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敏方雾化联合口服治疗湿热夹风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观察

2022-12-03 07:32周苾文龚佳怡姚菊英秦燕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结膜炎体征雾化

周苾文,龚佳怡,姚菊英,秦燕

过敏性结膜炎是一类常见的、难根治的眼表过敏性疾病,其发病率非常高,且易反复发作。它主要由Ⅰ型及Ⅳ型超敏反应引起,主要的症状是眼痒,兼有流泪、畏光、烧灼感、异物感等,常有结膜充血、水肿、乳头、滤泡等体征。西医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目前以局部点药为主[1-4],治疗大多是“治标”,多数药物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且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中医学对过敏性结膜炎的认识早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是指发病时目痒难忍,白睛红赤,至期而发,呈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眼病,归属于“痒若虫行症”“时复症”“目痒症”的范畴,现统一称为“时复目痒”。过敏性结膜炎临床多采用单纯西药滴眼液治疗或结合中药内服或单纯中医外治(点眼、药敷、熏洗、针灸等),中药内外兼治和中西医联合外用加中药口服的治疗较少。消敏方为苏州市中医医院眼科协定处方,在临床治疗中有着较好治疗效果,但对本方的临床研究较少,现对72例湿热夹风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采用中药消敏方雾化+口服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18年7月—2021年1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眼科门诊就诊并符合湿热夹风型过敏性结膜炎诊断标准的患者72 例。随机分为3 组,即中药组(Chinese medicine group,CMG)、中西医结合 组(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ITWG)、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CG),中药组给予消敏方雾化+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治疗,而中西医结合组同时给予以上2 种方法治疗。中西医结合组22例,男性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4.32±16.00)岁;中药组24例,男性10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0.22±14.49)岁;对照组26例,男性1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31.61±10.82)岁。3组一般资料比较,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中药组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核号:2018-031),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诊断标准

过敏性结膜炎的诊断标准[5]:(1)症状以眼痒为主症;流泪、畏光、烧灼感、异物感等为次症;可伴有鼻痒及皮肤过敏等表现。(2)体征以睑结膜乳头及滤泡增生,分泌物多呈液性粘丝状为主症;结膜充血水肿、角膜缘和角膜上皮改变、眼睑和球周组织水肿等为次症。

时复目痒的湿热夹风证[6]:患眼痒难忍,风吹日晒,揉拭眼部后加剧,泪多眵稠,呈黏丝状,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1.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在8~45岁;(2)符合过敏性结膜炎诊断标准及时复目痒湿热夹风证诊断标准的患者;(3)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眼部合并有其他活动性病变者;(2)正在使用其他药物(如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肥大细胞抑制剂)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患严重心、肝、肺、肾功能障碍、造血系统疾病及精神病者;(5)计划在本试验期间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6)依从性差,不按规定用药,无法观察疗效者。

1.4 研究方法

中药组:根据吴门医派理论选方指导下选用经验方(消敏方)进行雾化和口服治疗:荆芥10 g、防风10 g、陈皮10 g、首乌藤10 g、天仙藤10 g、蝉蜕10 g、白僵蚕10 g、当归10 g、生地黄10 g、炙甘草3 g。中药雾化治疗每日1 剂,每次20 min,口服治疗为每日1剂,分2次口服。

对照组: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80663),点双眼,每日3 次,每次1滴。

中西医结合组:同时使用中药组和对照组方法。

1.5 观察指标

1.5.1 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 观察3 组均治疗2 周和3个月后症状,体征量表评分。症状、体征评分标准[7]参照症状评分标准表(表1)和体征评分标准表(表2)。因过敏性结膜炎通常双眼发病,积分统计时按照每个患者双眼综合情况经行体征评分,按其个人体验感进行症状打分评分。

表1 过敏性结膜炎症状评分标准表

表2 过敏性结膜炎症状评分标准表

1.5.2 复发率 观察各组患者在距治疗结束3个月后的眼部情况及期间复发情况。复发人数包括2周就诊结束后仍有较为明显的眼痒症状患者以及治疗2 周~3 个月期间有明显眼痒症状再发的所有患者。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3 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3 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ITWG=9.315,tCMG=11.382,tCG=8.737,均P=0.000),而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 个月,3 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ITWG=11.143,tCMG=11.845,tCG=9.013,均P=0.000),且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95,P=0.006),而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ITWG=-2.724,P=0.008,tCMG=-2.946,P=0.004)。中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3组治疗后体征积分变化比较

