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探究

2022-11-25 07:08邱新琴
新课程 2022年30期
关键词:历史情境探究

邱新琴

(福建省漳州市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常山中学,福建 漳州)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较之以往更具活力和创造性。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渗透使历史课程的知识输出更加直观生动,借助信息设备将教材中的静态知识转化成为动态的图文内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开展历史课程的深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为课堂氛围的优化提供助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到置身历史情境下的感受,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再者,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从信息网络上获取更多有效信息,将其作为丰富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教材内外的知识探究中切实增强自身的历史素养。结合上述所言,从教学方式、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三大层面来看,信息技术教学确实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优势,最关键的就是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让学生在更加生动有趣且高效自主的学习环境中深度学习、积极探索,携手一同进入历史的乐园,去探究历史长河中的精彩故事。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具体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构建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呢?下面,文章将围绕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动初中高效历史课堂创建的有效方式展开策略探究。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一)授课方式单一,课堂活性不高

就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实况来看,首要问题就在于授课方式过于单一,大多数教师往往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材内容全盘托出,并且在知识输出方式上也不作优化,多以口述和简单板书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不高,而且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退却心理,失去学习兴趣。对初中学生来说,课程知识的学习难度不断攀升,学习起来本身已不易,加上学习内容的枯燥乏味,更难以调动他们深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这一教学问题日渐突出,不仅会对课程的顺利推进产生不利影响,也会影响整体的课堂活性,从而使学生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难以有效掌握相关知识,这将直接影响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课堂情境单一,学习体验不强

课堂情境的单一化也是影响初中历史课堂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目前初中历史课堂上,多数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流程是相对固化的,一般都是遵循“新知识的讲授—课堂练习—学生自习—课后练习”的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也阻碍了学生后续学习的发展。除此之外,整个教学情境相对单一,给予学生课堂互动的时间并不多,无论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缺乏互动交流,这样不仅教师无法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再者,课堂情境的缺失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体验的强化,学生如果不能时常感受到较强的学习氛围,那么在历史课堂中的学习专注力就会随着课程的深入而退减,这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是极其不利的,也将影响历史高效课堂的打造。

(三)教学指导不足,自主学习效果不佳

随着学科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渐建立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尤其在历史这门涉及知识广泛的课程学习中,更需要学生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中。但从学生的实际学情来看,大多数学生都不具备自主探究的学习特质,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往往是教师安排后,学生才展开相关的学习活动。在这种教学指导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生将逐渐失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最终导致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就无法开展有效学习的不良后果。另一方面,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师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补偿性教学。基于此,教师在后续历史课程的学习中,要严格把控教学指导环节,有效地指导学生深入自主学习的环境中,让其学会从自主探究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

(一)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创设多元的信息化情境

为了增强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具体内容时,务必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尤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征,积极优化教学环境和指导方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用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展开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基于这一教学要求,不难发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将成为助力初中历史课堂高效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相关教师在进行历史课程的授课时,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将教材知识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在知识输出的同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不至于丧失学习兴趣,有利于保障课堂效率和质量。换句话说,教师在历史课堂的教学指导过程中,要积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多元的信息化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使其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最终使整个历史课堂教学高效运转,使学生的历史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古代两河流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所要教学的历史内容分解、转化为不同的学习活动,并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展开高效的教学指导。首先,在课程导入部分,教师可以借助视频让学生了解关于巴别塔的寓言故事。接着,借助多媒体列举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具体的教学过程为,教师通过在PPT上展示一段图文材料,让学生展开学习,并充分认识到不同的地域文明产生了不同的文字,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甲骨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现代汉字,与此同时,这象征着中国文明从远古时代延续至今。下一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结合教师投影出来的知识点,去探究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和地理环境。在这一环节,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古代两河流域的地图,讲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起源,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课堂问题来引发大家的思考,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如整个西亚地区,实际上大多数是干旱少雨的热带、亚热带沙漠地区,但在这片狭长的地带却诞生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两河流域文明,这是为什么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其在问题解决的同时进一步深入探究知识点之间的练习。随后,在教学两河流域的政权代表———古巴比伦时,教师亦可运用信息技术“视频引导教学+图文结合”的形式展开课程导入和具体知识的教学指导,通过视频导入让大家的时空观念运转起来,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投入历史课程的探究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获得更加充足的学习兴趣、更高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更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对提高教学实效性具有实质性的帮助,有利于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借助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转变历史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除了在创设教学情境上具有优势,对创新转变教学方式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历史是一门社会人文学科,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内容多且细,并且各个单元之间的知识点联系密切,前一单元的知识往往是后续单元知识学习的铺垫。简言之,历史知识之间衔接紧密,环环相扣,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在每一阶段学习过程中有效落实知识的理解记忆,那么越到后面,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越吃力,而一旦学生个体的学习实效性下降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都会降低,直接影响高效课堂的构建。基于此,教师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借助其优势转变历史教学现状,同时赋予既有教学模式更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现自身优势,同时获得历史素养的有效培养。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如引入微课视频,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又如,引入答题小游戏,让学生在信息化的游戏互动中感受历史学习的乐趣,以及蕴含在历史知识深处的历史文化底蕴。

