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策略探析*

2022-11-26 14:04张伟波刘大鹏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政治思想

张伟波, 刘大鹏

(1.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2.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科研处,陕西 西安 710119)

引 言

进入新世纪之后,社会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给现实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信息技术打造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让社会思潮不断碰撞、不断交融。大学生在这样多元化的文化土壤上成长起来,也受到了新媒体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要与时俱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发挥新媒体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正面作用。本文将从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入手,通过新媒体对高校思政课教育带来的的挑战分析,最后提出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创新对策。

一、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

(一)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

虽然现代教育理论一直提倡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一项特殊的教育活动,还是要强调教育者的作用。因为当今世界的战争不是枪林弹雨的战争,不是争夺领土主权的战争,当今的战争是思想和文化战争,是关于意识形态的竞争。从某个角度而言,谁能掌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谁就能在战争中傲视群雄、拨得头筹。在这种形势下,坚持教育工作者的主体性就变得非常必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使命,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时刻不放松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好新媒体这个科学技术的产物,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在新时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有利于扩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性

在传统模式下,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方式难以践行因材施教的理念,大学生难以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他们真正想知道的信息,从而不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投入足够的热情。但是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限性。首先,新媒体不用受到时空限制,有了新媒体的帮助,学生不用在特定时间走进特定教室,坐在一起接受同一内容的教育,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利用新媒体搜索信息、接受教育。在新媒体视域下,学生可以更便捷地向教育者提问,即使学生与教育者不处于同一地域,仍旧可以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时性。其次,信息传播在新媒体平台中可以跨越空间,不管学生处于哪个地域,都能接收到思想政治教育,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再次,人们一直将学校称为“象牙塔”,学校与社会之间始终隔着一道“墙”,但是新媒体的诞生可以拆除这堵“墙”,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社会性,进入更广阔的教育天地,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是借助《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来源略显单一,而且理论性太强,缺少足够的时代性色彩,不符合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大拓展,新媒体平台中的知识信息浩如烟海,琳琅满目,大学生可以通过百度百科、百度知道、360搜索等搜索引擎随时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另外,智能手机目前已经得到大面积普及,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大大满足了大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搜索信息的需要。教师也可以从新媒体平台中搜集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比如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就业、休闲等信息,都可以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有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文件等,都是可以利用的教育内容,以此促进学生保持与社会的联系性,了解国内外时事动态,保持与时俱进的眼光,这对大学生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

如今,我国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不少国家觊觎我国的实力,他们不敢明目张胆地挑战我国的权威,但是却居心叵测地利用新媒体向我国大肆宣传腐朽思想,试图瓦解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是非辨别能力不成熟的大学生首当其冲,成了西方不良势力的主要目标。在对大学生受新媒体影响的社会调查中,发现不少大学生受到新媒体的一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的影响,对他们形成健康“三观”带来了很大的干扰。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显而易见,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各方面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第一,对教育工作者的政治水平提出了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任何国家、民族和地区的人都能在新媒体平台中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虽然新媒体自身并不具备阶级性,但是利用新媒体的人却带有一定的阶级属性。这些年来,一些不良分子企图利用新媒体传播反动思想、落后思想,这就使得高校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在面对这些言论时出现迷茫、困惑的状态,他们试图借助过去的经验解读这些言论,却显得力不从心。第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挑战。从目前来看,高校依然存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应有的鉴别能力,难以及时从纷繁复杂的新媒体信息中发现问题,甚至可能对大学生造成误导。同时,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组合、改造新媒体信息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挑战

教育环境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只有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才能调动学习兴趣,以饱满的情绪参与课堂教学。在传统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组成的,学生主要通过教师传授、报纸杂志、图书等渠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现代新媒体环境下,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海量数据充斥在人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难以全面控制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与渠道。诸如手机报、贴吧、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都成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新媒体的发展创设出全新的信息环境,大学生处于真正的“地球村”中,外来思潮和文化对传统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巨大冲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提出了难以避免的挑战。

三、新媒体视域下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

在新媒体环境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师要意识到,高校以育人为本,立德树人是核心。大学生处于新媒体环境背景下,思想见识变得更具开放性,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也有所提升。他们可以通过新媒体了解天下大事,也能随意地使用网络平台上的信息资源。加上我国正在从经济强国转变为文化强国,更需要新一代具有开放精神和包容精神的合格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全新的人才观,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建构能力,促使他们能从纷繁复杂的新媒体信息中找到正确的观点,寻找新规律,新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过程。在传统教育背景下,教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灌输给大学生,这样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大学生处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化。比如利用视频展示孙小果多年前犯下强奸、寻衅滋事、行贿、故意伤害、开设赌场等数罪却被暗箱操作逍遥法外、多年后又被依法处以死刑的事实经过。利用视频形式交代案情背景,故事性强,配上较为激昂的背景音乐,能让大学生快速了解案情的同时对法律的效用产生最直接的体验。

(二)提高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素养

新媒体已经普遍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但是一些大学生是非辨别能力不强,容易相信网络上的谣言和虚假新闻,在这种情况下,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首先,基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新增线上教学渠道,力求课上课下结合、线上线下衔接、从单向到多项、从封闭到开放的全面转变,顺应丰富的信息传输渠道,利用互联网工具高效地完成大学生互联网普法教育任务,颠覆过去“单向授课”、“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其次,通过实例讲解、讲座、小组交流、模拟法庭等各种形式,利用实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高效且全面地接触和学习各种互联网法规机制,接触国家的司法实践,学会运用和实践目前掌握的各种法规理论,强化媒介素养教育的实用性。

高校已经普遍建立了自己的校报、校刊、广播台、官方网站等校园媒体资源,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发挥这些平台的作用,向大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比如利用微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粉丝量大的特点。可以把微博新媒体平台办成时事热点、重大舆情事件及突发事件的主舆论场,通过博文的深入剖析,层层递进,在分析中融入法治、道德和责任意识,以大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语言,激发大学生的共鸣,把握新媒体的话语权。

(三)完善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新型教学法层出不穷,诸如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法都可以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一段从新媒体上面下载下来的时事新闻,引导大学生利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矛盾、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辩证法思想对材料进行解读,这样有利于帮助处于思想文化大染缸中的大学生培养起缜密的逻辑思辨能力,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辨别信息真伪。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青年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社会多元思潮的影响,教师不可能阻止大学生接触这些思想,关键是要使大学生受到正面思想的影响,获得长远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入时事新闻,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要为大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时事政治,引入一些案例让大学生进行思考,比如2020年初,我国爆发了新冠疫情,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涌现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案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这些案例,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结论

总之,新媒体是时代的产物,是传播信息的新工具。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发挥新媒体的正面作用,高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政治不纯”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