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琴·川戏·大河歌会

2022-11-29 09:36马卫编辑王芳丽
中国三峡 2022年9期
关键词:歌会万州大河

◎ 文 | 马卫 编辑 | 王芳丽

大河歌会 摄影/谢长白

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何菊芳的竹琴表演。 摄影/谢长白

滔滔不息的川江,流淌到万州,转了个大弯。不仅沉淀了沙金,更沉淀了厚重的文化。竹琴、川戏、大河歌会,便是最杰出的代表。

竹琴

竹琴是古老的曲种。

它诞生于大唐盛世。它最早由道人演唱,因此,竹琴又叫道情。道情,道出心中之情。

竹琴的主要器乐,一是琴筒,二是简板。琴筒是竹筒蒙上鱼皮,用手敲击,发出“磅磅”清脆之声,清澈响亮。因此,竹琴在湖南、湖北一带,又叫鱼鼓。

简板,则是两块竹片,打击而用,常发出“嗞嗞”之声。

因此表演竹琴时,琴声听起来像“嗞磅磅”,故竹琴又叫“嗞磅磅”,现万州民间,人们仍然叫竹琴为“嗞磅磅”。

清代,竹琴流传到四川。清嘉庆元年,即公元1796 年,万州区北山观道人王道合,创立了川东竹琴曲种,万州渐渐形成和重庆、成都分庭抗礼的地域竹琴中心。竹琴有两大流派,一是川西的大调,接近川戏,二是川东的中和调。

艺人演唱之时,像闲庭由步,坐、站、行均可,从容优雅。据全国竹琴传承人刘国福讲,竹琴在曲艺中十分高雅,创作和表演都要有相当高的文化修养。

简板一打,鼓筒轻敲,全场顿时就像森林般安静。竹琴的唱词,有十字句——三三四的节奏,七字句——二二三的节奏,有说有唱,有白有歌,咿咿哑哑,或叙事,或抒情,无不让人沉浸在一种艺术氛围当中。

竹琴表演 摄影/谢长白

我认识的竹琴艺人蒋其书,其父亲爱坐茶馆,他打小跟班似的相随,耳濡目染,喜欢上了竹琴。据说,他父亲能记得的竹琴剧目不下于50个。1973 年,蒋其书拜万州杨裕国为师。师父杨裕国酷爱戏曲、民间文化艺术,一生专事竹琴艺术研究、演出,继承传统竹琴中河调一派,对传统竹琴艺术作了许多革新——吸收戏曲、民间小调的艺术养分于竹琴之中,将传统竹琴的“九板十三腔”,发展为20 多种唱腔,30 余种板眼。杨派是万州竹琴大流派,能演唱90 余场竹琴剧目,很多名家都出身杨派。蒋其书学会竹琴表演后,曾经在船上卖艺为生。从万州港出发,一直到峨眉山。从川江,到岷江。他说,当时的收入,一天有十多块,比上班高出好多倍。

竹琴最兴旺的年代是民国时期。那时,报纸是文化人看的,收音机是奢侈品。因此,像竹琴、评书、猴戏等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更受欢迎。1930 年,万州西山路邓锡光茶馆成立“万县竹琴公会”。1938 年,万州公瓦溪冯作然茶馆成立“万县竹琴会”,分东西城(以万安桥为界)两处演唱,几百人的茶馆内,座无虚席,盛况空前。万州,是渝东竹琴中心。

1958 年,万县市曲艺团成立,从此竹琴由茶馆走进了剧场。现在万州的南浦剧场,周六周日两场文艺演出,竹琴是必有的节目。近年来,万州成长出了一批年轻的竹琴艺术家。

2008 年,“四川竹琴(重庆)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三峡曲艺传承保护中心(三峡曲艺团)作为项目保护单位,共搜集多篇传统竹琴唱篇。川渝两地市四个国家级竹琴传承人中,万州占三个——华国秀、吴卡娅、刘国福。

