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咳嗽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2022-11-25 08:18黎金华
今日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激动剂敏感性气道

黎金华

广西梧州商贸学校医务室 广西 梧州 543100

前言:

感冒后咳嗽症状消退时间一般为4周左右,部分患者症状持续时间更久。该疾病主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不良饮食、空气污染以及气温变化等,导致患者抗病修复能力降低,部分患者感冒后,咳嗽治疗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患者工作与生活。本文主要分析感冒后咳嗽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发病机制

1.1 气道炎症

患者出现气道炎症主要是因受到病毒感染,可在短时间内释放炎症介质,如IL-8、GRO-α、GM-CSF等。患者感染病毒后,鼻窦、咽喉部位极易出现炎症。呼吸道炎症可分为不同性质炎症,如变应性炎症、感染性炎症等以及神经源性炎症,其中神经源性炎症主要是神经肽通过感觉神经末梢释放后致使炎症反应,神经肽包括:神经激肽受体、速激肽、降钙素原基因相关肽等,在本研究疾病中起到关键作用。国外研究发现[1],对本研究患者实施痰液、血浆水平P物质含量评价发现,较正常人群P物质明显升高。研究其影响因素显示,P物质活性与生成受中性肽链内切酶抑制有关,病毒进入气道后,极易降低NEP活性,导致P物质增高。

1.2 气道高反应性

研究发现,在对动物模型分析时,呼吸道病毒感染可释放白三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同时在三烯受体拮抗剂作用下逐渐减少。从神经源性炎症角度分析发现,均与P物质、降钙素原基因相关肽等因素相关。何雪梅等[2]研究者通过检测患者痰液与肺功能发现,P物质与FEV1、FEV1/FVC指标呈负相关。降钙素原基因相关肽可起到血管舒张作用以及恢复呼吸道功能。出现气道高反应性中气道黏膜上皮损伤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且与神经因素相关,病毒感染易使胆碱能M2受体功能紊乱,致使支气管出现收缩状态,同时增加黏液分泌量,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Nie等[3]研究显示,气道病毒感染极易降低M2受体功能,临床治疗中,采用依那西普能够对M2受体数目降低产生抑制,以此可对气道高反应性进行纠正。

1.3 咳嗽反射敏感性

感冒后咳嗽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咳嗽反射敏感性,研究显示,若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极易使咳嗽反射敏感性升高,且产生一过性咳嗽冲动,严重影响咳嗽反射敏感性。咳嗽反射敏感性在急性和亚急性咳嗽阶段动态增高,从时间角度进行分析,符合本研究疾病特点。患者出现咳嗽症状与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咳嗽反射敏感性升高相关,Kanezaki等[4]研究发现,在有抽烟习惯的健康人机体中,咳嗽反射敏感性处于升高状态,且咳嗽症状逐渐明显。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而言,咳嗽症状、咳嗽反射敏感性与恢复期患者相比有明显上升趋势,且气道神经源性炎性介质会对咳嗽反射敏感性产生诱导,使之升高。Abdullah等[5]研究发现,发现鼻病毒感染可上调瞬时感觉器电位通道,致使咳嗽反射敏感性增高。

2 治疗方案

2.1 西药治疗

2.1.1 镇咳药

中枢性镇咳药包含α1受体激动剂、阿片类药物、GABA受体激动剂等,前两种药物在临床中均有应用,GABA受体激动剂未在临床中应用,除以上药物外,还包含了苯海拉明、卡拉美芬、盐酸海罂粟碱等药物,其中盐酸海罂粟碱可治疗因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咳嗽症状,药物联合中枢镇咳药疗效显著,如右美沙芬联合孟鲁斯特药效更快。由于中枢性镇咳药易出现相关不良反应,临床研究重点应放在药物安全性方面。NOP1受体激动剂可对支气管痉挛产生抑制效果,是镇咳药物研究的方向。Woodcock等[6]研究者通过分组试验分析了NOP1受体激动剂疗效,分为安慰剂组与治疗组(NOP1 受体激动剂),结果显示,采用该治疗方法的患者症状有所好转,但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不明显,表明该药物的镇咳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可能与使用剂量相关,是因为该药镇咳效果随着剂量增加而提高。