3 组患者治疗前体征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3 组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ITWG=10.196,tCMG=10.969,tCG=10.798,均P=0.000),且3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66,P=0.003),而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ITWG=-3.073,P=0.003,tCMG=-2.994,P=0.004)。中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3 组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ITWG=10.857,tCMG=10.648,tCG=9.962,均P=0.000)。3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88,P=0.001),而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ITWG=-3.422,P=0.001,tCMG=-3.296,P=0.002)。中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3组治疗后复发率比较

治疗结束后3 个月内,中西医结合组4 例(18.2%)、中药组3例(12.5%)复发,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16例(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5,P=0.000)。

表3 3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和体征积分变化比较(,分)

表3 3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和体征积分变化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ITWG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CMG 中药组;CG 对照组

3 讨论

对于过敏性结膜炎单用中药汤剂辨证论治,内服可针对“病本”,或有起效较慢之弊。中药熏蒸疗法是中医外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最早的中医临床文献《五十二病方》[11]就记载了此疗法。通过熏蒸使药物直达病所,弥补了内服药物的不足,但传统中药熏蒸,因其有效成分分子颗粒大,药物利用效率低,且不易控制温度,容易烫伤等弊端,导致疗效受到一定限制。中药超声雾化是传统中药熏蒸与现代超声雾化结合的产物,其通过辨证选方将中药煎煮成药液,或直接使用成品的中药注射液,利用超声的空化作用,破坏药液的表面张力和惯性,使液体在气相中分散,将药液变成直径1~5 μm 的雾状颗粒(气溶胶),中药粒子布朗运动明显加快,能对结膜及角膜直接渗透,直接作用于患处,避免了全身用药之肝脏首过效应[8-10]。

超声雾化产生的气雾雾量大,雾滴小而均匀,通过雾化可使具有抗过敏作用的药物直接、柔和、全面、连续的作用于眼部,不仅增加了药物作用的时间,提高了局部用药的浓度,还起效快速,无任何刺激症状,而且其形成湿房作用可稀释眼表炎症因子浓度,另外雾化出来的冷蒸汽作用于眼表可起到一定的冷敷作用,从而使得超声雾化在短期内对于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即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超声雾化还可疏通络脉、祛邪导滞、调和气血、调节脏腑。通过雾化对睛明、攒竹、瞳子髎、丝竹空、承泣等眼部穴位(气络)的刺激,改善眼肌调节功能;眼表毛细血管(血络)通透性增加,可增强眼部血供,引药入络,改善眼部微循环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眼表结构重建。

本研究针对过敏性结膜炎湿热夹风证候的特点,以清热除湿、祛风通络止痒为立方原则,采用经验方(消敏方)中药雾化联合内服治疗,原因如下:(1)辛味除湿。荆芥、防风辛微温,祛风胜湿解表;陈皮辛苦温,理气燥湿化痰。(2)藤药通络。首乌藤养血祛风通络;天仙藤活血理气祛湿。(3)虫药祛风。蝉蜕疏风散热,明目退翳;白僵蚕祛风化痰散结。(4)益气养阴。当归补血活血;生地黄清热养阴;炙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中药汤剂内服可针对“病本”,通过辨证选用相关中药,抑制变态反应,改善特禀体质,使机体不再对过敏原敏感,从而使未过敏者避免过敏、已过敏者减轻症状和体征,不再加重、痊愈者减少复发[4]。中药超声雾化相对于其他外治法,具有起效快速、经济方便、不良反应小、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一种较受欢迎的给药途径。且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组(消敏方雾化和口服)与中西医结合组(消敏方雾化和口服+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在短期疗效上无明显差别,可见单用中药内服+雾化治疗,在短期内控制症状及改善体征亦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根据治疗14 d 后中药+雾化在短期内改善患者体征上起效优于单纯的西药点药治疗。从长期疗效看,中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的复发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可见中药治疗在减少本病的复发上有着较好的作用。

故采用消敏方雾化及口服联或可合氮卓斯汀点眼治疗湿热夹风型过敏性结膜炎,将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相结合,标本兼治,既可减轻点抗过敏眼药的副作用,迅速改善眼部病症,又可审因论治,防止病情反复,既能“急则治标”,又有着“缓则治本”的优势。中药雾化+口服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敏性的眼病方面有很大的治疗优势与发展潜力,很值得研究与探索。

猜你喜欢
结膜炎体征雾化
急性结膜炎患者如何护理?
眼睛痒并非都是慢性结膜炎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漫谈结膜炎的治疗