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农助推发展现代农业
—— 记高密市丰俊粮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风俊

2022-11-25 20:45刘风俊曹曦东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2年2期
关键词:盈余成员农产品

文/ 刘风俊 曹曦东

刘风俊,从事农业工作30余年,对土地有着深厚情结,对农业科技孜孜追求,时刻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牵头成立山东省高密市丰俊粮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提倡科教兴农,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高规范办社水平,不断提升规模经营效益、增强服务带动能力,形成“合作社+农民科技大学堂+家庭农场”的服务模式,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一、老农带新农,走向合作路

随着2007年农民合作社法的实施,老农人刘风俊从国家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社的政策中看到了希望,发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民有非常多的好处,从而坚定了要走合作发展这条路。

一个人单打独斗势单力薄,而合作则人多力量大。2009年6月,刘风俊在高密市大牟家镇驻地率先成立了丰俊粮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坚持“帮富、带富、共同致富”的初心,“讲给成员听、做给成员看、领着成员干”。

合作社创办之初,很多人并不明白什么是合作社,刘风俊就利用中午、晚上农民在家的时候,去村里给大伙儿宣讲合作社是什么,能干什么,加入合作社能带给成员什么好处,合作社可以为成员提供怎样的服务。就这样,凭着他的不懈努力,合作社成员从少到多,发展到406户,并在当地建立了18处分社网点。

二、示范引领,科教兴农

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刘风俊还创新性地提出“合作社+农民科技大学堂+家庭农场”的发展服务模式,提倡合作社示范引领,在农民科技大学堂传授农业知识,在家庭农场作现场示范,引导更多农民走上科学种田发家致富之路。

合作社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2人,农业科技推广员36人,特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潍坊市农业科学院专家教授8人。合作社成员现有农作物种植面积1.2万余亩,试验示范田200亩,建设占地300亩的科技示范方6处,高效农业蔬菜示范大棚50个,农民科技大学堂一处,大学生创业平台一处,农资超市一处。合作社发展至今,联结带动周边农户8000余户,使合作社成员每亩增加效益500元,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2020年,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三、不断提高规范办社水平

合作社组织机构健全,运转有效,理事会成员7人,监事会成员3人,每年召开成员代表大会两次,每次参与成员代表超过120人。2012年,合作社成立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理事会的作用,每周召开一次农业科技推广员会议,每月召开一次理事会和党支部小组长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会议。

合作社财务制度健全,遵守会计记账准则,聘请专业会计进行账务管理。同时为合作社406户成员建立了成员账户,用于记录成员的交易情况以及分红和盈余返还情况。合作社每年给成员分红,根据交易量进行盈余返还,盈余返还总额占可分配盈余的比例不低于60%,记入406户成员账户。2020年,合作社经营收入2067.1万元,盈余132.99万元,提取盈余公积14.3万元后,给成员返还87.94 万元,盈余返还比例达74.1%,人均分得2166元。

四、不断提升规模经营效益

(一)三产融合,打通特色产业链

合作社通过引进新品种,把种植、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延长产业链,向深加工要效益。通过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潍坊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部门合作,引进玉米新品种3个、高油酸花生品种2个、黑花生新品种3个、优势小麦新品种6个,在专家指导下,通过试验对比均获得高产,并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现在有些品种不仅在成员中推广种植,个别品种还推广到河北、河南、吉林等省。为延长产业链,使成员效益最大化,合作社引进特色花生深加工项目,合作社开发的高油酸花生油、黑花生油,开始在高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自2018年开始,合作社通过京东、头条等网络平台,把产品销往全国,为发展特色花生产业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也提升了合作社的盈利空间。

(二)开拓市场,培育品牌农产品

合作社立足优势农产品,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打造品牌、整合品牌、宣传品牌,推出了富硒花生、富硒小麦等品牌。合作社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重点抓好品牌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建设,形成完整体系,全面覆盖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以质量管控保障农产品品牌的含金量。富硒农产品系列从生产、加工、包装到销售等各环节全部独立完成,实现了生产销售一体化,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2020年,合作社富硒农产品销售额达180万元,占总销售额的8.7%。

下一步,合作社将积极参加各类农业展会、洽谈会、产品发布会等,加大自身品牌宣传力度,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对外合作,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扩大农产品出口份额,提升合作社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网络资源为依托,构建与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类似的农副产品销售平台,将农副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五、不断增强服务带动能力

合作社为成员提供种苗、农资、实用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以及市场价格信息、代购代销存储加工等服务。秉持“讲给农民听、种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走共同致富发展的联合互助之路”的宗旨,每个项目合作社都带头示范,不让成员和农民多花一分冤枉钱。

(一)技术培训,推进标准生产

合作社每年定期举行的农业技术培训以及现场观摩会议超过10次,同时不定期根据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培训学习。通过技术培训,帮助成员使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小麦每亩增产100 ~200斤,玉米每亩增产200斤左右,花生每亩增产150斤左右。

合作社主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建立联系,聘请农业专家到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2020年组织农民培训16次,田间现场观摩8次,培训4600余人次,培训内容包括小麦、玉米田间管理,粮食作物种植技术,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绿色防控技术,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温室大棚蔬菜优质高产管理新模式和农民合作社的未来与发展等。结合培训和田间观摩,组织部分成员到青岛农业大学接受培训2次,培训35人次,为合作社发展培养业务骨干。

(二)社企合作,促进增产增收

合作社与知名农资厂家合作,采购农业生产资料,保证了生产资料的质量,同时要比市场价格低10%左右,帮助成员降低了生产成本。粮食收获以后,通过与企业合作,每亩粮食可以多卖100元左右。

结合当地土地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多年依赖化肥种植的现实情况,合作社与高密南阳食品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开发和推广销售有机肥的合作协议,发挥南阳公司鸡粪、淘汰鸡原料充足及资金和技术优势,由合作社在高密市全权代理销售南阳公司生产的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通过合作,一方面解决了南阳公司原料消化问题,另一方面弥补了合作社所在地土壤有机肥投入不足、有机质偏低问题。2018年,合作社引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在全镇推广,合作社配备了安装技术人员,免费上门服务并供应滴灌肥料。目前,除合作社2000亩示范田全部采用滴灌技术以外,还向成员推广滴灌面积1.2万余亩、供应滴灌肥料230多吨。

猜你喜欢
盈余成员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