例如,教师在开展有关“文艺复兴运动”这一课的知识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信息化的历史课程学习中。首先,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即从14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被认为是“新时代的号角”,那么这个“新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人们的思想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为了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和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让大家先自行阅读教材,整体感知学习内容,初步认识文艺复兴运动。接着,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组织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学习,提升大家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意大利商业城市——佛罗伦萨的图片,要求大家根据这张图片探究文艺复兴发生的背景,并试着分析这一背景产生的原因。紧接着,通过比较中世纪时期的圣母图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图像总结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并说明其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下一个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信息化学习,即引导大家观看微课视频,探究学习内容。这一环节的探究点为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他的代表作《神曲》为众人所熟知,但丁既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但丁“人生背景+成就贡献”的模块形式让大家在视听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对但丁这一跨越新旧时代的伟大诗人的认识。另一探究点为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达·芬奇,说到达·芬奇,大家都不陌生,他的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早就被世人熟知,那么在这一环节的探究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透过绘画这一艺术作品赏析的方式深入探究其背后隐含的哲理。最后,通过简易的总结表格来帮助学生掌握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经此,整个课堂的教学会变得更加充实且多元化,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实现对历史教学方式的科学转变,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吸收知识,使整个教学趋于高效。

(三)巧借电子白板教具,深度活跃学生历史思维

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当下学习掌握程度趋于良好,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具有相对好的反馈,但一段时间后,学生在已学知识上所反馈出来的学习效果却直线下降,这一变化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没有进行周期性的复习工作,并且在学习新知识时没有科学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理解和记忆时往往是死记硬背,导致时间一久就容易忘记。从这一层面来看,教师应对学生展开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的引导性教学,让他们在思维高度运转的基础上展开知识的深度探究,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合理的改进,从而使其在学习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时都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至于如何深度且有效地活跃学生的历史思维,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经验和现有的教学手段,探究真正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方式。基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中引入信息化教学,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像电子白板、多媒体等,进行历史核心知识的提取和凝炼,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活跃其历史思维、拓展其历史视域、提升其历史素养,优化整个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有关“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的知识点时,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信息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和掌握历史内容。首先,应先明确整体的教学目标,一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英国《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学习,认识和探究英国君主立宪的特点;二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主要是对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和特点的认识及理解,以及君主、议会和内阁之间的关系、各自的作用。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任务后,再展开具体的针对性教学。第一项教学活动:借助一组漫画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让大家对英国君主立宪制有整体的认知,并对代议制的定义和具体内容有一定的印象。随后,就“光荣革命”和“限制王权的法案”这两个主题展开引导性教学。教师具体可设置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并从教材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提取出关键信息,将其梳理归纳成为简易的思维导图,以方便解答问题。如设置思考问题:假如自己是新贵族或资产阶级的一员,大家会选择用怎样的方式来限制国王的权力,同时保障自己的权利呢?利用这一问题自然引入有关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的相关内容。

总体而言,基于信息技术这一大背景,初中历史教学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进行了新的教学转变,在学生培养方面也有所提升,使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大幅优化。信息技术走进初中历史课堂,让整个历史课堂焕然一新,无论是在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环境的优化,还是教学资源的多元化上,都发挥了其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多元历史教学活动。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上,借助信息化教学,初中历史课堂融入了更多信息化元素,采用图文结合、微课视频等方式极大鼓舞了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教学模式的创新又直接推动了教学环境的优化和教学资源的丰富,让学生能够在更佳的学习环境中开展学习探究,在优质资源的辅助下提升历史知识的积淀。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的引进为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也推动了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猜你喜欢
历史情境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