管理的革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学生打好良好的素质基础,并能够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成为中考改革背景下教育任务的重点以及难点,其不仅要体现在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上,更要依托单一的科目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由于数学科目的性质问题,它所自带的逻辑属性,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推理和计算能力,并可通过解决数学问题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借助数学教学这一平台的优势,加大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绘图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实现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以此带动其他科目学习水平的提升,为学习打下强有力的信心,便于在日后的考试过程中迎难而上,锻炼其心智,并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考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创新设计不仅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并进一步填补现有教学的不足,更能够以此带动教师的创新意识,从而实现“在教中学,在学中教”的工作模式,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标准化教育,而在创新教育理念倡导背景下,人才的培养标准也逐渐变为非标准化,这使教师的教学思路也更加开阔,并承认集体中个体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能够充分践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并挖掘学生的潜力。通过创新人才评价标准的模式,也能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克服教育弊端。

二、中考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设计有效对策

(一)转变教学理念

在中考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设计工作应从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做起,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并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时间,在践行“双减”政策的同时,更能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一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过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有绝对的权威性和主导地位,因此“填鸭式”教学的压力和课堂氛围已无法满足当下教育发展。因此教师要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解放学生的思想、大脑以及双手,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做好指引作用,并引导学生走上健康、正确、积极向上的学习之路。二是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教学关系,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以调动课堂氛围为切入点,为学生打造一个有氛围感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三是注重学生的发言,学会倾听,减少对学生发挥的干扰,充分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

(二)加大教案研究

教案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也是规划教学实践的蓝图,为在中考改革背景下,能够进一步把握课堂的时间,并提升教学效率,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沉浸式教学氛围中感知数学科目所带来的乐趣。教师要加大对教材的研究,可使用先进的手段来提高教案设置的科学性,在传统教育中教师通常会根据经验采用一课一排的形式来规划课程的教案。而如今建议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通过章节式串联整体安排法,提高教材知识的衔接性,并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在设置时,除了要做整体架构的编排以及单独课程知识的架构之外,还要在思维导图的下级分支中,将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时间进行标识,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并要留出相应的时间来面对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状况,当环节超时时,还可通过整体架构有效取舍,实时调整教学思路。

(三)尊重个体差异

个性化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中之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可忽视,尊重个体不仅仅是要清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掌握其心理,并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安全感以及归属感。因此,建议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弥补个体之间存在的不足。教师在进行小组学习设计时,首先要合理地分配小组成员,依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实践能力、思维意识进行综合评判,从而将学生逐一归类,采用综合式安排的方式,保证每个小组的学习能力处在平均水平。其次,要设立同一课题研究目标,在过去分层教育使同等能力水平的学生在同一小组内并研究不同的课题,虽能够解决部分学困生所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但很难在中考改革背景下快速地实现综合实力平齐。因此通过均衡小组内成员水平的方式,布置统一研究课题,通过组内分配任务的形式,一是能够减少学生由于水平、成绩悬殊所产生的心理差异;二是可以通过以学生带动学生的方式实现整体成绩的提升;三是使部分学困生通过团结合作、互相配合的方式在课堂中找到归属感。

(四)创新训练方式

数学科目的核心在于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在中考改革背景下所有教学任务也应围绕试题目标加大训练,从而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实现基础知识与思维发散的双向提升。一是教师要注重课外练习教材和网络资源的引入,基于“双减”政策,要避免海量习题对中学生造成的学习压力,在习题的选择与设置上要更注重质,减少量。可以以题型作为切入点丰富题型,减少题量,并选择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题目,通过一题多案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思考和分析数学问题。二是选择多向性、开放性试题,在同一问题和同一答案中设立多个解题思路,使学生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去审视解题方法,结合小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使用,学生可以汲取不同的解题思路,对学习的成绩上也会有所提升。三是加大生活实际场景和实物的运用,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应用,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入手,进一步加大学习兴趣、实际生活以及学习训练之间的关联性。

(五)搭建学习平台

基于教育信息化2.0,中考改革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学习平台实现学生随地随地学习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主流,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控现代教育风向,加大对其的创新与研究。在有效的教学时间里,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部分学生还是会存在对解题思路不明确或者课堂知识点不明白的状况。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录像设备将课堂中所讲的知识点与内容进行录制,通过搭建网络学习平台的方式,放置其中,并建立相应的评论区域,让学生可以在其中自由讨论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对视频教学的反馈,来实时调整接下来的教学思路。还可通过分解视频的形式,设立不同知识点专区,让学生依照学习短板自主选择学习。

(六)建立评价机制

为检验教学创新设计的实效性,在新课程标准培养要求目标下,教师也要科学地设立评价机制,并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如学生的日常表现情况、课堂练习情况、小组合作情况以及课后作业情况,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进一步挖掘自身潜能,不断进步。在评价形式中可结合教师评价、学生民主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家长评价的方式,加大校内校外联系,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并加大对个体情况的研究。以此来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并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不断激励学生,勇往直前,为自己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基于中考改革背景,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上,加大对现有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创新,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使学生具备主动思考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从而在日常学习和考试过程中能够应对数学问题带来的挑战。教师也要以此为方向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猜你喜欢
背景中考素养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中考“三数”大扫描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基于Modelica的高炉顶压控制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