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毒”学说与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探讨

2022-11-26 05:31张言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胸痹病因病理

张言玉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MINOCA)是指病人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心肌损伤标志物异常,有心肌缺血症状、心电图缺血或坏死性改变等临床表现,行冠状动脉造影却未见≥50%的血管狭窄。传统观点认为AMI是在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的基础上继发血栓而导致病变血管持续、完全性闭塞,而MINOCA西医发病机制不同于AMI,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病因和非冠状动脉病因两大类,属于临床上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肌梗死[1]。MINOCA的临床发病率较低,占AMI病人的6%~8%,相关研究显示,此类病人1年随访死亡率为3.2%,2年后死亡率上升至4.9%,这表明MINOCA病人有较高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2-3]。《太平圣惠方》记载:“夫卒心痛者,由脏腑虚弱,风邪冷热之气,客于手少阴之络,正气不足,邪气胜盛,邪正相击,上冲于心,心如寒状,痛不得息,故云卒心痛也”。中医学虽无MINOCA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MINOCA可归为“胸痹”“卒心痛”“真心痛”之范畴,目前对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较少。周仲瑛教授[4]的“伏毒”学说认为,正虚是毒伏的基础,多种病理因素搏结体内,不得化解,转酿成毒,潜藏人体,伏而不觉,发时始显,毒性猛烈,病势凶急,这对中医急难病症的辨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结合MINOCA发病机制的复杂多样性和病势的急迫危重性,通过类比的思维方法,认为MINOCA的发病与伏毒的致病特点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故从周仲瑛教授的“伏毒”学说出发,探讨MINOCA可能的中医病因病机,以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1 现代医学对MINOCA的认识

MINOCA是一种由多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此类病人往往反复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但却找不到明显的血管狭窄。国外相关研究表明,与冠状动脉阻塞性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ST elevation-acute coronary syndrome,STE-ACS)病人相比,冠状动脉非阻塞性STE-ACS病人虽然短期生存率较高,但是远期生存率与其相似或较低[5]。MINOC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MINOCA的病因主要分为两大类:冠状动脉病因(包括冠状动脉痉挛、斑块破裂、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冠状动脉血栓栓塞、冠状动脉夹层等)和非冠状动脉病因(包括应激性心肌病、心肌炎等)[1]。最新指南指出MINOCA的诊断标准应包括以下3点:①符合AMI诊断标准;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所有可能的梗死相关血管皆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③缺乏引起AMI发作的临床疾病。从现代医学的认识来看,MINOCA与AMI有着本质区别,虽然二者都有因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肌梗死,但MINOCA多因各种原因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受阻而引发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并无病变或显著狭窄,其本质在于心肌血供失衡或心肌细胞损伤;而AMI是因冠状动脉严重持续性狭窄而引发心肌梗死,其本质在于冠状动脉自身的狭窄[6]。治疗上,与AMI主要针对狭窄的冠状动脉行介入治疗不同,因MINOCA可能存在1种或多种病因,故其治疗方案及临床预后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目前尚缺乏针对MINOCA病因的个体精准化治疗方案。

2 伏毒学说与MINOCA

周仲瑛教授在结合中医“伏邪”与“苛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伏毒”学说,认为伏毒为病,病性多端,亦可见迁延难愈之态,这对于多种难治性内科疾病的辨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MINOCA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虽有别于AMI,但二者临床表现类似,均以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证。结合“伏毒”学说,笔者认为MINOCA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正虚为发病基础,病理因素以痰、瘀、火(热)之毒为主导,发病具有隐伏与发作交替性的特点,故作以下探讨。

