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2022-11-25 08:18陈秀英
今日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胸痹中医学学者

陈秀英

岑溪市中医医院 广西 岑溪 543200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一种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而且心血管疾病已逐渐发展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病死率随之上升。现代医学治疗冠心病主要通过扩冠脉、抗凝、降脂、介入或手术等对症治疗手段,起效快,效果显著,但仍存在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例如心肌梗死或再梗死等,或者是影像学检查恢复正常,但临床症状仍持续存在,影响疾病整体治疗效果[2]。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心痹”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出“胸痹”一词,夫脉当取太过与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后《订正金匮要略注》卷二十中详细记载[3]。当前医学研究中,中医学理论关于冠心病发病机制、治疗措施存在诸多不同的见解,本文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综述。

一、病因病机

冠心病发生病机与寒邪内侵、情志失调、劳倦内伤、饮食不节、年迈体虚等因素相关,进而引发瘀血、痰浊、气滞、寒凝痹阻心脉,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憋闷、疼痛等不适症状。赵希曦等学者指出心属于胸痹最相关病位,同时脾、肝、肾、肺等脏器也与其存在密切联系[4]。“心痛”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山海经·西山经篇》中出现的文献。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还将“心痛”进行了分类,而真正对冠心病有上升发展意义的是《金匮要略》,书中详细阐明了病机,并对其表现也进行了更加系统全面的描述,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临床,对于后续辨证论治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5]。中医学分析冠心病当属“血瘀证”范畴,发病关键即“心脉痹阻”。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认为冠心病基本病因为气虚为本、痰瘀标实,虚实夹杂,痰与瘀为标,心气亏虚,心血瘀阻,痰瘀痹阻心脉,不通则痛,导致胸痹,引发本虚标实证,辨证时虚证、实证常常夹杂出现,临床需仔细区分虚实用药[6]。胡镜清等人认为,本虚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四大虚,标实为痰浊证、瘀血证、气滞证、痰浊证四大证[7]。冯汝丽等人认为冠心病主要发病人群为>45岁的中老年人,提示其发生原因可能与年龄有关[8]。朱苗苗等学者分析,冠心病主要由于气阴两虚、气虚血瘀所致,与人们饮食习惯、不良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暴饮暴食、吸烟酗酒等习惯可损伤脾胃,寒邪内侵,变生痰浊,阻滞心脉,最终发病[9]。

二 中医治疗冠心病

2.1 中药经典方治疗冠心病

关于中药常用的经典方包括升陷汤加减、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相对广泛,且较多学者研究证实其应用效果。在李焕等学者研究中[10],对冠心病患者分别给予西医基础药物、联合升陷汤加减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发作维持时间明显缩短(P<0.05),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提示实施中西药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病症。陈红梅等学者[11]给予冠心病患者当归四逆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结果发现当归四逆汤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47/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1%(38/51),心电图及血脂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冯浩丽等学者[12]选用桃红四物汤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症状明显减轻。马永庆等学者[13]运用养心汤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高达95.00%,其中显效率50.00%,进一步证实中药经典方治疗冠心病的显著效果。

2.2 中药自拟方治疗冠心病

徐雄生等学者[14]运用自拟中药硬膏热敷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研究表明,单独应用西药治疗总有效率79.69%,观察组西药结合自拟硬膏热敷辅助治疗后总有效率93.75%,且观察组联合用药后胸痛、胸闷、心悸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这表明自拟中药硬膏热敷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分析其主要作用机制,心绞痛贴膏主要成分包括麝香、檀香、乳香、川芎、丹参,丹参活血、祛瘀,川芎行气、祛瘀,乳香止痛活血,檀香为理气药物,麝香可开窍醒神、调中理气。上述药物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化瘀、活血、行气、开窍的功效,用于治疗胸痹心痛的效果显著。

2.3 中成药治疗冠心病

在荆珍等学者研究中[15],将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治疗)与观察组(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冠心病治疗效果,增强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纠正心肌缺血状态。从敬等学者研究中[16]分别给予冠心病患者脑心通胶囊治疗、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显示,脑心通胶囊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西医组(P<0.05),药物起效时间更短、持续时间更长,无不良反应。提示应用脑心通胶囊能够明显改善血液循环,满足心肌细胞血液供应,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4 针灸治疗冠心病

针灸疗法为中医学领域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的优势,应用于冠心病治疗中优势显著。赵玉玮等学者研究中[17]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现代医学常规治疗)与观察组(联合温针灸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05%相比,观察组为95.12%,显著升高。提示温针灸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

2.5 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

穴位贴敷疗法也可称为“穴位贴药”、“贴敷”,是指将药剂贴敷在同疾病相关联体表部位,或者移开涂布药剂发挥药物治疗效果,作用于患者全身或局部。其主要作用机制通过药膜穴位贴敷,促药物成分直接通过皮肤吸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达到治疗疾病效果。时敏等[18]学者研究中以西医基础治疗为对照组,以心俞穴、内关、膻中、厥阴俞等穴位贴敷治疗为治疗组,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为76.60%,证实了穴位贴敷属于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方案之一。

2.6 推拿治疗冠心病

张喜峰等学者[19]将痰阻心脉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基础治疗组与联合针刺及推拿治疗组,结果显示,联合针刺及推拿组总有效率为93.85%,高于常规基础治疗组的80.00%(P<0.05),治疗后,联合针刺及推拿组中医症状积分也显著降低(P<0.05),证明临床配合推拿手法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2.7 足浴疗法

人体足底中包括许多经络、穴位、血管,也可称为“第二心脏”,为中医学传统外治方法之一,通过刺激患者足部穴位,疏通经气,调理气血与脏腑功能[20]。尤其是随着人们保健意识增强,临床中越来越多将中医学足浴疗法应用于疾病治疗中。足浴应用于冠心病中,是通过取材煎煮后内服,药渣加水煮沸,患者双脚浸泡在热水中30min,同时配合双足底部按摩,疏通血液循环,达到改善患者病情的效果。

三 讨论与展望

鉴于中医学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多地将中医药治疗方案用于患者疾病治疗中。随着中医学对冠心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出了许多关于冠心病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这也为后期冠心病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同时结合历代医家的理论与临床工作经验,不断进取不断完善,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病情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胸痹中医学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张艳治疗胸痹临床经验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学者介绍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