2.1.2 抗组胺药

在本研究疾病治疗中,抗组胺H1受体拮抗剂是其常用药,临床多采用联合用药方法。研究发现,将酮替芬(抗组胺药)联合盐酸丙卡特罗(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疗效显著。

2.1.3 白三烯受体阻断剂

在感冒后咳嗽疾病中,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也是临床常用药物,其中孟鲁斯特是其首选药物。对患者进行联合用药,口服孟鲁斯特与复方甲氧那明联合使用,效果显著,较克拉霉素与甲氧那明联合疗效更佳,且对患者口服孟鲁斯特联合右美沙芬治疗较单纯服用右美沙芬疗效好。

2.2 中医治疗

2.2.1 内治法

高凡[7]研究者使用了中西医相结合方法治疗,患者使用10 mg氯雷他定片,口服,1次/d,25 mg咳必清片,3次/d,30 mg盐酸氨溴索片,3次/d;中医方使用止咳散化方,1剂/d,分2次服用,每次200 ml,疗程为5 d,治疗后药物总有效率为96%,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王其兵等[8]研究者研究60例本研究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咳必清,开瑞坦)与观察组(加味金沸草散),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多于对照组(P<0.05),表明加味金沸草散药物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吴峰妹[9]研究者选取187例本研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美敏伪麻溶液,92例)与观察组(温肺祛风中药颗粒剂,95例)。结果显示,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6.96%、94.74%;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提示温肺祛风中药颗粒剂疗效确切。季树仙[10]对99例感冒后咳嗽患者分为对照组(宣肺解表、祛痰止咳的止咳胶囊,49例)与观察组(苏黄止咳胶囊,50例),两组均治疗14 d,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咳嗽症状积分对比发现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表明患者使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疗效显著。

2.2.2 外治法

冯金媛[11]研究者将45例感冒后咳嗽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使用盐熨法隔姜敷于大椎、定喘及肺俞穴等部位,可起到驱寒、疏通经气之功效,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71.11%,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覃翠珍[12]研究者探究了45例感冒咳嗽患儿,所有患儿采用中药+药罐疗法+刺血疗法治疗,有效率为95.35%,提示中药、药罐联合刺血疗法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马培锋[13]对尺泽穴留针治疗情况进行了研究,对此穴留针后配合其他穴位进行治疗,如列缺、风门、合谷、风池,治疗5 d后发现,有效率为93.30%。方芳等[14]研究了推拿理论在本研究疾病中应用效果,对35例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采用了推揉捏特定腧穴联合部位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肺咳颗粒治疗,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发现观察组更高。主要是因观察组疗法可起到双向刺激作用,且具有温清、补泻之功效。乔敏等[15]选取120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毫针针刺穴位+拔罐治疗)与观察组(火针针刺穴位治疗),各组60例,对比治愈率发现,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患者采用火针治疗疗效显著。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团队对感冒后咳嗽疾病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较多试验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是,从经济学以及流行病学角度分析,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虽然对上呼吸道感染有深入研究,但在本研究疾病病理机制研究方面相对缺乏。在药物治疗研究方面,疾病症状减轻与疾病自限性有较大相关性,没有充足证据证明疗效与药物相关,需深入探究。同时,在对药物研究方面,中医治疗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主要分为内治法与外治法,疗效显著。但是在对中药研究方面缺乏随机性研究与对照组研究,导致结果准确性有待证实,较难提高研究结果的说服力,因此需深入对照研究。

猜你喜欢
激动剂敏感性气道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绿萝花中抗2型糖尿病PPARs激动剂的筛选
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
AMPK激动剂AICAR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