2.1 伏毒之内外有因与MINOCA “伏毒”致病以人体正虚、脏腑阴阳失调为前提,无论外毒还是内毒,正虚是邪伏的基础,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4]。MINOCA的病位在心,心主血脉,心之气血充沛,心阴与心阳协调,则心脉调畅;反之,心之气血亏虚,心阴与心阳失调,导致内生之邪,蓄积体内,久伏成毒,遇感即发,则心脉痹阻而发为胸痹。《玉机微义》记载:“亦有病久,气血虚损,及素作劳羸弱之人患心痛者,皆虚痛也。”《杂病源流犀烛》曰:“心主诸阳,又主阴血,……阳虚而邪胜者亦痛……阴虚而邪胜者亦痛”。这说明正虚(心之气血阴阳失调)是MINOCA发病的基础,所谓“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内生伏毒潜藏于心,如正气尚能与之抗衡,相安共处,则毒伏而不发,但邪毒深伏于心脉内,可进一步暗耗心之气血阴阳;如正气亏虚,外加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劳倦失节等外因诱发,伏于心脉之内毒乘势而发,内外相引致心脉痹阻发为胸痹。故从伏毒之内外有因角度而言,MINOCA病人在起居、作息、饮食、情志等方面应注重自我调护,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2 伏毒之痰瘀火(热)毒与MINOCA 邪盛谓之毒,如《金匮要略心典》记载:“毒者,邪气蕴结不解之谓”,因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致风、火(热)、湿、痰、瘀等病理产物蓄积体内发展到一定程度而酿生成内毒,内生之毒深伏体内,待时而发,损伤脏腑功能,最终可引起脏腑实质性损害,其病理性质多端,病势复杂多变[7]。MINOCA伏毒的病理因素以痰、瘀、火(热)之毒为主导,三者常始于微而成于著,蓄积心脉日久而成伏毒,可相互转化,相兼为病,缓解期多以痰瘀之阴毒内伏以待时而发为主要病理表现,处于“有诸内”而尚未“形于外”的隐匿之态,但痰瘀之阴毒顽恶难解,病势缠绵,可进一步耗伤正气,正愈虚邪愈烈,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本病顽恶深伏;发作期多以痰瘀挟火(热)之阳毒而外发导致心脉痹阻为主要病理表现,《素问·痹论》记载:“心痹者,脉不通”,MINOCA之脉不通特指心脉之痹阻状态,而非心脉痹阻之固处,此乃与传统胸痹区别之处。

所谓“百病皆为痰作祟”,痰浊为病,其性重着黏滞,痰毒是MINOCA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如《金匮要略心典》记载:“阳痹之处,必有痰浊阻其间耳”。无形之痰毒痹阻于心脉,其病变的发展,可伤阳化寒、郁而化火,亦可挟瘀、挟火(热),痰毒为病变化多端,病证错综复杂。《证治准绳》记载:“心痛……血因邪泣在络而不行者痛”,瘀毒痹阻心脉是MINOCA发病的重要环节,瘀毒深伏阻遏于心脉,待时而外发,致血行失畅,脉络不利,发为胸痹,且瘀毒久郁易化火(热),可致瘀火(热)之毒相搏之证。《古今医鉴》记载:“心痹痛者……素有顽痰死血”,痰和瘀虽为两种不同致病因素,但二者源同流异,痰可致瘀,瘀能生痰,痰瘀蓄积心脉日久而成伏毒,隐匿深伏于心脉,发为MINOCA病程之缓解期。《素问刺热论》记载:“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火为热之极,火(热)之毒的形成,可因邪毒内伏耗气伤阴而生或痰瘀胶着壅遏所致,火(热)之毒客于脉络,可灼伤脉道,导致心脉拘挛不通,具有发病快、变化多、病势重之特点。火(热)为阳邪,与痰瘀相合则为病更烈,痰瘀得火(热)而益深,火(热)因痰瘀而愈炽,痰瘀之毒与火(热)之毒相搏,交结于心脉,骤发恶变,导致毒损心脉、血行不畅、心脉痹阻而引起MINOCA急性发作。

2.3 从伏毒论治MINOCA MINOCA具有隐伏与发作的交替性,内毒蛰伏于心脉,暗耗心之气血阴阳,若正胜则痰瘀之阴毒深匿于内,待机而发,病势缠绵;若正邪胶着难解,正气渐衰,伏毒渐盛,或复感各种诱因,则痰瘀挟火(热)之阳毒急性暴发,病势凶猛。这说明MINOCA发病既有蛰伏缠绵暗耗等阴性之面,亦有暴戾杂合多变等阳性之面,这两类病理特性可交错为病,决定了MINOCA的复杂难治性。因此,根据MINOCA的发病特点,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但发时未必皆实,缓时未必皆虚,临证时可根据邪正虚实以及伏毒的偏盛与兼夹,予以祛痰、化瘀、清火(热)等解毒攻毒之法或(兼)扶正补虚(益气、养阴、助阳、救逆)之法,具体论治,以达到改善病人病情之目的。