川戏

我打小喜欢川戏。1978 年,我的小学同学王俭,被崇庆县川剧团招去当学员,把我羡慕得不得了。

到我读高中时,王俭已登台演出,而且年少英俊,扮相风流。角色是杨宗保、岳云、罗成这类少年英雄,更让我心生仰慕。县川剧团和我读书的崇州一中相距仅半里路,因此我常去找他玩,他就让我躲在剧场,看“抹和”戏。我印象较深的有《柜中缘》《柳荫记》《白蛇传》《宝莲灯》《杨家将》等。

川戏又叫川剧,有据可考,始于清中叶,已有了300 多年历史。它所包含的各种声腔,早在明代的戏班里就己经在四川各地出现了,起源甚至可追溯到晚唐“杂剧”和南宋“川杂剧”时代。川剧拥有昆、高、胡、弹、灯等五大声腔,脸谱形象丰富,角色(行当)生、旦、净、末、丑俱全,绝活“变脸”“滚灯”颇具影响,锣鼓更是精妙绝伦。

我特别喜欢川戏的变脸。有次看万州川剧团演《白蛇传·金山寺》,钵童出场与白蛇搏斗,演员先是以绿蓝相间的脸谱亮相,在跟白蛇的打斗中,依次变为红脸绿眉、蓝脸金眉、黄脸、白脸黑眼、白脸笑眼,把我看呆了。

万州川剧《鸣凤》 摄影/谢长白

晚清时期川戏流入万州。宣统年间,万州城区就有“民胜班”“同生班”演出川戏。民国时期,从上海、重庆来万州演出川戏的名角儿,数不胜数。像大名鼎鼎的川戏花旦薛艳秋,就曾两次来万州登台亮相。

1952 年,从忠县来万州演出的一个行当不齐、班底不厚的民间川戏班子,成为后来“万县市川剧团”的班底,更名为“万县市新生职业川剧团”。1953 年政府接管,易名“四川省万县地区民营公助川剧团”,然后再四处搜寻民间川戏高人,培训演出骨干。从此,川戏在万州,越演越火。

川戏是研究万州人文历史的重要依据,是承载万州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的载体。万州人喜欢川戏,因为川戏的高腔、锣鼓火爆热烈,很契合万州人的性格。

大河歌会

1973 年,我读小学二年级,老师教唱《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在川西平原,没有大河。所以一直心里想:一条大河是哪条河呢?

1981 年我到万州读书,第一次见到了长江,心里猛然一惊:这就是大河!

此后多年来,我在长江边生活,在长江上出行。长江,已融进我的血脉。很多个下午,我在红沙碛湿地公园,在樱花渡公园,在南山公园,步行观长江。

2018 年,万州决定把“三峡国际旅游节”的文艺演出,独立出来成为“世界大河歌会”。以“大河之歌”为主题,邀请世界著名的与江河流域文化有关的国家合唱团或表演艺术家,演绎世界江河名曲,展现长江文化和世界江河情怀。

虽然“大河之歌”世界早有,但在中国,这是首创。

2018 年11 月8 日19:30,首届“世界大河歌会”开演。大河歌会的主题,当然是歌唱世界上的大河之魂。从非洲的尼罗河,到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到欧洲的伏尔加河。最让人激动的,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领唱《百里三峡美如画》,全场掌声雷动。

大河的命运,也就是人类的命运。

平湖美,夜色下的平湖更美。光、声、色交织形成一座五彩斑斓的江城,人们在享受音乐会的同时,将夜幕下的万州尽收眼底。

猜你喜欢
歌会万州大河
B站《夏日毕业歌会》官宣阵容
大河奔腾
三月歌会好热火
大河奔流
我们万州人
重庆万州无公害蕹菜生产技术
大河中的摇篮(上)
大河无声
后三峡万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重构
我们需要怎样的文本解读——以《云南的歌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