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矛盾与对策分析

2022-11-27 00:33蒋金鑫庾相建
关键词:体育产业结构性供给

蒋金鑫,庾相建

(1.亳州学院体育系,安徽 亳州 236800;2.韩国祥明大学一般大学院,韩国 首尔 03016)

体育事业与经济产业关系紧密,“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是体育产业变革的重要战略目标,在深化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体育产业结构性改革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应该看到,从中国当下供给侧改革进程来看,传统产业门类相对过剩,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兴产业,供给相对不足。国家在体育产业领域也出台了一些保障性政策,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将“改善产业结构,丰富产品供给”作为重要任务来抓。[1]多重利好政策背景下,体育用品业占比额度较大,而对于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供给显得不足。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竞赛表演业相对薄弱。这些结构性问题,成为阻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牵绊因素。藉由此,面对新形势,分析制约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主要原因,推动体育产业结构升级,解决体育产业供给侧矛盾,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从政策引领上,明晰体育产业战略任务,优化体育供需平衡,促进体育消费环境的有序构建。

一、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矛盾的主要表现

从产业层面来看,结构性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即由低级向高级过渡,对体育产业结构的审视,同样也是遵循如上规律。总体而言,体育产业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产值结构、就业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等四方面。

(一)产值结构上的矛盾 产值结构分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前者表现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其比重并不高。后者体现在体育各行业的发展比例关系。如体育制造业占比超60%,体育竞赛表演占比1.2%,体育休闲活动占比2.6%。[2]显然,从外部层面,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比重偏低,而体育产业内部各业态产值分布不均衡。

(二)就业结构上的矛盾 就业结构主要表现在行业所吸纳的就业人数及水平。从体育就业结构来看,一方面表现在就业人数占国民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另一方面,在体育各业态内就业人数的比例分布关系。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体育产业所吸纳的就业人数在整个国民就业总人数比重呈现上升态势,但总就业人数不高,占比偏低。在体育产业内部各业态领域,体育用品行业吸纳就业人数占比更大,而体育服务行业吸纳就业人数偏低。针对观赏型、参与型体育消费领域,吸纳就业人数更低。总体来看,在就业结构层面,其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

(三)需求结构上的矛盾 需求结构体现在社会对体育用品、体育服务的需求比例上。当下,从社会消费结构来看,体育产业需求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体育需求结构不均衡。体育服务行业需求规模缺口更大,从体育用品类需求向观赏型、参与型体育消费需求的转变趋势明显。从消费结构升级背景来看,体育需求结构的变革,要强调精准化、针对性,确保有效供给。

(四)供给结构上的矛盾 体育产业供给结构上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社会对体育产业需求的满足程度,如体育产业物质性供给、人力供给、技术供给水平等。从当下体育产业供给结构来看,其矛盾体现在体育场地供给量不足,体育从业人员明显不足。据统计,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虽有提升,预计到2025年,人均场地面积将达到2平方米,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美国人均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日本人均场地面积达到19平方米。[3]在体育产业从业人数上,2020年从业人数不足600万人,显然缺口更大,也严重制约了体育产业供给质量。

二、追溯体育产业结构性矛盾的主要成因

(一)经济体制方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转型期,现有的经济体制,必然对体育产业结构带来影响。长期以来,体育产业发展由国家体委通过行政手段来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包括对运动员、教练员的选拔,对各项体育运动训练经费的划拨,对各类体育赛事及体育项目运营的管理等等。这一体制下,体育主管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导致体育决策与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转型期的中国经济背景下,体育产业也在探索中逐渐走向开放。以市场为导向的体育资源配置关系逐渐成熟。但要看到,由于经济体制的制约,对体育产业化发展进程依然受限,特别是政府职能的干预,导致体育产业管理效率偏低。

(二)体育发展战略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发展事业取得了卓越成效,与国家提出的体育发展战略关系紧密,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国家所提出的体育发展战略,多倾向于竞技体育事业,对大众体育关注偏少,导致体育事业内部结构性失衡。近年来,随着体育市场化、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也出台了一些扶持体育产业的政策性文件,但要看到,由于体育事业结构性失衡导致体育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也制约了体育产业结构性升级。

(三)大众体育需求结构方面 从我国国情来看,物质生活的提升,国民逐渐关注精神生活。但受到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重积累、轻消费,对非物质性生活消费支出相对偏少。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消费性支出占总支出的12%。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但在体育消费领域却动力不足。另外,传统观念中,对体育有偿服务意识欠缺,大众习惯于公益性体育消费。政府在公益性体育服务领域,供给相对偏少,导致大众可以选择的体育活动项目不足,最终带来的结果是,体育消费市场整体不大,体育事业发展潜力无法激活。另外,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对于20岁以上人群的体育消费调查中,有40%的人有体育消费需求,但却有94%的人群偏向购买运动服饰。[4]对体育“实物型消费支出”占比较大。

三、纾解体育产业结构性矛盾的完善建议

新供给经济学认为,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新形势下,结合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矛盾,需要深化供给侧改革,来创造更多新需求。着重从政府、政策、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等方面来提出改进措施。

