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营汤合青蒿鳖甲汤治疗疑难热病1则*

2022-11-27 10:39刘迅刘霖吕保江吴智兵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肌张力青蒿肌力

刘迅 ,刘霖 ,吕保江 ,吴智兵

(1.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长沙 410208;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3;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 510403)

吴智兵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长期从事岭南温病兼脑病科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随吴教授学习,现分享吴教授临床诊治暑温病验案1则。

1 典型病案

患者男性,60岁,2009年9月16日因“发热3个月,神志不清22 d”入院。患者于2009年6月19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辗转外院查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双侧胸膜增厚;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弥漫性脑萎缩;血常规分析提示白细胞数量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轻度升高;生化检查提示低钠、低钾、肌酸激酶轻度升高;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ET-CT)示左下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痰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风疹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阳性;风湿、肿瘤相关指标阴性。予抗生素(足量足疗程)、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配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病情仍持续加重,8月25日后出现神志障碍、意识模糊。9月16日转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现症见:意识模糊,精神疲倦,嗜睡,四肢无力,指端麻木,发热,口干多饮,纳差,导尿管通畅,尿量3 450 mL/d,大便失禁。查体:体温38.6℃,意识模糊,精神疲倦,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差,肌肤甲错,双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Ⅱ+级,四肢肌张力增高,四肢腱反射减弱,双侧巴宾斯基征、双划征、查多克征阳性,余检查不能配合。舌红绛无苔,脉沉细滑。

西医诊断:1)发热查因。2)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因患者及家属拒绝进行下一步检查及抗生素治疗,西医方面给予营养神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处理。中医诊断:暑温病;辨证:暑犯气营证。治以清营透热转气,方予清营汤加减。处方:水牛角(先煎)30 g,生地黄 30 g,牡丹皮 15 g,麦冬 15 g,玄参 20 g,连翘 10 g,淡竹叶 10 g,葛根 30 g,白茅根 30 g,水煎服,每日1剂,服5剂,早晚分服。

按语:初诊时,患者辨病属暑温,辨证属暑犯气营证。缘患者年高,正气渐虚,而夏季暑气当令,暑热病邪炎热酷烈,乘虚侵袭人体发为暑温。正如王安道所说:“暑热者,夏之令也……元气亏乏,不足以御天令亢极,于是受伤而为病。”该病患初起即见壮热,病至后期正气虚,邪气由气入营,故见舌红绛无苔,脉沉细滑。由于部分邪气仍流连气分,故尚有口干多饮多尿;气分暑热不能及时清解,暑气通于心,暑热之邪内陷心营,故见意识模糊、嗜睡;患者高龄,罹病日久,易累及肾脏,而肝肾同源,一损俱损,又因“肾主骨髓”“肝主筋膜”,故可见四肢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存在。综上,可知其证型与《温病条辨·暑温篇》“脉虚,夜寐不安……手厥阴暑温,清营汤主之”类似,故以清营汤清心凉营,透热转气。“清心凉营”是温病营分证的主要治则,而“透热转气”字面上可解释为“跳过营分转运至气分”,是营分证治疗中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适用于温邪初入营分证,主要指在营分证中应用清营热、养营阴的同时,配以药物解除气营之间的障碍,将脉中之温邪透达至脉外,使营热外达[1]。故在初诊时主要,予水牛角清解营分之热毒,配以生地黄凉血滋阴,麦冬清热养阴,玄参降火滋阴解毒,三者既可甘寒养阴保津,又可助君药清营凉血解毒,此时加用连翘之品,轻清透泄,清热解毒,使营分热邪有外达之机,促其透出气分而解,此即“入营尤可透热转气”之应用。但因黄连苦燥易伤阴,患者已发热日久,且长期应用激素等温热药物致阴液大伤,故应在清热的同时固护阴液,便去除黄连、丹参等枯燥之药,改用牡丹皮清透阴分伏热,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2诊(2009年9月21日):入院第6天,患者呈觉醒状态,言语含糊不清,易惊恐,前日下午出现一过性幻觉,暂无发热,口干稍减轻,指端震颤、小便量较前减少,大便未排。查体:近两日体温维持在36.3~37.6℃,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较前稍低,但仍高于正常。舌红绛,脉沉细。辨病辨证同前,方选清营汤加鳖甲(先煎)30 g。

