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29 01:45陈彦湘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28期
关键词:事业性核销国有资产

陈彦湘

(深圳市中集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67)

行政性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非经营性的国有资产,是推动政府发展、促进事业发展、实现公共服务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事业单位内部自发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并在一系列探索中取得了相应的成效,如国有资产管理积极性显著提高等。但在基层单位中,基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仍存在监管意识较差、缺少约束机制、部门职责不明确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基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由此可见,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基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仍是基层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行政事业单位预防违规违纪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加强基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国家拨款是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重要来源,在传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观念的影响下,多数基层事业单位并未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致使现阶段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呈现水平低、缺少规范性等问题,严重影响基层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为事业单位带来经济损失。基于此,为了实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科学管理与应用,就要不断加强基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力度,不断转变基层国有资产管理理念,制定科学且可行的国有资产管理对策,完善基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由此可见,加强基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创造理想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基层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基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深入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展开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调研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大部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国资监管意识较差、缺少约束机制

相较于更高一级的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国资监管意识较差、缺少约束机制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意义、重要性等认识并不明确,在贯彻和执行国家下发的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时存在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通常情况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工作由基层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全权负责,该机构不仅需要负责监督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处置情况,还需要负责监督国家下发的各项国有资产管理政策的实施与落实工作,具有监督范围广、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等特点。在实际的国资监管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单凭基层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开展国资监管工作会存在监管不力等问题,严重影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少较为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约束机制,致使大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监管机构所安排的任务并不重视,配合并不积极,在报送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资料时存在不及时等问题。

(二)部门职责不明确、配合不力

基层行政性事业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完成。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部门职责不明确、配合不力等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并未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也并未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规范划分,多数部门存在身兼数职、工作重复量大等问题。其次,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间沟通交流机制尚不健全,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无法做到协调配合,严重影响基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效率。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在配合资产管理部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时缺少相应的工作总结,布置工作后存在草草了事,虎头蛇尾等现象。

(三)过于重视价值管理忽视实物管理

现阶段,大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对数据对比、国有资产使用后带来的经济价值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较高,对实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对匮乏。进而致使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最终所计算出的账目与实际所记载的国有资产数目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国有资产损失。通常情况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数据统计后应列出详细的国有资产清单,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许多基层事业单位并未列出详细的资产清单,也未做出详细的出入账清单,致使相关监管单位无法对该基层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使用去向展开监管,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

(四)资产处置不及时、存量大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部分事业单位针对无法使用、到达年限的固定资产并未进行及时核销,存在严重的资产处置不及时,容量大等问题。以某基层事业单位为例,在针对该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国有资产管理调查中发现,该单位的固定资产中仍存在1980年代已经报废的电子设备等资产,在查询该资产是否进行核销时,发现该单位大部分超过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均未核销。在大范围调查中发现,这种现象不仅仅局限于该单位,在50%以上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均存在此问题。除此之外,部分单位虽然能够对闲置资产、过期资产进行处置,但在处置过程中仍存在处置不规范、擅自处置、擅自捐赠资产等问题。在实际国有资产的处置过程中,经监管部门审批处置的资产相对较少,处置收入过低,闲置、过期资产无处置收入的现象较为普遍。

(五)挂账多、核销难度大

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如记账不规范、账目不健全等,致使部分基层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往来款挂账较多。在申请核销时,往往申请的是以往年度的往来款,这些往来款由于会计记账错误会存在多种问题。如:会计人员将上级调拨的经费计入往来款中、将专项经费计入往来款中、会计人员并未催要各类工程项目款发票等等。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愈发严格,致使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核销的条件愈发苛刻,在众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下,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的核销难度会越来越大。

(六)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专业性有待提高

当前,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并未设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往往由行政部门、财务部门进行管理,行政部门、财务部门管理人员本身就具有繁重的本职工作,这些人员在兼职资产管理工作时往往会抱有敷衍态度。同时,无论是行政人员还是财务人员均不具备国有资产管理的专业知识,在专业程度上有所欠缺。在多种问题的共同影响下,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深入探究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基层行政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二是基层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会受到岗位限制。

