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阅读指导

2022-11-25 07:08杨那玛
新课程 2022年30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章过程

杨那玛

(甘南州迭部县洛大九年制学校,甘肃 迭部)

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及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尊重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明确阅读要求合理指导阅读训练技巧,结合文章特征特点,紧抓文章中心思想,加强师生互动保障阅读指导的有效性,以此来保证能够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对学生加以正确的阅读指导,确保学生的阅读水平能够得到切实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指导的方式方法展开相关的研究与讨论。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对教学方案的设计缺乏创新,依旧是根据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讲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为学生讲解语文阅读技巧,将一些学生不理解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同时让学生根据板书做好课堂笔记,然后指定一篇文章内容让学生进行阅读。整个过程中,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深度的思考与理解,感受这篇文章当中的含义。教师利用的这种教学方法,缺乏课堂应有的乐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借鉴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方法,弥补自身的不足,然后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创新教学的积极策略

(一)充分强化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阅读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一些网站资料为学生寻找与本节课相关的视频,由于视频当中的语言色彩感十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本节课阅读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对阅读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对本节课当中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以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与学生的学习阻力。教师利用这样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在课堂当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丰富对本节课中知识点的理解。

(二)强化学生的阅读成果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只让学生进行阅读是远远不满足要求的,要想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相关内容后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当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总结,利用一些课堂时间组织全班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机会站到讲台上,向大家分享自己阅读的书籍,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当学生通过这样的沟通交流,可以使学生对不同书籍有不同的理解,以此使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点评的方式,帮助学生及时认知自身的不足,并对这些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间分享、沟通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升自己的过程,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对文章的理解。

(三)尊重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现代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对初中教育需求也有所提升,教师需要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够充分实现自主学习,掌握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教师高效地开展阅读指导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目前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认知能力,有着自己独特的喜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要做到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实现教学内容的趣味化,以此来实现阅读指导的高效性。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一节课当中采用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本身就具有较高的趣味性,所以说学生也能够很好地针对教学内容展开自主阅读,而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成果,并通过问题或者任务的方式来促使学生实现高效的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当中,对其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加以分析,探究文章主题。同时也可以通过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以话剧的形式加以表演,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同时学生在分配角色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强化对文章内容的学习,加深学生的阅读深度,并且学生的参与度也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是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展开阅读指导的有效指导方法。

(四)明确阅读要求,合理指导阅读训练技巧

在以往初中语文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学生的阅读效果之所以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明确阅读要求,学生盲目地进行阅读,在完成初步的阅读之后也并没有很好地理解阅读内容,这是造成学生阅读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而要想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就需要在开展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明确阅读要求,并对学生加以合理的技巧指导,帮助学生理清阅读思路,让学生做到有思路、有头绪地进行阅读,以此来保证阅读的高效性。例如,在《回忆我的母亲》这节课中,学生要根据文章体裁以及表达方式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感情,并精炼语言,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明确阅读要求之后,让学生能够带着目的进行阅读,以此达到优化阅读效果的目的。在明确阅读要求之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理清阅读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看到这篇文章时首先需要对文章题目进行分析,通过简单的分析就可以得出本文围绕母亲来进行相关讲述,得到了本文的核心人物——母亲,本文是从回忆的角度记述了母亲的一些事件,从而表达出思想感情。在得到这个观点之后,再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以及品德。而且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发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进行描述,这也正好符合回忆录的写作特点,学生可以以时间为线索对母亲所做的事情进行简单的划分与总结。本文主要采用了寄情于事的写作手法,以抒情和议论的笔触来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爱。

(五)结合文章特征特点,紧抓文章中心思想

结合文章特征特点,紧抓文章中心思想,也是教师在展开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进行阅读指导的主要切入点,在目前阶段,初中生虽然具备了一定初步的认知,但是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阅读指导与帮助,让学生能够结合文章特征紧抓文章中心思想,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以及叙述方式,从而达到快速且高效的阅读,以此来优化学生的阅读效果,提升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以《中国石拱桥》这一课为例,这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说明文的特点就是说明与介绍,以说明的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在结构上相对来说没有记叙文和议论文那么自由,但是却具备较高的条理性,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中国石拱桥的相关知识,而这也正是说明文的魅力所在。教师在展开阅读指导的过程当中,需要帮助学生结合文章特征来抓住文章中心思想。在《中国石拱桥》这一节课当中,主要围绕石拱桥来进行相关的说明与介绍,并用赵州桥和卢沟桥来举例,可以快速得出中国石拱桥具有桥洞成拱形、形态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点,通过说明文简单、直白的语言,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悟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激发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此来完成初中语文教学的阅读指导目标。

(六)加强师生互动保障阅读指导的有效性

在阅读指导的过程当中,高效的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加强学生互动才可以切实保证阅读指导的有效性。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展开过程中,要有效地对学生展开阅读指导,就需要教师通过强化学生互动,拉近学生的关系,通过语言、动作以及情感引导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阅读内容,明确文章所传递的中心思想,以此来形成学生的价值观并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实现师生互动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教师需要根据当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可以采用问题、任务、图片、故事等形式对学生加以指导,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以此来实现深度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实现阅读指导的高效性。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进行阅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将阅读方面的知识点深深地映入学生的脑海中,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阅读的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专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阅读经验以及阅读感受的分享,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上台发言的机会,分享自己阅读的书籍和文章。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交流和互动可以丰富自身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这种新颖的点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的不足,再利用以后的时间进行改正,同时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阅读分享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提升自我的过程,既可以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丰富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在《伟大的悲剧》这一节课中,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什么样的悲剧才能称之为“伟大”呢?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激烈讨论,在学生简单的讨论完成之后,通过课程导入环节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转移到教材上,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来理解文章中悲剧的伟大之处,通过开展师生互动让学生能够明确学习重点,在侧面角度上对学生的阅读加以指导,让学生快速掌握阅读的方式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

(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思想和哲理,要求学生能够联系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经历进行思考,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行在文本中寻找相关的答案,阅读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浏览文本,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一定的思考,通过学生的阅读经验和阅读方法来思考这篇文章的思想和内涵,并从中受到启发。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而教师只是加以引导,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要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来了解相应的字词意思,进而推导出整个句子的意思,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并且在脑海中形成逻辑性的写作思想。

(八)设计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后,教师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学习结果评价向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推进,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考虑学生学习表现和学生学习的态度,使教学评价体系更加科学。目前,教学评价呈现多元化,如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学生互评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点评要将学生学习结果评价与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并重,进而发挥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师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丰富教学评价内容与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地位,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九)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就是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并不是成绩不理想,只是他们对语文阅读课堂不感兴趣,在课堂当中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课后的习题也没有认真完成,这也导致了学生没有课前预习以及课后重复阅读的习惯。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利用感兴趣的方法读教科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以教科书内容为基础,为学生创建出生动、形象的语文课堂。每一篇课文教师都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加强对阅读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组织学生朗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朗读课文带来的乐趣,逐渐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所在。教师利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当中带着问题听课,使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快乐。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能够感受到既轻松又和谐的课堂,感受到阅读之后的愉悦心情。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就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以及内容,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当中的基本内容。当学生遇见问题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先看书,然后再解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点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自觉地进行学习。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教育阶段当中,阅读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情感导向,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同时能够对阅读方式方法加以合理的运用,以此来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通过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念,突出学生在阅读当中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阅读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到正确的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文章过程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沉浸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