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定眩汤结合针刺治疗老年人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2022-12-01 10:13郑通张武军
贵州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症候针刺功效

郑通 张武军

(1.榆林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陕西 榆林 719000;2.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门诊部,陕西 西安 710082)

颈性眩晕作为高龄患者常见病及多发病,其是由椎动脉颅外段受颈部病变所致血流阻碍引发的以眩晕为主的综合征[1-3]。目前,现代中医对颈性眩晕治疗包括针刺、推拿、火针、穴位注射及中药内服等。其中针刺为传统疗法,通过普通毫针刺入疏通颈肩部经络,使得局部经络疏通、气血运畅。中药内服通过辩证论治,采用活血化瘀、疏通经脉药物治疗可起到整体调和作用。本研究采用内外联合方法治疗老年颈性眩晕,分析其对该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针灸科收治的120例颈源性眩晕。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为(69.28±2.93)周岁,病程在1~5年,平均病程为(3.01±1.31)年,治疗前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平均分为(12.10±3.77)分;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为(69.18±12.73)周岁,病程在1~5年,平均病程为(2.83±1.42)年,治疗前ESCV平均分为(11.89±3.84)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组间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针灸治疗:穴位选取主要包括天柱、大杼、颈百劳、后溪、申脉、悬钟、 百会、四神聪、风池。操作及针具选择,选用0.25 mm×25 mm 毫针,进针0.5~1寸;上述穴位进针手法采用平补平泻,且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共治疗30天。研究组在针刺基础上给予自拟定眩汤治疗:方组党参、白术、茯苓 、泽泻各20 g,牡蛎、龙骨各30 g,荷叶15 g,当归、川芎、白芍各12 g,枳实、柴胡、半夏、 陈皮各9 g,甘草 6 g。随症加减,眩晕较重者可加珍珠母30 g、石决明24 g;痰浊者,加竹茹15 g、制天南星9 g;肾亏者,加巴戟天15 g、肉苁蓉15 g;肝火旺盛者,加菊花15 g、蝉蜕15 g。每天 1 剂, 由制剂室统一煎煮, 早晚各温服 1 次,每次100 mL,口服。观察指标见相关文献[4-5]。

2 结 果

2.1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 治疗前,2组主、次症及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主、次症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Hcy、TNF-d 、ET-1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cy、TNF-d 、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相关指标均降低,研究组Hcy、TNF-d 、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Hcy、TNF-α、ET-1水平比较

2.32组治疗前后各时段ESCV评分对比 治疗前,2组ESCV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ESCV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各时段ESCV评分对比

3 讨 论

颈性眩晕是一种由颈椎退变、创伤、或椎关节紊乱增生、脊柱失稳等导致的以眩晕为主诉,伴或不伴交感神经症状的症候群[6]。该病西医发病机制尚无一个确切说法,比较受关注的几类有本体感受器紊乱、交感神经功能刺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失稳、颈源性头痛等。颈性眩晕一直以来受到全球医学界的重视,现如今西医治疗颈性眩晕的方式主要有颈椎牵引、药物治疗、其他理疗、手术治疗等,但效果不甚理想,且副作用多。

针刺疗法作用原理是通过松解软组织纤维,解除血管神经的卡压和刺激,减轻水肿、炎症,改善颈项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相应症状。鞠静等[7]临床中应用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经治疗后发现针刺在症状积分改善明显优于西药治疗,认为针刺可解除颈项部局部高压力点,促进动态平衡,减轻眩晕症状。本研究在颈三针基础上,结合临床症状选取天柱、大杼、颈百劳、风池为主穴。天柱系足太阳膀胱经之穴,膀胱经“上额交巅,入络脑”[8]。其具有醒脑开窍,疏经通络功效,是治疗眩晕的要穴。颈百劳系经外奇穴,可治诸劳虚损。大杼亦属足太阳膀胱经,又系手、足太阳经交会穴,具有有强筋健骨功效[9]。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针刺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及ESCV评分均有所改善。老年人因脏腑功能减退,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易受外风、情志、劳倦所伤,导致脑窍失养,可致眩晕发生。究其病因,总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定眩汤是由“六君子汤”化载而成。方中党参、茯苓具有健脾益气祛湿功效,川芎、当归补肝肾血;半夏、陈皮、荷叶具有祛湿、化痰、升清降浊功效,泽泻与白术配伍则取泽泻汤之旨,起到利尿、化痰功效;龙骨配牡蛎具有补肾安神功效;柴胡疏肝理气与白芍养血柔肝熄风共起条畅中焦气机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及治疗后2周、治疗后3个月ESCV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自拟定眩汤联合针刺可有效降低老年颈性眩晕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改善预后情况。血清Hcy、TNF-α、ET-1水平分别反映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以及血管收缩情况,三者最终均指向椎-基底动脉缺血,影响脑组织功能出现眩晕症状。本研究发现,自拟定眩汤联合针刺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Hcy、TNF-α、ET-1水平,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

综上所述,自拟定眩汤联合针刺治疗老年颈性眩晕可改善中医症状及椎-基底动脉缺血,提高治疗预后效果。

猜你喜欢
症候针刺功效
更正说明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清明的雨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