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人才培养机制与要素研究
——以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人才为例

2022-11-26 01:02肖国玲高梁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2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集成电路校企

肖国玲,高梁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控制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自2019年《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正式公布以来,各高职院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自身特点,瞄准市场需求,积极推动产教融合,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人力人才资源保障。

“双高计划”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实习实训[1]。专业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模式运行机制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效果,研究影响机制运行的关键要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从培养要素着手,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逐渐建立起深入产业链的职业技能,摸索出适应本地区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路径,满足我国人才储备需求[2]。

一、集成电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分析

(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集成电路技术类包括集成电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两个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各类集成电路企业。集成电路企业内部分工极细,技术壁垒极高,技术的更新周期遵从摩尔定律,几乎每18个月更新一代。集成电路企业各主要环节如图1所示。高职集成电路技术类专业培养定位为面向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掩膜、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一线,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按照区域经济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以无锡职院为例,从区域经济特点来看,无锡是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所属长三角地区,有大量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技术资源丰富,版图设计(layout)人才市场需求旺盛。

(二)培养对象及培养手段分析

高职学生普遍理科基础薄弱,兼之学制短,且公办院校大多面向全国招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极其专业的对口辅导和大量实例训练。深度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在集成电路技术类专业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只有充分发挥学校的基础理论教育优势,结合企业的专业软件环境、专门设备和技术指导,才能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利用现代学徒制模式,校企深度合作,双主体育人,充分发挥校企互补优势,快速培养出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具有真才实学的集成电路技术类人才,推动集成电路一级学科建设,对促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打破技术封锁,无疑具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运行机制构建

双主体运行的现代学徒制模式运行机制构建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既要考虑学校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又要考虑合作企业的合作成本、市场变化和时间安排,在不干扰教学秩序和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实现专业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

以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能培养为例,按照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需要分析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按照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分六阶段进行。其中学校教师善于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通过课堂传授让学生的专业认知、通用性技术技能、职业素养等得到锻炼和提高。企业的技术指导深谙市场的快速变化对技术的要求,熟悉专业的工具、设备,具备实时更新的专业技术技能。经由企业师傅的耳提面命和手把手指导,学生的职业认同、特殊性专业技能、专业职业素养等得到了锤炼和升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跟踪模式确保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运行阶段及主要工作如表1所示。

表1 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运行阶段及主要工作

企业深度参与的实践指导活动分为入门和实践两个环节。入门阶段不是简单的顶岗实习,而是学校选拔基础好、有兴趣的同学利用假期赴企业参加培训,企业方按照管理新人的模式指定培训的师傅。选拔出来的学生对版图设计工作感兴趣,加上师傅手把手的指导,学生可以快速掌握最新的版图设计专用软件使用方法和项目要求。学生浸润在企业文化中,耳濡目染,对市场上的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发展信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投身这个行业的信心,回校后自然成了班级同学中的义务宣传员,使更多的同学了解到这一行业的蓬勃发展的趋势。企业环境中的新人培训计划比单纯的顶岗实习计划效果明显。

实践阶段安排在就业之前,采用综合实训的教学模式,企业派工程师进学校协助教师完成项目教学任务。在此之前,校企双方充分评估假期现代学徒制项目实施效果,开发出定制化的综合实训方案,制定评价与考核标准。综合实训中教师负责理论教学和实训管理工作,工程师负责工艺和版图技能培训,前期经过培训的学生自然形成各小组核心,不仅营造了极佳的学习氛围,更承担了助教的工作,大大缓解了实训过程中突出的一对一指导资源严重不足的困境。通过这种职业化的培训,大部分同学能够跟上实训节奏,掌握了基本的职业入门级技能。这种零距离的接触,方便了学生对于就业市场的选择和自身职业发展的进一步认识。画版图的工作需要学生双手双眼投入,教室里上课玩手机、打游戏的现象得以根本杜绝,教学秩序大为改观。教学相长,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教学的成就感、满足感。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连续性,采用校企合作、双主体运行的现代学徒制模式,还需要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进一步探索校企双赢前提下的长效合作机制[3]。

