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进展

2022-11-25 08:18陶青梅
今日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依从性病情血压

陶青梅

平乐县中医医院 广西 桂林 542400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我国患病人数约有1.3亿,且30%左右为老年人,该疾病已经成为老年人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且需要严格注意日常饮食以及情绪控制,因此往往伴有较大的精神压力,出现精神心理障碍,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也会增加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十分重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心身疾病”的概念。根据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以及社会调查发现,应激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不良行为均会影响疾病的进展[2]。本文主要针对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1.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影响因素

1.1 自身因素

自身性格特点对心理状态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有性格缺陷人群,例如A型性格人群。此类人群的性格比较火爆,遇事容易急躁,不善克制,常常处于焦虑状态中。刘典英[3]等学者研究认为A型性格高血压患者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占较大一部分,该性格患者往往存在不遵医嘱行为,危险程度相对较大。

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人群更易患高血压,情绪与疾病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凯米尔丁·亚森[4]等学者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生闷气、与他人较劲,失眠严重,总结发现高血压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病情控制越不理想,引发的后果越严重。

1.2 一般人口学因素

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思想会变得越来越保守和顽固,在面对疾病以及生活中的各种应激事件时较被动,因此应激事件的发生会对人体的舒张压、收缩压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文化水平也会影响高血压的发生和进展。严瑜[5]等学者对陕西省居民进行调查分析,掌握其一般信息以及健康行为方式等内容,结果发现超过50%的高血压患者文化水平偏低。低文化水平的高血压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更易产生心理应激。经济收入是保障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当经济收入减少等负性事件发生时,人们便会陷入焦虑、抑郁的情绪中,降低药物治疗的效果[6]。

1.3 疾病相关因素

高血压病情不可根治,且病情反复,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多病共存,因此更易出现负面情绪。大多数患者缺乏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尤其是初诊患者,因此会有焦虑抑郁等情绪,进一步对血压水平造成影响。

2.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可分为六种类型,第一种即恐惧型,多见于性格外向的患者,其往往担心血压升高导致脑出血、瘫痪等不良后果,因此精神长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不利于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进行。此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恐惧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交流,详细解释疾病发病机制、治疗以及预后,帮助患者正确理解高血压以及如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第二种即忧郁型,多见于性格内向的患者,此类患者往往不愿意将内心情感流露出来。此时护理人员需要从患者的家人或者朋友口中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与患者交流,逐渐接近患者并为其提供护理服务。第三种即急躁型,此类型患者情绪更敏感,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情绪波动,甚至暴跳如雷,此时不易与任何人接近。此时护理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交流时间以及交流方式,合理使用交流技巧,为了避免刺激患者可让家属共同参与,以“以静制动、以缓制急”的方式开展护理干预[7]。第四种即焦虑型,患者对高血压有一定的了解,但一般难以接受血压水平升高带来的影响,且担心会出现并发症,增加生理和心理负担。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解释高血压发病机制以及焦虑情绪对病情的影响,叮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面对疾病,增强信心。第五种即乐观型,此时患者的心态较乐观且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会自行调节情绪且客观看待疾病,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告知其高血压的最新研究进展,进一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第六种即麻痹型。此类患者心态乐观但对疾病的认知并不高,多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依从性较差且缺乏保健意识。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强调疾病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情况,告知其规律用药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性以及未遵医嘱用药的危害。

3.高血压患者措施以及效果

3.1 正念干预

正念干预是目前使用范围较广泛一种心理干预方式,已经成为当代心理治疗中精神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该干预方式是通过强调对当下的有意关注,使人们脱离原来的消极想法,更好的从负面情绪中缓解过来。通过正念练习,患者可将注意力投入到某一时刻或者事物,展开深入的、有意识的观察。杨华[8]等学者对72例合并焦虑症状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等常规干预,干预组则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联合正念减压疗法,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心理弹性评分、焦虑评分以及血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正念干预模式能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3.2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临床护理中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心理-社会干预手段,主要包括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两个方面的内容,可帮助患者纠正其错误认知以及行为,继而缓解不良情绪,建立治疗信心,改善病情[9]。徐爱茹[10]等研究中对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实验组患者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不进行认知行为疗法,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更低,用药依从性更高,可见认知行为疗法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也能让患者更好的遵医嘱用药,对病情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

3.3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的适用范围较广且操作简单,尤其在慢性疾病且伴有情绪障碍的患者中效果显著。患者在享受音乐过程能拥有良好的体验感,欣赏乐曲可释放心灵,同时刺激大脑,减轻各种不适感,调整负面情绪,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11]。唐婕[12]等研究中对120例A型性格高血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音乐放松疗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焦虑评分、抑郁评分、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更具优越性,说明音乐疗法用于高血压患者中可明显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更好的控制血压水平。

3.4 动机性访谈

动机性访谈干预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交流沟通,具有一定指导性,可让患者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激发患者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的强烈愿望。此干预方式应用于各种慢性疾病护理干预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态,更积极的面对疾病并配合治疗,从而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侯倩倩[13]对出院后的动机性访谈效果进行研究,选择187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一组采取常规干预,另一组采取动机性访谈干预,结果显示,访谈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更高,血压监测、运动管理、饮食管理等任务完成率更高,血压达标率更高,可见动机性访谈干预这一心理干预模式能提高患者院外的用药依从性,更好的控制血压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3.5 支持疗法

高血压患者需长期接受治疗,而家庭、社会的支持是患者坚持的力量和精神支柱。护理期间给予家庭、社会的支持能帮助患者建立对抗病魔的新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促进病情改善[14]。张静[15]等学者对某社区的1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管理,干预组结合社区-家庭支持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更高,患者依从性更高且情绪评分更佳。可见社区-家庭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依从性,继而更好的控制病情。

4.小结

心理状态与高血压疾病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帮助患者改善不良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从而有效的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心理护理的措施越来越丰富且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对高血压病情的改善起到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依从性病情血压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稳住血压过好冬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