(一)激发体育市场活力,发挥市场导向作用 体育产业结构性矛盾的化解,首先要激活体育市场潜能。政府作为推进体育产业改革的主导者,更要明晰政策与市场边界,优化供给侧结构,重视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政府要优化体育产业环境,特别是引入市场化改革模式,激活体育主体活力。政府要转变职能,由体育管理走向体育治理,着力营造良好的体育市场竞争环境。长期以来,政府通过指导性文件,以国家需求为导向,通过行政指令来落实体育任务,反而脱离了市场实际。要创新管理机制,就要充分依托市场要素,建立公平、竞争的体育市场环境。另一方面,重视体育供给模式的变革。体育产业升级,需要打破现有“供给侧”结构上的低效、无效难题,倡导和鼓励体育多元化供给体系的建设。全民健身背景下,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更大,体育产业改革,要走出低端供给窠臼,重视和发展中高端体育产品、体育服务的供给,满足更多民众的体育需求。应该看到,社会力量对体育产业的贡献度,要由政府搭建平台,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参与体育产业,拓展和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量。建议政府部门、非营利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体育产品、体育服务的供给,鼓励更多的体育企业、营利性社会组织、个人提供商业性体育产品或体育服务,实现多元体育产品或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满足全民健身需求。

(二)完善体育政策,落实体育战略任务 升级体育产业结构,政府要通过政策引领,来着重发展体育主导产业,发挥体育重点产业的带动作用。体育产业政策,根据其目标、措施的差异性,运用经济学原理,完善体育市场调控机制,化解当下体育产业结构性矛盾。从现有发展状况来看,很多体育产业基础薄弱,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不足,缺乏市场调节机制,导致体育产业结构升级面临阻碍。要想改进和推动体育产业结构升级,明晰政府的政策定位,确立体育主导性产业规划,来确保体育市场资源的合理化配置。[5]同时,回归国民经济发展大局,体育主导产业、体育重点产业所占比重偏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较少。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方式的升级,决定了体育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体育产业变革,要通过体育主导产业来拉动整个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体来说,对于体育主导产业,第一,选择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业,该类体育产品,能够很好地满足居民收入的增长需求,且具有良好的体育发展前景,也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第二,选择生产率上升率高的产业。以产品技术进步、创新率、生产率为特征,具有较高的市场附加值的产业,要进行优先发展。通过科研投入,拓宽生产规模和销售渠道,来实现成本的降低。第三,关联效应强的产业。从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关系上,如康养体育产业,能够带动区域文化旅游、养老产业的升级等。针对体育重点产业的发展,联系“健康中国”战略,能够带动体育主导产业发展,能够满足大众健身需求的产业。如体育用品产业,可以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充实的物质性保障;体育旅游产业,将体育健身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满足大众健身、旅游需求;体育培训产业,结合体育健身需求,专门开展不同体育项目的教学、培训活动,推动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另外,针对体育场馆建设,要结合全民健身、竞赛表演活动需要,搭建体育产业平台。

(三)重视供需对接,激活大众体育消费意识 体育产业结构性升级,要响应国家提出的“全民健身”战略,特别是关注大众健身意识,立足体育产业现状,积极做好体育产业供需平衡。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首先要从体育供给结构上,平衡好体育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构建多层次、多主体供给体系。其次,抓住市场需求,以体育需求为导向,深化体育供给结构改革。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供给结构的改革,在于对供给体系中各产业要素关联关系的平衡。新形势下,大众对体育需求更加强烈,体育产业供给结构,要激活大众的体育消费意识,增强大众的体育购买能力。从体育产业自然资源、人力、物力、劳动力等方面,优化配置比例,更好地满足大众体育需求。再次,体育产业结构升级,还要平衡好供给结构与多元化、个性化体育需求的矛盾。事实上,体育供给结构,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还要顺应需求变化的需要。体育用品业、体育服务业,两者在供给结构上,对供给主体也提出不同要求。针对大多数居民的体育需求,建议政府、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体育产品、体育服务的供给;对于部分居民特定爱好、兴趣的体育需求,由社会体育社团等组织提供体育产品或体育服务;对于个性化体育需求,可以由营利性社会组织提供体育产品或服务。最后,体育产业供给体系的健全,要保障体育产品或体育服务供给量,能够围绕体育市场需求,解决体育产品、体育服务供给不均衡难题。应该看到,现有的城乡、区域经济不平衡,导致体育产业供给不平衡。国家在推进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也要积极化解体育产业区域不均衡问题。做好体育产业供给管理,对现有的体育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既要增量,还要提质。建议各地政府,能够逐步提升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体育资源利用率,盘活体育市场,满足体育需求。在体育产业供给领域,政府通过财税、土地等政策性措施,来着力化解公共体育设施不足难题,确保多元化体育产业供给。要加大体育市场监督与管理,重视体育产业、体育服务创新,提升体育产业整体服务水平。

四、结语

确立体育产业发展方向,要从规模、速度、质量上,化解体育产业发展难题。应该看到,体育产业作为多业态综合性产业,在提质增效实践中,也要做到重点区域、重点体育产品、重点体育服务的优先发展,尤其是在体育产业内容创新、体育产业运营升级领域,更要厘清思路,确保高质量发展进度。深化供给侧改革,梳理当下体育产业结构性难题,找准问题,化解失衡。政府更要积极探索体育产值结构、就业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制约因素,通过政策、机制、措施的完善,来推进体育供需平衡,为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结构性供给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人力资源劳动就业培训分析
体育产业之篮球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