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汉语听力课程有效课堂构建路径探索①

2022-11-26 11:26
关键词:听力留学生汉语

刘 琳 赵 丹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中国积极推动教育开放,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强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了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的稳步提升。据中外语言交流中心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展中文教育,7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2000万,来华留学生规模亦逐年稳步增长。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下,汉语教学快速地走进世界各地的国民教育课堂,汉语国际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已逐渐成为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听力作为汉语学习的四项基本能力之一,是学生获取和处理语言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口语交际中的重要环节。但与汉语其他语言技能如口语、阅读的研究相比,汉语听力教学研究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目前的研究成果以非实证研究居多,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本文立足于留学生汉语的听力课堂,探究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期加强汉语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得更好、更快、更多,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

一、汉语听力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拉尔夫·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现代课程编制可划分为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结果的四个基本步骤〔2〕。汉语听力课程是国际留学生汉语课程中一门单项技能训练课,旨在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分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熟悉汉语的语音、语调、语速等会话习惯,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听力理解障碍进行训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言语交际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然而,由于汉语水平考试(HSK)是来华留学生接受学历教育必要条件之一,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将通过该项考试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汉语听力课程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学内容

受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的国际留学生汉语听力课程教学几乎成了汉语水平考试的考前培训。教学内容主要选取于HSK四级考试大纲的1200个基础汉语词汇相关教材和听力材料,朗读语音为播音标准普通话,语速略慢于正常说话语速约为120-170字/分钟〔3〕。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基本可以通过HSK考试,并且在听力、阅读、书写三个测试项目中容易在听力单项上获得较高的分数。但是在语言课程结束后的回访中,有很多留学生表示,在语音、语速、词汇、文化、情境等方面的听力理解依然存在较多困难,课程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听力信息处理能力难以满足专业学习及日常交际的要求。

(二)教学组织

扩大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等举措的推进落实,让汉语在世界各地都掀起了热潮,为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但是目前课堂活动的开展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滞后于相关教育理论的发展。汉语听力课堂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词汇、语法的讲解,灌输式教学使听力课无法区别于其他语言技能课程;热身、预听、提问、复听、讲解、复述等程式化教学设计,仅对教学内容做简单替换,沿用传统课堂管理模式,缺乏课堂活力和针对性;以课堂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听力课堂情景创设和交际实际有所差距,学生缺乏汉语使用感和文化体验感。

(三)教学评价

目前,汉语听力课程通常采用标准参照评价,主要以阶段性的书面测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听力能力。实际上,听力作为一种信息输入的方式是很难通过单一的训练和测试进行评价的。大部分的汉语听力测试本质上都是结合了其他汉语语言技能,在某一阶段教学后,侧重词汇、语法等语言点以考查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听力考试结束后,教师经常听到部分学生抱怨能听懂材料却无法理解题目的要求,有些学生则表示听不明白但能把答案“猜对”。因此现行的课程评价方式具有滞后性,并且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听力水平。在现行的评价机制之下,教师无法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和进程进行实时调整,导致学生可能唯分数论,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轻视语言交际实践,不会主动运用“听”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二、构建汉语听力课程有效课堂路径探索

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愈来愈受到学界的重视,汉语的影响力辐射范围日渐拓展,但汉语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低效的问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亟待革新。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和交际的工具,在汉语课堂中不应让水平考试成为桎梏教学的枷锁。对于汉语听力课程的教学改革,应结合留学生的群体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三个维度着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在汉语信息获取和处理方面“听”的能力,满足学生各级各类的学习和交际需求。

(一)多层级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有学者研究总结过,困扰留学生听力理解的共有五大难点,分别是近似的音和调、生词、长句子、表达习惯和背景知识、语速〔4〕。因此,课堂中的汉语听力训练应兼顾这些难点,以修正留学生听力的高分低能现象。授课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提前准备丰富多样的听力材料,控制朗读材料的语速、语调、音色、口音等影响听力效果的因素,以弥补汉语教材中录音的单一性;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中高阶听力材料,通过这类听力训练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引入中国文化背景知识、专业课程学习基础知识以及各种场合的汉语常用语的讲解,夯实学生的知识储备,满足学生的各类交际需求;还可以利用一些中文歌曲或影视作品片段进行听力教学活动,多感官教学模式创造的教学情景更加贴近真实的交际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提前适应交际环境,提升听力抗干扰的能力。

(二)多感官体验课程教学活动

有实证研究显示,在影响学生学习的28种变量中,课堂管理是作用最大的直接变量之一〔5〕。受到西方开放式教育的熏陶,大部分留学生并不能接受传统的讲授模式,翻转课堂在汉语教学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汉语听力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推送新课知识和课后巩固语料,减少课堂语言点讲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课堂听力训练留足时间;合理利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解码,重点剖析长难句,鼓励学生对“听”的内容进行提问;一课一设计以避免模式化的课堂教学,有序组织小组任务、生生互听等课堂“听练”活动,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和交际合作能力。同时,汉语的学习也离不开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利用课余时间邀请学生参加系列文化体验活动,沉浸式汉语听力教学会使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产生更为直接和深刻的理解,在活动中“听”、在活动中“学”,逐渐熟悉并融入中国的社会活动,为继续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打下基础。

(三)多角度评价课程教学体系

由于听的技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在具体训练中必然要与其他技能结合在一起训练〔6〕。在对听力课程和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以听力水平测试为基础,结合听、说、读、写四大语言技能进行综合评价。传统的汉语听力考试考查了国际留学生“听”和“读”的能力,以生成一个较为片面的终结性评价。然而,有研究表明在听到输入信息后,那些能够进行信息解码处理的学生对外分享和交流的欲望更加强烈,所以学生的口语表达意愿和表达能力与他们的听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成正相关,也可以计入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范畴。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也不容忽视,学生的课堂活动表现、作业完成度和正确率、学生的自我评价等都应纳入课程评价体系。教师通过对各种评价的整合分析,得出学生的真实听力水平,并可以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进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降低学生对听力考试和汉语学习的抵触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逐步提高汉语听力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满足各类交际需求,形成汉语听力课程优化的良性闭环系统。

三、结语

国际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终目标是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交流障碍,“听、说、读、写”四大语言技能缺一不可。近年来,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一系列的成果,但关于汉语听力课程的研究却有所滞后。

国际留学生汉语听力课程旨在全面提升留学生的汉语听力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文化知识和日常交际扫除听力理解方面的障碍。然而现行的听力课程受到汉语水平考试的影响,重视语言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已无法满足留学生的日常使用需求。

面对目前汉语听力教学中的问题和困境,本文探讨总结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三项举措:一是需要增加多层级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延长有限的课堂时间,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需求;二是需要融入多感官体验课程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是需要完善多角度评价课程教学体系,跟进学生的真实听力水平,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形成课程优化的良性循环。

总之,面对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的新挑战,提高汉语听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在日常教学和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使汉语听力课堂更加有趣、更加实用、更加高效,切实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效减少沟通障碍,为外国留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熟练运用汉语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的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听力留学生汉语
学汉语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追剧宅女教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