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普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2-12-01 10:13袁红波
贵州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低血压普外科级别

袁红波

(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商丘 476000)

急诊普外科手术患者是外科患者中的特殊群体,其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而对于急诊普外科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对其预后具有重要影响,病情严重者可能直接导致死亡[1-3],而目前关于急诊普外科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范措施临床尚未完全明确。基于此,本研究对急诊普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急诊普外科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急诊普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54例患者临床资料,男89例,女65例;体质量指数18~25 kg/m2,平均(21.53±0.56)kg/m2。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33例)和无并发症组(121例),两组具体一般资料见表1。纳入标准:(1)均由急诊普外科收入,并进行手术治疗者;(2)临床资料完整者;(3)无精神障碍、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者等。排除标准:(1)住院期间死亡者;(2)临床资料丢失者;(3)中途转院至其他医院治疗者等。本研究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1)资料收集:从本院病理资料电子信息系统调取我院急诊普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共154例,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4]、基础疾病、手术级别[5]、麻醉维持方式、低血压持续时间、术中心律失常类型[6]、低氧血症、输入量、失血量、总入超量、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2)危险因素分析:急诊普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观察指标:(1)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急诊普外科术后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其并发症发生率。(2)一般资料:ASA分级共六级:,分别为ⅠE、ⅡE、ⅢE、ⅣE、ⅤE、ⅥE,分级越高患者患者死亡风险越高。手术级别根据手术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级别越高,手术难度越高。患者术中血压采用血压测量仪进行监测,考虑到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由于紧张等原因造成的一过性血压升高将患者入室时和诱导前收缩压的平均水平定义为基础值,术中低血压定义为术中患者收缩压下降幅度超过基础值的20%;术中心律失常类型包括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快速型心律失常,缓慢型心律失常定义为患者术中心率慢于50次/分或出现各种类型传导阻滞;而快速型心律失常则定义为患者术中出现房扑、房颤、阵发性室上速、室颤、室性心动过速或者窦性心动过速时心室率快于120次/分且持续时间至少为5 min。低氧血症为患者入室时氧分压<60 mm Hg或氧合指数<300。输入量为患者手术期间总补液量;术中出血量=储术血罐内的血量+纱布血量+滴入肝素钠的量,干大纱布完全浸透的血量为50 mL,干小纱布完全浸透的血量为10 mL;总入超量=输入量-失血量和尿量。(3)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急诊普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急诊普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研究纳入急诊普外科患者术后患者共154例,发生并发症患者33例(肝功能异常3例、呼吸系统并发症12例、肾功能不全2例、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10例、其他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

2.2急诊普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组年龄≥60岁、ASA分级≥ⅢE、手术级别≥二级、麻醉维持方式为静-吸复合、低血压持续时间>20 min、术中心律失常类型为快速型、术中发生低氧血症患者占比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并发症组输入量、失血量、总入超量大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长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急诊普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2.3急诊普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快速型心律失常、年龄≥60岁、ASA≥ⅢE、手术级别≥二级、低血压续时间>20 min为急诊普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59、3.031、3.680、4.683、6.290,P<0.05)。见表2。

表2 急诊普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急诊手术本身即为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的危险因素,相关调查研究[7-9]结果显示,疾病和手术类型相同的前提下,与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相比,急诊手术患者术后死亡的风险高出5~8倍,而同时急诊术后患者超过一半会发生并发症,因此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对降低急诊普外科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急诊普外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年龄≥60岁、ASA分级≥ⅢE、低血压续时间>20 min、术中快速型心律失常、手术级别≥二级为急诊普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年龄≥60岁的患者通常机体各器官功能减退,代偿性降低,同时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机体抗逆性较差,使得急诊普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升高[10],因此对于年龄较大的急诊普外科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工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对于ASA分级为ⅢE或超过ⅢE的急诊普外科患者,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生理状况,进行充分的、细致的术前准备和麻醉前准备。术中低血压续时间>20 min会导致急诊普外科患者术中重要器官低灌注的发生,加重患者术后发生器官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因此对急诊普外科患者进行手术时,需要时刻关注患者血压变化,将患者血压持续稳定在其基础值的20%以内。在对急诊普外科患者进行手术时,应时刻关注患者心率变化,在心率变化超过正常范围时及时予以干预,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级别越高说明手术越复杂,所需时间越长,同时手术风险越大,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越高,因此手术类型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生理状况及疾病情况具体选择,尽量降低手术的复杂程度,缩短手术时间。

综上,术中快速型心律失常、年龄≥60岁、ASA≥ⅢE、手术级别≥二级、低血压续时间>20 min为急诊普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可通过为包含以上特征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或治疗,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低血压普外科级别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中国第一个中级别举重奥运冠军
———占旭刚4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血压偏低是否需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