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科技馆如何做好补位的浅思考

2022-11-26 16:37赵学冬李亚运
中国科技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科技馆教育资源双减

赵学冬 李亚运

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12月,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发布《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3个重要文件的发布,从不同角度表明了国家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科普教育和科普资源建设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在“双减”时代背景下,科技馆应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强化现代科技馆服务功能,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充分发挥科技馆“科普教育主阵地”作用,助推“双减”。

发挥科普场馆资源优势,架起馆校合作桥梁

探索展品科普新模式

科技馆内的展品按照不同的展区主题,通过直观或者体验的方式,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根据展厅展品内容,可设计策划“发现之旅”活动,定时集中讲解,讲解前由讲解员抛出1个或几个展品知识点,如果观众在讲解过程中发现并回答正确可得到奖励,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观众兴趣,增强讲解效果。利用假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让学生用自己所学所知编写自己的讲解词,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拓宽知识面。此外,还可结合国家科技大事、社会热点或传统节日利用展品开展活动。如参与2021年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组织师生参与“天宫课堂”,开展天地互动,通过参观航空航天展区、聆听航天历程讲座和“天宫课堂”实验操作等环节,在固有的讲解科普模式上,将科技馆内的展品与国家科技大事相结合,传播太空科学知识,传播航天精神,激发青少年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树立追寻“科学梦”的热情。

优化特效影院沉浸式科普体验

特效科普电影是科技馆展厅展品的有效补充和相关知识链的延伸,其所包含的设施设备本身也承载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与发展,可以为广大青少年群体提供了解相关科技知识的渠道,引发对现代科学的思考与探究。借助特效科普影院优势,科技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以身临其境的体验为青少年带来科学性、艺术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科普“盛宴”;要走进学校,走近学生,广泛宣传发动对科普科幻影视有爱好的学生到科技馆观看科普特效电影,逐渐提高特效电影爱好群体的鉴赏水平,培养广大青少年对特效科普电影的认知度。如临沂市科技馆参与的“光影科学梦——科学家精神电影全国科普场馆巡映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科学家的世界,感受他们深厚的家国情怀,仰望他们所立下的座座科学创新的里程碑,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勇担光荣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聚力打造科技馆校外课堂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提出“加强实体科技馆建设,开展科普展教品创新研发,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学教育资源汇集平台,提升科技馆服务功能。”表明了新时代科技馆的功能拓展,服务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作用凸显。为更好地支撑“双减”,在各学校“走出去”的同时,科技馆要做好承接,利用自身平台优势,提供优质的科普服务。一是利用科技馆展厅科普资源,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合作,组织学生到科技馆上课,在完成科学课的同时,加强馆校合作建设。二是面向青少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科技教育活动中倡导价值引领,注重科技与文化相融合,在传统节日、纪念日、热点事件中寻找切入点,挖掘主题,激发创新活力,提高思维水平,增强文化自信。三是开展科普研学,并针对不同学龄段的青少年学生开展定制科技实践活动,如临沂市科技馆开展的“定制你的科学之旅”活动,研究什么、如何研究、研究开展和成果展示均由学生自主选取制订与实施,让学生经历研究探索的实践过程,感受科学研究的严谨,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增强责任认同感,培养信息搜集与利用、团队合作与开拓创新等能力。四是形成合力,为提升家长科技教育能力提供服务。

坚持价值引领,搭建科技后备人才培育平台

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弘扬科学精神

科技馆在筑牢科普教育主阵地,以“迎进来”的方式为学生、学校、家长服务的同时,还要坚持探索“送出去”的科普路径与模式。一是利用学校课后服务时间,依托学会、协会资源,邀请各领域科普专家,通过科普讲座、现场交流、互动实验、线上讲座等不同形式,向学校和学生提供科普服务。临沂市科技馆以科普宣讲为契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通过开展山东省青少年科普报告百校行、希望行、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科创筑梦”助力“双减”、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等,探索建立多样化、可持续的科普服务模式。二是持续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不断丰富大篷车科普资源内容,创新展现形式,扩大覆盖范围,实现科普资源普惠共享,满足学校和学生对科技文化的实际需求,为学校科技教育提供有效补充,促进校内外科技教育的衔接与融合。

开展科技竞赛活动,激发创新意识

通过组织实施临沂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创意编程和智能设计大赛等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竞技比赛、主动学习、积极实践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认识科学、拓展视野、锻炼能力,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利用周末、节假日开展与竞赛活动相对应的活动沙龙,打破传统的科普传播模式,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主讲,围绕特定主题,由青少年自由提问,畅谈所感所想,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促进相互之间充分交流,使参与者潜移默化学到新知、锤炼品格,提升科学素养,如举办临沂市青少年机器人对抗沙龙、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沙龙、“明天小小科学家”茶座等。

开展科技辅导员交流培训活动,加强队伍建设

“双减”政策下,新时代青少年科技教育体现出的新需求与新特点,也对科技辅导员和科技教师素质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科技馆来讲,一是要依托青少年科技輔导员协会,加大青少年科技教育相关业务培训力度,提升科技辅导员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让科技辅导员成为青少年创新能力提升的引导者和推动者;二是要加强与学校的协同合作,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教师交流活动,邀请科技教师参观体验科技馆活动,探讨如何优化科技教育资源,链接学校科学课程与科技馆科普教育平台,实现科普与教育的融合发展、相互补充,共同为青少年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服务与支持。

融入信息化建设大格局,搭建科学教育资源汇集平台

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包括线下与线上两个方面,线下科学教育资源的应用与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的学习环境;线上科学教育资源的汇集,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层次化的科普需求,能够为科技辅导员和科技教师提供有效的资源补充并加强互动交流,为家长开展相应的家庭科学教育提供便捷的可利用资源。同时,线上科学教育资源的汇集也是扩大科普服务范围的有效手段之一。科普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是现代科普教育的一大特点与必然趋势,科技馆一方面要完善线下科普服务体系,促进传统科普教育不断创新,另一方面要立足现代科技场馆发展需求,积极融入信息化建设大格局。比如临沂市科技馆开展的“线上科技馆”项目,将展厅资源视频化,实现科技馆内科普资源由线下到线上的转化,推动域内科普教育基地及科技馆资源整合,实现科普内容多元化。

猜你喜欢
科技馆教育资源双减
科技馆一日游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深圳科技馆新馆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参观诚毅科技馆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