3 验案举隅

病人,女,64岁。 2019年11月9日就诊。主述:胸闷、胸痛伴头晕5 h。 心电图:窦性心律,Ⅰ、Ⅲ、aVF导联ST段抬高0.05 mV,呈qR型。肌钙蛋白:阳性。初步诊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019年11月9日急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主干正常,左前降支中段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约50%;回旋支近段内膜不光整;右冠状中段轻度狭窄30%~40%。更正诊断为:MINOCA,考虑发病机制可能为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血栓形成、自发纤溶、微血栓栓塞而导致MINOCA的发生。术后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斑、改善冠状动脉痉挛、降压、营养心肌、活血化瘀等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出院后长期规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盐酸地尔硫卓缓释胶囊90 mg/d,培哚普利叔丁胺片4 mg/d。

出院3个月后病人出现阵发性静息下胸闷症状,故2020年3月2日至本院门诊就诊,症见偶有阵发性静息下胸闷,持续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平素喜饮冷水,大便干,情绪易烦躁,舌质暗,苔黄腻,舌下静脉迂曲,脉沉弦。诊断为胸痹,证型为痰瘀互结,挟热外发。治以活血化痰、清热祛邪之法。组方:丹参15 g,川芎12 g,当归12 g,郁金12 g,延胡索12 g,柴胡6 g,黄连9 g,赤芍12 g,黑山栀9 g,苍术9 g,姜半夏9 g,瓜蒌子18 g,薤白10 g,大黄6 g,甘草12 g。水煎服,14剂,每日1剂。二诊时,病人胸闷发作情况较前好转,且烦躁、便干均有改善,舌脉同上。故守前法,去大黄。三诊时病人胸闷的发作情况明显好转,烦躁、便干均已除,舌质暗,苔白腻,舌下静脉迂曲,脉沉弦。遂去柴胡、黄连、黑山栀,加红花9 g、三七粉3 g(冲服)。水煎服,每日 1 剂。前后治疗3月余,病人病情趋于稳定,胸闷鲜有发作,目前以上方化裁调治,门诊随诊。

按语:《症因脉治》记载“心痹之因……痰凝血滞”,病人为老年女性,正气渐亏,邪伏心脉,暗耗心之气血阴阳,转酿为痰瘀之毒,蓄积心脉,顽恶难解,病势缠绵,郁久化热,遇感即发为胸痹,故见胸闷之证,结合舌脉,辨为痰瘀互结、挟热外发之证,故治以活血化痰、清热祛邪之法,所谓“痰凝则血难行,血瘀则痰难化”,该方药以活血化痰为主,少佐清热之药,痰瘀得祛则郁热自除。三诊时,病人病情明显好转,郁热邪毒已透,故去柴胡、黄连、黑山栀,加红花、三七粉。

4 结 语

从中医角度而言,MINOCA的发病与伏毒密切相关,其病理基础为正气亏虚(心之气血阴阳失调),病理因素以痰、瘀、火(热)之毒为主导,缓解期多以痰瘀之阴毒内伏以待时而发为主要病理表现,发作期多以痰瘀挟火(热)之阳毒而外发导致心脉痹阻为主要病理表现,故MINOCA发病具有隐伏与发作的交替性,病势凶猛,复杂难治。MINOCA发病机制复杂,在临床上属急难病症,伴随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目前对该病的认识逐渐加深,发现临床上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MINOCA的病人呈增长趋势,但现代医学对于MINOCA的诊疗方案尚无统一的指南,对该病的中医病机研究亦较少,故本研究从周仲瑛教授的“伏毒”学说出发,探讨MINOCA可能的中医病机,以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随着未来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使MINOCA病人更大限度地获益。

猜你喜欢
胸痹病因病理
如何做好病因研究
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治的价值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进展
术前MRI检查对宫颈癌病理分期及宫旁浸润评估的诊断价值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为何要病理会诊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中医通法治疗胸痹的学术思想探析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在痰瘀互阻型胸痹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汉字小门诊系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