三、影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运行机制的要素分析

现代学徒制模式能否取得成功,关键要素在于合作企业、典型项目、实践环节设计及效果评价四个方面。

(一)合作企业要素分析

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挑选合作企业。首先需要考虑企业的培训能力和资质规模,是否能够紧跟行业发展形势,企业的技术水平是否有一定的行业口碑。其次,必须充分尊重企业的立场。企业主要关心两个要素:一是经济效益,二是技术保密要求。否则,无法让企业安心对学生进行培训,传授其真本领。单纯从企业的社会责任出发谈合作无疑是人为抬高道德壁垒,大大缩小了可选择面,也是造成“剃头挑子——一头热”,大量企业不愿意与学校深度合作、长期合作的客观因素。

综合以上要素,版图设计的合作对象可以选择技术服务外包型公司或者集成电路设计公司(Fabless)。技术服务外包型公司技术更新快,招聘需求旺盛,且新人培训计划周详,有兴趣和学校长期合作;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发展快,招聘门槛高,招人难,技术人员奇缺,亟须学校帮助其完成新人培训计划。这两类公司通过校企合作,利用学校生源多、学制短,结合自身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和工艺平台进行培训,可以提前培养、挑选符合本公司文化的员工进行重点培养,将学校视作可靠的人才培训基地。经过企业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入职后可以缩短实习期,降低企业培养成本。学校聘请企业工程师完成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学生能接触到最真实的案例和最前沿的技术,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二)典型项目要素分析

不同专业的典型项目需要结合专业领域具体分析。对于集成电路技术类专业学生的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而言,一个典型的设计项目必须从电路本身的分类出发,兼顾目前市场上的集成电路主流制造工艺。简单来说,既要包含模拟电路,又要包含数字电路,作为一般集成电路的约束条件,还要考虑大电压、低功耗电路设计方法。同时,作为学校教学环节设计,项目需具有一定的基础性、系统性,对于知识点的覆盖面应尽可能广泛。在实际项目推进过程中,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版图设计现代学徒制项目最终确定采用“带隙基准源电路”作为实训项目。带隙基准源具有微电子能带的基本概念,同时包含典型的模拟电路——运算放大器单元,也有各种数字电路开关门、电阻电容单元模块,符合项目具有典型性这一设计要求。

(三)实践环节设计

现代学徒制模式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不能通过将班级全体学生送入某企业顶岗实习的简单模式来进行实践教学,必须重点关注学生的基础和学习兴趣。六个阶段的培养主要围绕两大实践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实践:假期企业培训。确定合作的企业方作为固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学校首先挑选理论基础较好、对版图设计有兴趣的学生参加企业假期培训,跟着师傅做项目。在这一次实践中,学生不仅接触了企业文化,深入了解了技术节点要求,还完成了后续学校项目的预习工作,而且帮助企业工程师尽快了解和熟悉学生的特点。

第二阶段实践:企业工程师进校、进课堂,教师和工程师共同参与实训教学。引入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开展针对全体学生的培训,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这个行业的技术特点,掌握一定的专业入门知识,熟悉版图设计工作内容。

参加暑期培训的学生在第二阶段自然成为班级助教。在两个阶段的实践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均全程跟踪。一方面保持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及时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效果及时评估,并且按照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对合作企业的职业培训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经验,评估效果。

(四)效果评价

技能培养的效果评价主要看就业市场的反馈情况。集成电路技术类方面的专业技能门槛高,职业发展前景广阔,收入高,家长和学生期待值高。通过前后两个阶段的实践培训,学生基本完成了一个企业新人计划的全部培训,特别是参加假期顶岗实践的学生,不但接触了实际就业环境,甚至直接参与了企业在研项目,通过短期培训便掌握了一种高门槛的技术入门知识,自信心大大加强。不仅能自觉帮助企业师傅完成实训阶段的任务,对企业认可度和忠诚度也提高了。

企业工程师深入课堂,可以零距离宣传企业,选人用人更为方便快捷。工程师精湛的职业素养给学生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并通过学校这一平台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认可度,对企业形象的提升和企业文化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通过合作,企业不仅招到了满意的学徒,而且提前两个月完成了优选计划和新人培训计划,节省了大量成本。

学校通过现代学徒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了解最新专业发展动态和就业市场变化,大大推动了专业内涵建设。专业教师水平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并通过毕业生的优质就业获得了高质量的教学评价。可以说,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集成电路技术类人才培养获得了学生、企业、学校三赢的效果。

结语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对于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集成电路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大,社会期望值高,但其极高的技术门槛与极快的发展速度,又成了约束专业发展的瓶颈,只有走校企深度合作之路,遵循现代学徒制的培养规律,才能真正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完成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4]。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集成电路校企
首个原子级量子集成电路诞生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的关系探讨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理论的实践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硅片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