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抢救护理体会

2022-11-25 08:18蒙艳青
今日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监护呼吸机气管

蒙艳青

南宁市武鸣区妇幼保健院 广西 南宁 530199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RDS 28例作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17:11,胎龄(27+6~41)周,体重(950~3550)g,其中早产儿20例(71.4%)。28例患儿中3例单用机械通气治疗,11例单用CPAP治疗。机械通气和CPAP相互转换使用的患儿有14例。

2 抢救护理措施

2.1.机械通气护理

2.1.1.插管配合:当护理人员评估患儿有机械通气指征时,应立即连接呼吸机管路、氧源和电源并开机,遵医嘱选择呼吸模式并初设参数及报警范围,接模拟肺试机正常后备用;准备吸痰器、呼吸囊、合适型号的喉镜和气管导管等,与医生配合插管成功并妥善固定。

2.1.2.护理:①呼吸机监护:保持呼吸机正常工作状态,严密监护呼吸机参数,及时处理异常报警。尽可能以较低的FiO2和气道压来维持正常血气,防止氧中毒和气压伤。每班测量导管外露的长度,过长提示脱管,过短提示插入过深或移位。②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儿出现怀疑是分泌物堵塞气道引起的躁动、TcSO2和VT下降、气道压增高等异常情况,或气管导管有可见的分泌物或血液等,应立即吸痰。③病情观察: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胸廓起伏、双侧肺呼吸运动的对称性以及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协调性等;神志、T、HR、Bp、TcSO2变化;观察皮肤色泽和弹性、前囟、肌张力、记录24h出入量;视患儿实际情况,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顺序,双人配合予变换卧位Q3h,注意防止脱管;应予动脉置管,便于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当自主呼吸恢复,血气指标改善,应逐步降低呼吸机参数,锻炼自主呼吸,争取安全撤机并选择适宜的氧疗方式过渡,撤机24h内仍需严密监护患儿呼吸和TcSO2变化,有异常及时调整氧疗方案。

2.2.CPAP护理

2.2.1.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后,根据患儿体重选择合适的鼻塞和帽子,测量患儿上唇、鼻孔间距及鼻部大小,将水胶体敷料裁剪成大小与之相适的“工”字型贴于上唇和鼻部,将鼻塞塞入患儿双侧鼻孔并妥善固定。

2.2.2.加强巡视,保持CPAP正常工作状态,控制好压力和吸入氧浓度。保持呼吸道通畅,按需吸痰。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和节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避免患儿因哭闹或躁动张口漏气影响疗效,插胃管预防腹胀。定时翻身及变换固定帽子系带的位置,若病情允许每2h取下鼻塞并轻轻按摩局部数分钟,避免管道重力作用及鼻塞长久压迫局部,引起鼻粘膜和鼻中隔损伤。

2.3.PS用药护理 有研究表明,RDS患儿越早使用PS,抢救成功率越高[2]。充分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后,将药液缓慢滴入气管内,配合医生轻轻变换患儿体位,予仰卧、左侧、右侧体位,使药物均匀滴入各肺叶,滴完药予复苏囊加压给氧1~2min,再接呼吸机继续辅助通气。用药后6h内禁止吸痰,除外有很明显的呼吸道堵塞。

2.4.气管内吸痰护理 选择吸痰管外径约为插管内径的1/3~1/2;负压值:足月儿 <0.026MPa,早产儿 <0.013MPa;吸痰管插入长度为气管导管长度+0.5~1cm[3]。吸痰前观察患儿,若TcSO2低于正常值则予预充氧,即吸痰前30~60s或吸痰后立即在原FiO2基础上增加10%[4],待TcSO2上升至90%以上即可吸痰。一人协助呼吸机的分开与连接,另一人负责吸痰:测量插入长度,试吸生理盐水后,阻断负压,将吸痰管插入导管内至所需长度或患儿出现反射性咳嗽,松开负压吸痰,边吸边旋转、上提吸痰管,持续负压时间勿超过5S,一次吸痰时间<15s。若一次未吸净,重复次数不宜超过3次。吸痰结束,严密监测通气参数及生命体征变化,以防不良反应,并评估吸痰效果;记录吸出物的粘稠度、色、质、量,必要时送痰培养检查。

2.5.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患儿皮肤、口、眼、脐、臀部等基础护理;遵医嘱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室内定时空气消毒,定时通风,定期空气培养。

2.6.其他护理 ①环境管理:保持室内温、湿、光、声适宜,有利于患儿睡眠,促进其大脑发育。②输液护理:开放两条静脉通道,以保证常规用药和特殊用药顺利进行。③喂养护理:危重期呼吸急促时暂禁食,予静脉全营养液补充营养和热量。当病情稳定,应适时补充肠道营养,无吞咽和吸吮能力的患儿予管饲,有能力者经口喂养,注意观察喂养耐受性。④健康教育:与家长多沟通,告知疾病和治疗的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向家属通报治疗现状,帮助家属树立信心,为后期进一步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家庭支持保障。

3 结果

临床治愈26例,转院2例(严重肺出血1例,败血症未能控制1例),病死率为0。

4 体会

RDS患儿的治疗多为侵入性操作,护士不仅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还要严格掌握各项操作治疗的指征和方法。例如吸痰术,要求护士必需掌握适宜的吸痰时机,按需吸痰,避免不必要的过度吸痰刺激引起气管支气管痉挛、心率减慢、颅压升高引发颅内出血等;同时要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避免方法不当导致脱管、气道粘膜损伤,甚至导致气胸。

RDS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由于大部分患儿入科时已处于危重状态,且多数为早产儿,具有多种潜在危险因素,需要多种仪器抢救和监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急救技能,并熟练掌握各种呼吸治疗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指征。在本组28例患儿的抢救治疗中,护理人员“主动护理”的理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动评估患儿、主动备齐抢救器械,准确高效地进行护理配合,通过严密监护病情,动态评估呼吸治疗后反应,主动采取按需吸痰、变换卧位、控制氧浓度等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氧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抢救过后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信任和支持,增加治疗依从性。经过积极抢救配合和精心护理,本组除2例患儿病情恶化转院外,其余26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患儿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都达到预期目标,体现了护理工作“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与治疗效果并重”的价值。

综上所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临床儿科常见危急重症,配合临床有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病程进展,改善预后,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监护呼吸机气管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气管支架在治疗气管、主支气管狭窄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