按语:2诊时,患者呈觉醒状态,体温有所下降,但易惊恐,出现一过性幻觉,指端震颤,考虑为营热入里、真阴亏虚、阴虚风动所致。患者体温有所下降,说明对患者辨病辨证准确,清心凉营,透热转气之法有效。患者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较前好转,亦说明辨病辨证准确,即在清营透热之余加用滋补肝肾之阴的中药(如处方中提及的水牛角、生地黄等)以达息风止痉之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四肢肌力下降、肌张力升高等情况。然患者罹病日久,肾损已极,《素问·痿论》云:“肾主身之骨髓。”《灵枢·海论》亦曰:“脑为髓之海。”故肾阴亏损,则髓海空虚,脑失所养,则易惊恐、出现幻觉。而肝主全身筋膜,与肢体运动有关,《素问·痿论》有言:“肝主身之筋膜。”《素问·六节脏象论》亦言:“肝者……其充在筋。”肝之阴阳气血充盛,筋膜得其所养,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若肝阴受损,经脉失濡,则见指端震颤。综上可见患者肝肾阴亏之甚,故2诊时加鳖甲30 g。此鳖甲为鳖科动物鳖的背甲,其味咸性微寒,为血肉有情之品,入肝、肾经,既善滋阴退热除蒸,又善滋阴潜阳息风,是治疗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手足瘈疭、久疟之要药[2]。

3诊(2009年9月25日):入院第10天,患者神清,精神疲倦,对答合理,口干多饮较前好转,额头可见微汗出,四肢无力较前好转,偶见四肢不自主震颤,小便量较前减少,大便未排。查体:近几日体温维持在36.7~38.0℃,以夜间低热为主,双上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较前稍有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双侧巴宾斯基征、双划征、查多克征阴性。舌红绛少苔,脉沉细。中医辨证:邪伏营阴,耗伤阴液,方选清营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处方:水牛角(先煎)30 g,生地黄30 g,牡丹皮 10 g,麦冬 10 g,玄参 20 g,连翘 15 g,淡竹叶10 g,青蒿(后下)10 g,鳖甲(先煎)30 g,知母 10 g,赤芍15 g,天花粉15 g,水煎服,每日1剂,服2剂,早晚分服。

按语:3诊时患者四肢肌力、肌张力及病理征均较前改善,表明2诊时加入的鳖甲入肝、肾经,充分发挥了滋阴潜阳息风的功效。患者仍见反复发热,以夜间尤甚,既不同于邪在卫分之发热恶寒,也不同于气分之但热不恶寒或日晡潮热,且加之患者舌红绛,“其热在营,舌色必绛”,故其病位仍在营分,此由邪热入营,入夜阳气内归营阴,与热相结,故见身热夜甚,病机为邪伏营阴,耗伤阴液,治以清透营热兼滋阴生津,方选清营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该阶段加入鳖甲直入阴分,滋阴退热,配以青蒿清热透络,引邪外出,加强阴分伏热外达。正如吴鞠通所言:“邪气深伏阴分,混处于气血之中,不能纯用养阴,又非壮火,更不得任用苦燥。故以鳖甲蠕动之物,入肝经至阴之分,既能养阴,又能入络搜邪。以青蒿芳香透络,从少阳领邪外出……”同时,考虑患者发热已久,阴虚口干,肝气郁结,还加用赤芍泻肝火、除郁热,天花粉生津止渴。

4诊(2009年9月27日):入院第12天,患者神清,精神较前好转,仍有口干多饮,夜间明显,偶有四肢不自主震颤,小便量较前减少,大便1次。查体:昨日体温维持在37.2~37.4℃,夜间38℃,双上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较前稍有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双侧巴宾斯基征、双划征、查多克征阴性。舌红绛少苔,脉细数。中医辨证:热邪伤阴,营阴受损,虚热内生,方选清营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处方:水牛角(先煎)30 g,生地黄 30 g,牧丹皮 10 g,麦冬 15 g,玄参 30 g,连翘 15 g,淡竹叶 10 g,鳖甲(先煎)30 g,龟板(先煎)30 g,知母 10 g,赤芍 15 g,天花粉 15 g,葛根 30 g,地骨皮15g,银柴胡15g,白薇10g,水煎服,每日1剂。另嘱患者以水果(如梨、西瓜等)或果汁代水,滋阴生津。2 d后患者无夜间发热,后症状好转出院。

按语:4诊时患者发热日久,且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温热药物,阴液大伤,故口干欲饮明显;热在营阴,故身热夜甚;阴伤不荣肌肤则皮肤甲错;阴液耗伤,血液凝滞,不荣四末,则指端麻木;营气通于心,营热内扰心神,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心神受扰,膀胱失主,则小便失禁;舌绛红为营分证典型征象,由入院时无苔转为少苔提示患者胃气渐复。故仍需考虑患者久病体虚,热邪深伏阴分,阴液大伤,继续予清营汤合青蒿鳖甲汤治之。在原方基础上,加大麦冬剂量同葛根生津,龟板加强滋阴潜阳之效,地骨皮、银柴胡、白薇退虚热,并嘱患者以水果或果汁代水,滋阴生津。

2 结语

中医治病需始终坚持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相结合,即医者除需精准收集患者的四诊资料外,还应关注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发病季节等信息以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法。同时,在发热性疾病遣方用药时,医者应切忌泥古守旧,只知“热者寒之”,而不知“盖热病未有不耗阴者”“恣用苦寒之品,不劫胃阴,必伤肾精”之理。

猜你喜欢
肌张力青蒿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五月雨
青蒿可退虚热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乡野里的青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