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室里眺望世界

2022-11-25 21:03李晓薇
新作文·教育故事 2022年2期
关键词:巴蜀视野世界

李晓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实现文明之间的和谐共存和互学互鉴,关键在学校教育。巴蜀小学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多元的课程体系,如何在此基础上有新的发展,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做出新的改变。于是,巴蜀蓝湖郡小学开始了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之路……

国际理解特色课程是基于文化自信、教育自信,探索一条既坚守本土文化,又吸纳世界文化精华的教育新途径,培养既有家国情怀,又具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的新时代小公民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建设新实践。

新形势——教师共识

“行,会让你在芬兰郁郁葱葱的森林中畅快呼吸;研,你才会总结在食物、公交、循环利用等各个方面芬兰都走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行,可能会让你在蓝色清真寺前感叹建筑的壮阔精美;研,才能弄清历史上文化如何在这里交融。行,你可能会参观瑞士的名表展;研,你才能留心观察,去探究究竟什么铸造了工匠精神。”

这样一段唯美的语言,再加上各个国家美丽的景色,你觉得是来自于某个旅游宣传片吗?不,这是来自于2020年巴蜀蓝湖郡小学第二周的教师例会上,教学主任向老师们声情并茂地介绍国际理解课程时的开场白。

课程是学生核心素养的生长点,是学校品牌培育的着力点。要想开发一个新的课程,首先是从课程资源梳理和教师培訓入手。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课程中。”课程与育人的关系不言而喻,而教师的共识共性显得尤为重要。

令人欣慰的是,培训会议结束后,老师们纷纷表示,孩子需要看“见”之后,才能去认“识”,而不只是走马观花,这样的“见识”将成就孩子的人生格局和未来道路。培养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需要真正的去见识、去体验。

新担当——资源开发

有了这样的共识,学校启动了首批国际理解课程开发的志愿者——以研究生为主的各个学科老师。在讨论中,我们确定了“在教室里眺望世界”的拓展课程思路,从认识各个地区出发,睁眼看世界,吸取先进的经验知识、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进而体知到这个世界的多元,以及存在很多文化差异……国际理解力的养成前提之一就是认识世界。

在全球一体化的局势当下,作为教师,除了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学科上的技能,是否还能教给孩子们更多的东西,是否还能让学生通过课堂有更高的视野呢?我们如何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理解教育”的任教老师呢?我们认为,那一定是一场自我的革新,面对此前一成不变的教学认知,我们应该积极地去接受挑战,去改变。在课程专题和学科渗透中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认为“国际理解教育”并不是重在教授某种知识或技能,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课程、课堂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思维,在国际理解教育中,有的是文化输出,有的是文化输入,有的是文化融合,有的是文化矛盾……

在研究中,一位音乐老师提及自己上过的一节有关音乐学科渗透的课例,以《茉莉花》这首民歌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让学生明白了文化是具有差异性的,不分中外只要是优秀的事物都值得传承和发扬。所以,我们发现一堂好的国际理解课程课例,可以将学科或知识点作为一个切入口或引入,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找到这个突破口,课程开发团队开始了课程的建构和资源的开发。我们的课程横向划分地域,走进五大洲的国家。纵向划分内容,去深入了解搭配传统文化、美食文化、礼仪文化、世界非遗、民族宗教、名胜古迹、名人名著等。

经过我们深入思考,国际理解特色课程的创建目标逐渐清晰:建设培养学生国际理解素养为核心的特色小学;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中华精神、世界眼光,民族自信,国际视野”集体人格特征的新时代公民。

一是文化自信。“巴蜀孩童,世界眼光”是巴蜀小学育人文化的核心理念,而“民族自信,国际视野”更丰富地呈现了巴蜀人永无止尽的追求精神。

二是行为准则。“头脑科学,身手劳工”是巴蜀小学学子的行为准则,与新时代公民的理想价值、行为特征连接起来,引领小学生怀揣“中国心、世界情”。

三是传承与创新。聆听国际理解教育的主旋律,坚守大国文化助力成长,我校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寻找教育增长点,吸纳先进文化,开拓学生视野,培养既有家国情怀,又具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小公民。

新作为——课程实践

“请问你能根据我以下的关键词猜到这是国家吗? 描述1:它是一个超级人口大国;描述2:它地处亚洲的南部;描述3:能歌善舞的民族;描述4:用手吃饭。”

这个猜国家的游戏,就是老师每次上课都会和孩子们玩的一个开课小游戏:迷之国度。每次还没等老师走进教室准备,一群可爱的小豆包们,就会争先恐后围着老师,发出一连串的问题:我们今天上课要猜哪个国家呢?我假期的时候,爸爸带去过一个很有趣的地方,我可以让同学们猜猜看呀?

一堂课想要真正走进孩子内心,一定不是填鸭式的一味灌输,而是让孩子们对所上的课产生兴趣,激发出内在的学习主动性和好奇心,把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因此,创设课堂游戏化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对于低段课堂的兴趣性和实效性来说很有必要。

在日常的课堂上,我们还会组织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例如:进一步了解亚洲概况,走进“韩国、印度、柬埔寨、泰国”亚洲国家,引导学生观察当地生活习俗,学习各国礼仪,进而欣赏相关视频,思考问题互动,感受各国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和平共处的大环境,比较、学习各国礼仪和我国礼仪的异同,增强个人修养,增进相互理解。从国际理解课程,到学科拓展和学科融合,让学生从小就具备国际理解力。我们期待学生接受国际理解教育后,更好把握世界发展的脉络。

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围绕“传承与创新”的理念,形成多元立体的课程评价体系:制订了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育人目标(规则礼仪、民族精神、科学素质、人文素养)为一级指标,其下还研制了二级指标和评价细则;规定以系统性、发展性、过程为原则,以刚柔并济、以评促建、有限协商、重表现性为手段的评价原则与方法。

每一次教学收益的不仅仅是学生,也打开了我们每一位执教者的教育新视野。在未来的教育历程里,我们愿意与学生同前行、共成长。

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不是在静止的状态中进行和完成的。学生的成长面临着两个世界:知识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未来即本来,回到本来,面向未来。学校应该为每一个孩子打开世界之窗,教师更有责任让每一个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让我们的学生,在课程中收获知识和智慧,在课程中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成为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巴蜀视野世界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居· 视野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