三、加强基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对策

(一)增强国资管理意识,健全国资监管体系

若想要全面加强基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应首先从意识、监管体系层面入手。一方面,应不断强化国有资产使用人的权力与责任意识,全面提升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工作人员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培养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工作人员的国有资产管理责任感,营造一个良好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氛围,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1]。通过不断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对国有资产处置、核销的申请工作,以此来不断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使用与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应不断健全国有资产的监管体系。基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应由多个部门共同负责,针对基层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展开深化改革,进一步分离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企业性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责,落实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

(二)明确各部门职责,增强各部门配合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应从三方面入手明确各部门职责,增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首先,基层财政部门应健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在细则中应规范国有资产统计的内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实施标准,利用文书、制度等形式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与行动路径[2]。同时,在细则中应明确规定各个部门的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中的权限,做到不越级、不越权,积极配合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开展工作。其次,应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时,不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相应的数字化平台,利用该平台实现数据共享,避免各部门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时出现重复工作等问题。最后,为防止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出现“虎头蛇尾”等问题,应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增加相应的月度、季度、年度总结报告,以此来验收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结果。

(三)增强实物管理能力

在加强基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应摒弃“重价值、轻实物”的管理理念,全面增强对实物的管理能力[3]。第一,应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国有资产进行分类,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时罗列详细的资产清单,资产清单既要包括实物资产还要包括相关统计数据。第二,在确定账目通知后,应对其展开二次核查工作,确保账目中的数据能够与单位内部的实物相对应。深入探究开展二次核查工作的原因可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账务统计并不是一成不变,国有资产的实际应用情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受到资产转移、物资损耗等多种因素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将这些变化一一统计,并且时刻关注单位内部的国有资产使用情况,以此来实现基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真正价值。

(四)盘活闲置国资,提升国资利用率

为全面提升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应不断盘活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中的闲置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现存的闲置国有资产进行再利用。例如:某行政事业单位将自身的闲置资产利用无偿划拨的形式注入与之挂钩的国有企业内部,既满足了对闲置资产的再利用,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与之挂钩的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该行政事业单位将长期闲置的国有资产进行了公开出售,并将出售后所得的金额全部投入到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当中,真正实现了对闲置国有资产的盘活利用。据统计,该行政事业单位于2020年1月开展国有资产改革,在开展闲置国有资产公开出售中获得了10.9万元的出售额,随后将这些资金注入到公共服务建设中,近年来该事业单位所在地区的公共服务建设资金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该单位的国有资产利用率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4]。

(五)加大往来款项查清力度

为解决往来挂账多、核销难度大等问题,在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过程中应不断加大对往来款项的查清力度。应明确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权限,并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往来款项展开定期的核对、清账、报销等工作[5]。

某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按照上述国有资产处置权限表开展国有资产核销工作,针对挂账时间较长的往来账款进行了清查,针对会计记账错误的往来账款,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账;针对符合核销条件的按照表1的方式进行上报。

表1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权限表

(六)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专业能力

人才是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因此,在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一方面,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立专职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部门内部成员应明确自身职责,并掌握专业的国有资产管理技巧。另一方面,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对这类人员展开培训工作。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上,应增设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专职岗位以此来吸纳更多的国有资产管理人才,提升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6]。

四、结束语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基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我国国有财产状态。因此,应加大力度弄清现阶段基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利用增强国资管理意识、健全国资监管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增强实物管理能力、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加大往来款项清查力度、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等手段,不断提升基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基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优化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事业性核销国有资产
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用友U8V 10.1应收款管理模块中“核销”操作的探讨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用友ERP-U8单据核销处理分析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财政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取消、停征和免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
本市取消和免征8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制度创新与内部控制实施中矛盾的协调
——以某石油企业勘探支出的预核销制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